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婉玲
在上学期的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让孩子在教师事前预设的时间、活动的方式、材料等现象来记录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时间、观察和记录孩子在区域活动的情况,这就缺乏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为此,本学期将这些自主性、能动性回归给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地体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等。所以,在学期的活动中我以时间、内容、方式的固定和弹性进行观察、记录、对比。
一、导入部分的时间的固定性与弹性
1.导入部分的固定性
老师用预设的(10分钟)时间进行相关主题内容的引入和介绍各区域操作的要求。
老师用观察图片、实物或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都乐意用自己语言进行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或是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导入的部分中幼儿对各区域的操作要求有初步的了解,为幼儿进区操作、探索提供了便利。但在这样的固定时间下,我们给予孩子的时间相对较紧,给予孩子发展的空间较少。
2.导入部分的弹性
每二次导入部分的引入,介绍本次重点活动区域要求
老师在活动中同样用观察图片、实物或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的内容尽情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活动中只介绍本次重点区域的要求,为孩子进区操作、练习提供了自由的观察、探索的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下,我们所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在(6—8分钟左右)
因此,我们在活动中时间固定性和时间的弹性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效果,但在后者来看,它给予了孩子操作、探索的自主性、也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操作部分内容的固定性与弹性
1.操作部分内容的固定性
在前期活动中,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我们有目的地设计学习单和操作单,让幼儿按着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探索。在活动中体现出因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原因,活动的结果体现也各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练习,有的能在20分钟内完成相应的练习。但从中又发现幼儿的主动性、探索能力及專注力都比较欠缺的。如:区子莹是个能力较强、做事认真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20分钟内)她能观察操作单的内容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情况。而诗诗是个能力一般、喜欢新事物的孩子,她刚开始进区的时候都很积极认真的操作,但是由于材料的固定性,她的主动性和专注力明显地减少了。
2.操作部分内容的弹性选择
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操作材料和学习单等摆放在区域角里(有日常生活动中认识的、陌生的操作),让幼儿进区时自由地选择、观察、探索、尝试操作练习。从这种形式看来,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专注性及动手能力等都有较好的表现。我记得黄婉君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在使用固定的操作内容时,她开始的5分钟,她还能认真、专注地操作自己的那份材料,可是到了10分钟以后,她就开始把材料收起来或是去区域里拿其它的材料。而在弹性选择材料上,她会选择自己会的来操作,能认真地观察、探索操作自己的材料,在活动中体现成功的愉悦,并懂得完成一份后再去选择另一份材料进行操作,而且在活动的20分钟内她在整个活动的自主性、探索能力、专注性及动手能力都较好,有时在活动持续的时间也相对会延长。
通过以上的两种形式,我觉得内容的固定性限制了孩子各能力的发展,而且束博孩子。相反,操作内容的弹性选择更有利于幼儿的五大能力的发展,也充分地体现了为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区域探索环境。
三、团讨的活动形式
1.在区域活动后五个区域都进行团讨
在活动中,每个区域都请幼儿上前把自己在区域的操作或探索的都和同伴一起分享。在10分钟内孩子只能在每个区域里请个别的幼儿上前简单地把自己在区域里操作结果用语言来表达。而且此种形式过于表面不够深入,同时不能体现出活动的重点在哪儿。
2.在区域后活动后中有重点目标的团讨
在活动中,请本次活动重点区域的幼儿上前展示自己操作结果及更好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操作、探索方法。随此以外,老师还有时间和幼儿一起讨论在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加强、加深区域活动时的常规。
根据以上团讨的形式,在实际的活动中我觉得在重点目标的性的团论时间10分钟已足够了,它既能充分地让重点区域的幼儿分享自己做法,又能巩固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常规和注意的事项。
综合以上的种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在“导入部分”采用弹性的选择效果会更好,那何为弹性选择呢?就是在导入的时候因主题活动内容而言,选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导入(10分钟)已足够了。在“操作部分”内容的弹性选择,幼儿会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熟悉或自己懂的材料进行操作,每次都能体验成功幼儿的主动性、探索能力及其它能力自然而然的会有所提高那么他们在区域的活动时间也会在固定的时间上有所延长。在团讨活动中,采用有目标性地讨论分享(10分钟)的时间较为充足,并还有时间让老师和同伴们一起讨论在活动中注意的事项,也可以和提醒孩子们加强区域活动时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