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娟
我加入武汉共青团这个大家庭,如今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我为共青团这份事业哭过笑过,起过早熬过夜,见过凌晨两点、凌晨四点的武汉的样子。于我而言,这十年,是充实的十年,收获的十年,磨练的十年,不断前进的十年。神奇的是,我在共青团工作越久,越有一份发自内心的依恋。今天的我,远比十年前的自己更加热爱共青团,热爱我的岗位。因为懂得,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努力。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十年磨剑,我心依旧。
近几年,我从事的都是共青团宣传工作。一开始我觉得宣传这门功课有点虚,说起来高大上,做起来容易摸不着边也难以量化成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将党的主张和理念转化为切切实实影响青年的力量?这是摆在每一个共青团宣传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时隔5年,在今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 ”。
是啊,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出发点是人,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对共青团组织而言,通过宣传思想武装青年、引导青年、塑造青年、鼓舞青年,从而为国家为民族汇聚力量、凝聚人心。从这一点上讲,新形势下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需要的正是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实干者。
于是,我想我要做的就是这四个字:虚功实做。
我常常自嘲,这些年的自己活得像个“微商”。何出此言?关心共青团工作的人应该都知道,近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宣传部门都在大力建设新媒体平台,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靠近青年、引领青年,微博、微信、B站、知乎、抖音上都活跃着团团的身影。平台建立起来之后,更关键的是让更多青年人知道团团的存在。而我们的新媒体平台矩阵,有着同一个名字叫做“青春武汉”。为了扩大“青春武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向身边的人安利“青春武汉”的二维码。我在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推荐“青春武汉”发布的内容。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朋友圈发多了,小心会变得没有朋友”。我不以为然,我就是要用这样的坚持,让更多人看到“青春武汉”。也许,就是因为我的分享,让手机屏幕另一端的一个青年了解到他寻觅已久的信息,厘清他模糊摇摆的观点,激起他内心深处的共鸣。
我和所谓“微商”,也许有相似之处,但有着根本区别。我没有商业诉求,支撑我这份数年如一日坚持的动力在于,我要将共青团坚守和倡导的理想信念传播出去。用正式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团员青年,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传播党的主张,帮助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仅靠照搬原文、大声呐喊是远远不够的。当代的青年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要赢得青年的关注点赞,必须修炼好内功,凡事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凡事先想一步、先行一步,做到把文件语言生动化、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把深刻道理通俗化,把“高大上”的思想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讲给青年。把党委政府想讲的、媒体关注的和青年关心的最大程度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观点阐释和解疑释惑,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共识、汇聚力量。
做面向青年的共青团宣传干部,每一天都面临着新的未知的挑战。因为每一天都会发生新的热点事件,每一天都会产生青年热议的话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和坚定的立场方位,很容易迷失在被所谓阅读量绑架的漩涡中,找不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
只有练好内功,增强定力,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有所创造,才能持续稳定地输出既有思想内涵又能为青年喜欢的宣传思想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引领青年向上向善。
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记得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后,我一直在琢磨要从什么角度来向青年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和部门同事的数次头脑风暴,我们决定采用青年们使用率非常高的手机壁纸形式,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和青年的殷殷嘱托为文字蓝本,原创设计一组图片。我把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读了又读,从中摘编了九个掷地有声的金句,有“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这样的勉励,也有“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贴心提示,配上或浓墨重彩或清新自然的图案,九张图顺利出炉。我们的心情也是既激动又期待。
图片在“青春武汉”平台发布之后,第一时间得到了团中央微博、微信的转发,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暖心的反馈,看着留言,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为了创新,我们常常自我加压,为了一个选题左右斟酌,为了一个措辞、一张配图反复修改,有時是提前十天半个月开始策划,有时是深更半夜爬起来修改创意。加上人手有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眼睛干涩、颈椎不适、腱鞘炎频发,成了我们的标配。但每当开展了一次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活动之后,发布一条青年网友叫好不迭反响热议的推文后,疲劳好像都会自动消散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难以言表的欣喜,以及收拾心情迎接下一个挑战的跃跃欲试。
宣传思想工作需要与我们的工作对象——青年们做到紧密无缝的有效沟通,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的机会。我们通过线下互动和线上平台,通过“面对面”亦或“键对键”的方式,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领青年,做到“心贴心”“实打实”。
每一条青年网友的私信、留言、评论,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好比一个尽职尽责的客服人员,及时热情地给予积极回应。有人反映“单身青年渴望脱单”,我们就常态化开展“青春有约”交友联谊活动;有人捡到了路人丢失的证件包,希望我们帮忙找寻失主,我们根据蛛丝马迹,几经周折,终于寻得失主,让温暖的故事以圆满结尾;有人寻求团团的帮助,有人为团团工作提意见建议,我们都一一收下,或请求其他部门支持,或原汁原味向对应负责人进行转达。总之,我们不会做那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青年诉求,收集“青年之声”,进而做力所能及的回应。
我们知道,在青年面前,我们不是个体,而是代表了“武汉共青团”。我们必须如此对待青年,我们理应如此对待青年。
我的路还有很远很远要走,但我会朝着高标准一直努力。十年磨剑,二十年磨剑,初心不变。
(作者系团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