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耳光”看过来

2018-05-14 14:44姬建民
中华魂 2018年10期
关键词:老妈妈重病耳光

姬建民

如果不是撕心裂肺的愧疚,人们一般很难自扇耳光,何况一位地委书记。这,究竟为什么?

那是38年前的一个仲春时节,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专程到革命老区曹县韩集乡红三村看望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老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随同的有时任曹县县委书记、武装部部长等6人。到韩集后,周书记直奔伊巧云老人家中。此时老人已重病在身,当周振兴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老人还有什么要求时,伊巧云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说完,老人又后悔了,说“也就是这么一想,周书记别当事。” 周振兴一下子泪流满面,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怪我,怪我们啊,老人家,对不起您。”他抹了一把脸,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钱,递到赶来的乡镇书记手中。随后,周书记在县委的一个汇报会上,眼含热泪地讲了一段话:“伊巧云老人今年83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抗战时期,在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将士,她曾一天做过9顿饭,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见《菏泽日报》)

窃以为,周书记这记自打的耳光,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因为,这记耳光袒现了周书记的自责与愧疚,一位把亲人和家产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老妈妈,得了重病都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也因为,在“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领导下,这样一位革命老妈妈生活居然如此贫困。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周书记自打的这一记耳光,重音不绝于耳,理应长久响彻在后来的“大大小小书记”们的心头。

扪心自问,当时的一些领导干部是不是也应自打这么“一个耳光”?周书记的耳光打在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已经成立30多年,但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特别是像伊巧云这样的革命老妈妈,重病在身时的心愿竟是半碗肥中带瘦的肉。那么,其它地区的群众怎么样?各级官员们是不是早已吃上肉?有没有像周书记一样感到自责愧疚?你是否了解还有吃不上肉的地方与群众?答案恐怕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确如老百姓所形容的,“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又扫院子又挑水,大爷大娘不离嘴;现在是吃白了,养胖了,把大爷大娘全忘了。”初心一忘,作风就變,群众的疾苦就不会牵挂在心,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担当与劲头也会失迷。如此,就是也遇到伊巧云老妈妈那样的情况,大约也不会自责,至少“一个耳光”绝不会打在自己脸上。

扪心自问,现时的一些领导干部是不是也应自打这么“一个耳光”?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各方面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吃饭、穿衣、吃肉等已不成问题。然而,我们依然有较大比例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出行难等现实问题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大家也许不会忘记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爬峭壁、攀索道的照片,也不会忘记贫困地区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生活极度艰难的报道,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十分急迫与艰巨。问题在于,当地的各级官员是否真的把不漏下一个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牵挂在心?是否群众一天不脱贫就一天自责愧疚在心?抑或就像某些官员那样搞形式、做样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漠视群众疾苦?尽管不能要求遇此情况官员都去自打“一个耳光”,但周书记那个耳光带来的心灵震撼总不会一点警示与激励作用都没有吧。

最近,《牡丹晚报》记者对已届92岁高龄的周振兴老人进行专访,了解到周书记当年顶着压力,大刀阔斧推进农村改革的事情,令人感慨不已。尤其是老人家发自肺腑表露心迹说:“不管这‘主义那‘主义,让老百姓吃饱饭才是好‘主义!”“群众认可不认可应该成为我们开展工作的标准。”一言更是激彻人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格局与胸怀。实际上,这也提供了一个我们与周振兴老同志相比较的“标准”:不论作决策,还是办事情,就看群众认可不认可,是不是真正过上了老百姓期盼的好日子。做到了这一点,你就赢得了民心,群众就会拥护你,信任你,追随你。不然,就不会只是自打“一个耳光”的结果了。

“一个耳光”当是不忘初心的一种警醒,而自责愧疚以后怎么办,才是牢记使命急需做的大文章。

猜你喜欢
老妈妈重病耳光
吸烟者出现3个情况要当心,可能是“重病”表现!
打错了
用手中的话筒传递爱与希望
让座
记叙要清楚 交代要明白
美国汽车巨头“重病”缠身
耳光是掌声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