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018-05-14 13:38经永威李岩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经永威 李岩

摘 要:水利工程的施建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护岸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施工质量与技术的高低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

1 前言

堤防护岸工程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可以强化水工建筑对洪水的抵御能力,也能防护河、渠、湖、海岸免受水流冲击,在现代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应用广泛。由于各地施工环境存在差异,且不同水工建筑对堤防护岸工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解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水利工程堤防护岸的重要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利工作中的堤防和护岸属于两种不同的结构工程。堤防作为一种常用的挡水建筑物,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约束、限制洪水,尤其是在雨季河流径流量突然增加或是湖泊水位暴涨等情况下,堤防可以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减少了洪水对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冲击影响。二是在临海水利工程中,堤防还能够有效抵挡风浪或海潮的冲击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海水对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侵蚀。工程型护岸指确定加固处理岸坡方案仅出于防洪、输水和航运等工程需要,将原有天然岸坡改造为混凝土、砌石等为代表的刚性工程护坡。混凝土、浆砌块石等建筑材料的广泛采用原因是这些材料的抗冲、抗侵蚀性及耐久性好,同时对于输水的人工运河,还可减低糙率,提高输水效率,减少渗透损失。

3 工程概况

为强化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力,推动农业生产、进行防洪蓄水,某地筹建一处水坝。具体施工前,建设方、施工方进行了交流,要求对施工地点进行科学的测量、勘察。结果表明,当地河道土质较为疏松,砂砾较多,如果直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在泄洪作业时,很可能导致河岸遭到严重破坏、泥沙在下游淤积、抬高河床,因此决定建设堤防护岸工程,以抛石护岸法进行施工。工程总量较大,要求建设抛石护岸、换填抛石19.6万立方米,环手摆块石1.15万立方米,干砌石工程总量 5.03 万立方米,鉴于蓄水作业对防渗能力的要求,施工方又提议筹建3.7万立方米混凝土护岸工程。最终统计护岸工程长度为3.54千米,宽度8—29米(平均16.3米),在水下抛石迎水面,并进行枯水平台和护脚平台建设。

4 堤防工程的具体施工技术

4.1 专业作业人员的准备

专业的作业人员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是在堤防工作的施工環节,即使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应该优先选用具有专业素质的专业作业人员进行作业。专业作业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器材、以及专业的工作态度与信念都将为之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土料的选择准备

作为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材料,土料在堤防工程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优质的土料不仅可以为工程的快速进展提供便利,而且在工程的质量上也能予以充分的保障。为了适合工程的需求,在对土料的选取上也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选取最为适合的土料。

4.3 填筑过程的具体措施

堤身填筑施工作为整个堤防工程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优化力度,以技术手段的优化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堤身工作的难点却在于填筑工作的开展。施工前堤基的清理工作便是首先要做的准备。堤防结构的稳定对于整个堤防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必须优先清理堤基。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作业,清理范围要保证宽出设计坝身边线每侧0.3 ~ 0.5m。清理工作结束后,便可以填筑施工。当前,对于填筑环节所采用的方式以后退法较为常见。该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以工程车辆将填料进行填平作业,而在这过程中对于土层的厚度也应该有较为科学的把握,一般以 0.4m 的铺土厚度以及超出堤边 0.3 的辅料准备。作为靠近水源的建设工程,施工环境含水量对于工程的影响也应纳入施工前的考虑范围。由于含水量过大,会导致地基软弹,工程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施工质量的困扰,当前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自重挤淤法和抛石挤淤法等,在实际的操作中,上述办法对于提高含水量过高地基的承载力的处理效果显著。

4.4 铺料施工技术的关键因素

加强施工技术的把控力度是保证铺料施工作业质量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在铺料施工进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对于压光面的刨毛处理便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含水量的控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铺料与堤轴线之间的处理需要格外注意,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二者之间的高度要保持平行,除此之外,杂物的清理工作也要随时进行。分段施工时,铺料与碾压工作要保持统一的节奏一并进行。而在施工中,需要借助控制桩来对铺料的厚度进行把控,以此来保证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砂砾料,那么对于其铺设厚度也要控制在 0.30 ~ 0.35m。只有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层层把控,才能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良好的保障效果。

5 护岸工程的具体施工技术

5.1 坡式护岸法

坡式护岸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护岸方式,其具体的施工办法是通过抗冲刷材料的应用来实现对坡脚的保护作用。所以该工程的要点所在,便是对于坡脚的保护作业。护脚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不仅要具备抗冲刷性,还要同时具备抗腐蚀性与抗磨性。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抛石护脚法是最为常用的施工办法,在具体操作时需要选取相对平缓的岸坡,此外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实验。抛石时间尽量选取枯水期进行,秉承先上游后下游,先远方后近处的原则,在抛石结束之后还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检测与测量。

5.2 墙式护岸法

当前在城区河流以及海岸的防护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护岸方式为墙式护岸法。墙式护岸法,顾名思义便是通过以墙式建筑的建设来加强对于河岸的保护作用。该护岸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形与地质条件。直立式作为墙式护岸法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其在工程的可行性以及占地面积的简略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5.3 坝式护岸法

与上述的护岸方式不同,坝式护岸所依托的护岸载体并不是其他的材料而是坝体本身。其依托与堤身修建的丁坝等组成联合堤坝,由于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其在引水分流,减少水流侵蚀以及潮汐冲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该护岸方式具有间断性,长久性等鲜明特点,其结构分别为土心、护坡以及护脚等,由于结构的中心材质为土,所以外围的防冲刷材料的选取便尤为重要。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加强河岸保护的实用措施还有很多,例如加大植被种植力度便是十分有效的一种。众所周知,植被对土壤的凝聚能力十分显著,在河岸以及堤坝的暴露土壤部分进行植被的种植对于堤坝的保护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在播种结束后,对于植被的区域管理工作也应该保持,加强对于播种区域的灌溉工作,与此同时灌溉的力度还应予以科学的掌控,因为水源的大力冲刷会导致种子的流失。

水利工程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加强对于堤防护岸工作的建设对于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以及政府部门对于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水利工程的堤防护岸工作已经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改观。但是不能就此放松对于相关技术的钻研力度,同样也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才有可能研发出更为经济有效的堤防护岸技术,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 单丽娟.水利工程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J].吉林农业,2017(13).

[2] 周洋.水利水电工程中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12).

[3] 朱子文.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