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莹
时下,各行各业有识之士都倡导“创新”,多年来教育的热门话题由“素质”,升而提为“创新”,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新的要求。这的确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又如何去创新,应是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也是我们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语文教学活动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点滴经验和认识。
1 敢于质疑,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也习惯于“高效率”的满堂灌,没給学生留下思考、讨论和表述见解的时间,包办了属于学生本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正是这种教育,使很多学生缺乏质疑的习惯。而科学和创造发明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古人言:“大疑问则在进,小疑问则小进”,可见存疑是有意义的学习前提。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最先提出问题,最善于发现问题,最可能获得真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结束。”
我在执教《动手做做看》一课时,上课伊始,首先课件出示朗志万的头像,问孩子们:“你们了解他吗?”有的孩子说他是一位老爷爷,有的孩子说他是一位科学家,还有的孩子说他是一位伟人,随机我又出现伊琳娜的头像问:“看她是谁?介绍一下吧!”同学们都说她是一位小学生。在他们兴高采烈的同时,我又追问:“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吧!一位老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跟一名小学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孩子们猜一猜?”同学们在无形中辩论起来:一名男生说:“朗志万欺骗小学生,”又一名男生说:“不对,是科学家故意欺骗小学生,”另一名女生站起来说:“是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太让人生气了。”这一个问题的质疑将语文课堂的一开始,就把孩子们的精神头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一双双小眼睛瞪着我,那异样的目光让我兴奋不已。在这样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中,真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将孩子们带入课文的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大胆提出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学课文,再小组讨论课文,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只有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才能有所创新。
2 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活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创新的训练。
2.1 创造问题,激发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常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完《阿德的梦》一文后,给学生提出:在阿德的梦中,他坐上了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去太空看奶奶,可以在掌上电脑订购商品。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史什么样的?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真是让老师大吃一惊,有的说:“我打算未来的人类都去太空生活,没有疾病,”有的说:“我打算长大后,在太空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超市,没周让人们做火箭去那里采购商品,”还有的说:“小学生们都去太空旅游,吃许多好吃的。”同学们的话语滔滔不绝,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2 设置疑难,要有意识。促使学生想象。比如:学习《我为你骄傲》这课时,让学生猜想小男孩在打碎老奶奶家玻璃之后,会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呢?”坦步深化主题,体会到小男孩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同时也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向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2.3 善于类比,引导想象。比如:阿切尔在酒馆里喝酒,看到一个人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被整齐撕开,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小林看见小学生在舞台上表扬穿的裙子徐徐张开发明了充气雨衣都说明了这点。
2.4 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都很可贵。爱因斯坦讲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提出新颖的或意想不到的想象,要给予肯定、称赞;对于学生提出荒唐的想法时,切不可笑其幼稚,而要沙里掏金,发现其闪光点。
3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而创新思维是一种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破除“常规思维”心理障碍,冲破“思维定势”束缚,也就是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培养呢?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能……我要……我还有……我来做……我认为……”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创新能力强弱,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在教学中提一些不是只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问题。例如《画风》结尾,文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画了风,如果让你画风,你打算画什么呢?有的说我画一名小学生,胸前的红领巾飘起来了;有的说画满天飘着塑料袋;有的说还可以画妈妈院子里凉着的衣服被风吹的摆动。
4 “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学相长”为导航。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就是打破教育权威主义。长期以来,引导学生成为“好学生”、“好孩子”的教学观念,已经构成对学生民主、平等稚嫩思想的最大禁锢,使他们十分迷信教育者的权威。而“民主、平等”素养的缺少使学生可能在未来的世界各领域竞争与合作中难有创新作为。因此,教师应把民主、平等的教育态度带到教学中去,允许他们“智慧的火花”与“灵动的语言”自由迸发,自由闪现,甚至要注意那些所谓的“冒犯”之言,“不可想象理解”的儿童狡黠之词,让孩子们尽情的、自由的绽放他们美丽的活泼的天性,没有百花齐放,怎能有创新的火花呢?
“教学相长”,我的教学航标灯,我将努力:
不要权威,要温馨;不要一言堂,要尽情开言;不要答案狭窄唯一,要独特见解!让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花园,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表,让创新的作业含有他们鲜明的价值追求、愿望、理想的书卷!
创新是时代特征,是时代灵魂,是一个令人兴奋而艰巨的课题,我也深知,它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研究,而这一切,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追求卓越、追求语文教学不断的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之树常青,充满活力与朝气!
(作者单位:绥滨县二九0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