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畅
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的今天,面对高考升学压力的高中教育,如何与课程改革科学的融合,成为众多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作为语文学科,要想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自主是高中語文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遵循课程标准,结合学情需要,调整僵化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开一扇通向自由与光明之路的大门,不要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语文课堂知识涉猎较广,与生活经验结合紧密,无数新知需要学生自主思考中得以发现与掌握,所以一旦教师成为他们发现新知的替代者,学生被动地认同,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兴趣与成就感可言,长此以往,学生的厌学情绪会逐渐暴露出来,教与学便会长期陷入一种面合神离的尴尬境地,显然,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无效的。所以,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是一切教学手段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师科学的“导引”为语文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
1.建立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实现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要敢于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种种疑问,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博学的解惑者。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因学习见解不同,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这时,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沉稳的智者,收放自如,要保证双方在其他同学的启发或教师的解惑中达成共识或对彼此的见解给予认可的同时,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基础上充分思考,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智慧火花得以碰撞,绽放耀眼的光辉。
2.制定科学可行的激励制度
合理有效的课堂激励制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自主学习能否长久地焕发生命活力取决于长期有效的监督体制,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科特点,用奖励图书或者其他学习用品的方式鼓励那些在平时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或者在班内开展微型的颁奖典礼,让学生们为获奖同学书写颁奖词,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每一节的学生表现都应该有准确的记录,定期公布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以分值的方式体现会更直观,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3.学生生成问题与教师预设问题的有效配合
由于语文学科涉及到文本发散性较强,一味地按照课改模式,学生自主预习生成问题清单,很难保证所有问题都具有可研性,教师如果不将其筛选整理,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语文教师需要提前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预习清单提前批阅且分类,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合并、补充应该解决的问题,当学生的生成问题都未涉及到本课的重难点,教师有必要将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点的补充,要切记:教师并不是一个课堂上的看客,看似轻松的教学背后是无尽的智慧,做到张弛有度。
4.用阅读开拓视野,丰富头脑,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的自主,需要学生的广博的阅读基奠作为支撑。无论是生成问题抑或是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来判断是非曲直,才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的高考考查中可见,此能力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可以将课内遇到的知识迁移到若干读本,推荐大家在这些读物中进一步理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培养价值体系的构建。
5.有针对性的训练利于督促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的测试和作业有利于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反思不足,总结提升;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编制原创试题,让学生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全面透彻地理解题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转变角色,敢于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配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