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云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工民建建筑工程开展节能减排的意义,探析了建筑工程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工民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策略,以促进民共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意义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而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在建设和工程使用需要照明、炊事、热水供应、采暖等,对水、电、气、热量及其他能源的消耗较大,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工民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成为建筑行业的重点研究工作,建筑工程节能减排能够有效节约建筑资源和我国其他能源,降低建筑工程的环境污染,进而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工民建建筑工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工程相关资源,而且对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工民建建筑工程开展节能减排的意义
(一)节省资源
工民建建筑工程对资金、物质资源和人员的需求较大,并且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严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开展节能减排能够有效节省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物质投入和人员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建筑资源。同时,节能减排技术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废气、废水、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保护周围环境。
(二)降低成本
工民建建筑工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的投入,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节能减排技术能够对排放物进行循环处理,实现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降低资源消耗量,节省建筑成本。
(三)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民用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健康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十分渴望环保、低碳、健康无害的居住环境。而节能减排工作能够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强化环保材料、健康无害材料的使用,在为人们提供健康无害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保护。并且,绿色节能技术属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
二、工民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节能减排意识薄弱
社会公众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先关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对和谐社会构建和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节能减排意识薄弱。以民用建筑为例,人们在选购房屋的过程中东十分重视房屋的内部构造和房屋的外观,而忽视了房屋的节能减排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根据消费者对房屋外观和内部构造的需求来进行房屋建筑,将大量精力放在房屋的结构和外观上,而忽视了房屋的节能减排功能,导致房屋的节能减排功能缺失。
(二)缺乏健全的交流平台
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需要健全的技术交流平台,这是因为,只有具有健全的技术交流平台才能够使建筑企业之前进行沟通,协商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标准。然而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缺乏健全的交流平台,建筑企业难以与其他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缺乏充足经验,严重阻碍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法律政策措施不完善
民共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设计到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标准、建筑结构、暖通、水电等专业以及应用学科和自然学科等多个专业学科,需要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同时,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还需要我国出台相关法律规定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规范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较少,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等的明确规定。另外,我国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工作的规范性难以落实。
三、工民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策略
(一)树立节能减排理念
建筑人员应树立节能减排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寿命成本和全面节约的观念。这是因为,工民建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建筑人员根据人们的节能要求、环保要求、保温要求、隔热要求、隔音要求等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展节能减排设计,突出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并且,建筑人员应积极运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二)加快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各环节只能够的节能减排措施,设计符合建筑实际情况的节能减排方案。为此,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屋顶、门窗、楼板等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建筑造型,全面掌握建筑物的能耗特点,根据建筑物能耗特点采取建筑节能措施。并且,建筑企业应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强消费者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另外,我国政府应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完善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法律规定,规范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施工标准和施工方法,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秦旋,莫懿懿.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绿色建筑挑战因素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4(12).
[2]高蓓超,李希胜,沈琳.基于综合性能分析的綠色建筑方案设计优化[J].建筑经济,2014(04).
[3]刘兴民,任宏,武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评审机制分析——基于物元评价模型[J].建筑经济,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