刘洋
大新县地处中国边疆,过去因交通闭塞,同外界的交流极少,但依靠着大新固有的山水和土地,勤勤恳恳的大新人创造出了一个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新。而苦丁、龙眼等特产作为当地人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寄托,日复一日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大新人。
“苦丁茶者,广西特产也,产于万承县苦丁乡”
——旧版《辞海》
“万承县苦丁乡”即如今的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是远近闻名的苦丁茶之乡。根据村中主姓陆氏族谱记载:苦丁村原名皋屯,后来因村中苦丁茶树闻名四海,人们便干脆称之为苦丁村。
大新苦丁茶是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在苦丁村还留有三株老苦丁茶树,树龄最长的一株有300余年,被称为苦丁茶母树,此树高28米、直径79厘米、冠幅12米。老苦丁茶树的茶叶入口不涩,口味更香醇,回味也更加甘甜,但因为树长高之后采集、管理难度大,现在每年只在清明节前采一次茶,售价是普通苦丁茶叶的一倍左右。
龙门乡的马姐从1998年开始种植苦丁茶,她介绍说,判断好苦丁茶叶的标准是嫩,茶尖最嫩的红色茶叶带有一些黏黏的手感,光泽度好,称为精芽,味道最醇正,价格也最高。老苦丁茶叶也有用处,马姐的丈夫现在正准备把老苦丁茶叶加工成茶叶丝售卖,虽然品质不及嫩叶加工出来的好,但市场需求较大。另外,用老苦丁茶叶熬出来的水洗头可以让头发更黑、更顺。
根据《万承县志》记载,大新苦丁茶过去是专供皇帝饮用的“贡茶”。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万承有个土官想靠着向朝廷进贡土特产谋官进职,于是命人进山搜寻苦丁茶树采集嫩芽后精心制作出一盒干茶进献给当朝皇帝宋仁宗。宋仁宗品尝后,觉得此茶虽入口苦涩,回味间却有丝丝甘甜,而且提神舒心、健胃消滞的功效明显,便下旨要万承县年年进贡。
因为大新苦丁茶的品质好,天等、隆安等周边县城甚至海南、广州等周边省份的茶农都会到大新购买茶苗,“但种出来的茶叶味道同大新苦丁茶相比依然会有所差别。”马姐介绍说,大新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光照充足,加之土层深厚、肥沃,特别适宜茶树尤其是喜温喜湿的苦丁茶树的生长,这也是很多客户认准大新苦丁茶这一品牌的原因。
龙眼之乡
同苦丁茶一样,大新县种植龙眼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龙眼栽培历史近千年以上。大新素有“龙眼之乡”的称号,是中国第一批 “六大龙眼基地县”之一,如今在大新十年、二十年的龙眼树随处可见。
大新的龙眼好在哪儿?大新县农业水果站站长冯广和介绍,大新龙眼以果肉白色透明、核小肉厚、清脆爽口著称,产量高且稳定,多年来畅销中国内地、港澳、东南亚等地,供不应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新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山岭间有许多小盆地,气候湿热,是种植龙眼天然的优势。
除了地理、气候等天然的优势之外,大新的优质龙眼也是“管”出来的。
越南归侨吴桂汉从1990年开始在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一分场种植龙眼,一般来说龙眼树都是三年挂果,但因为他格外珍惜在农场工作的机会,经常一个人在下班之后给自己管理的龙眼树挑粪施肥,他管理的龙眼树提前一年有了收成。当时农场为了嘉奖这样的做法,准许他自己售卖这批龙眼。因为踏实肯干,吴桂汉收获了龙眼给自己带来的第一份收入。
1997年,农场将龙眼树卖给各农户经营,吴桂汉一鼓作气用积攒的12万元存款买下了50多亩的龙眼树。现如今,周边的很多农户都改种橘子、脐橙等收益更高的果树,但他一直守护着果园里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龙眼树,下了班之后还是会习惯性地去果园走走看看,修剪树枝。他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是靠着卖龙眼挣来的钱养大的,如今都已经各自成家,新家就建在附近。因为工作勤勤恳恳,如今已经66岁的吴桂汉在退休之后又被农场返聘,依然做着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一分场主任的工作,小日子踏实又安稳。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打开大新龙眼的销售市场,大新县几乎每年都举办龙眼节,以节兴市。从2012年起,县水果部门还与邮政部门联系,在水果市场设立邮政速递新鲜龙眼业务,每天发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同时还提高果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将龙眼加工成桂圆干、桂圆肉、桂圆糕、桂圆酒等,形成“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的发展模式。
龙眼已成为大新农民的“摇钱树”,越来越多的农户同吴桂汉一样建起了“龙眼楼”,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红火。
■ 龙眼又名桂圆,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此外,龙眼肉对活化脑细胞特别有效,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龍眼常被制成桂圆干、桂圆肉、桂圆糕、桂圆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