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5-14 23:12侯红山
知识文库 2018年15期
关键词:师生课堂教师

侯红山

近年来,互动教学一直是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高职课程来讲,互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然而互动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为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阶段,它具备普通高校的基本功能: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但由于其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其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性更强,这也决定其日常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更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故而互动教学一直是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在互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将会对教学、甚至师生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互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垄断互动教学的过程

互动教学原本应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平等参与,相互协作,进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教学资源,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使进行互动教学,教师也会预先定好互动的内容,方式或方法,甚至互动的对象,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决定着两者间无法真正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教师凭着个人喜好,把预先准备好的任务抛给学生,自己并未参与其中,而是担任“监工”角色,监督学生去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很低,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互动”教学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别无二致,仍是教师中心模式。

1.2 互动教学流于形式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互动教学时往往流于形式,互动深度和广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问题设计不科学,互动教学退化为“满堂灌”。有些教师认为,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互动教学效果就越好。事实却是,由于教师设计了大量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在问题上,学生有大量问题要问,教师有大量问题要答,互动教学莫名的偃旗息鼓,而传统的“满堂灌”又重新回归课堂。另外有些教师设计问题时,大部分属于封闭性问题,只有少数几个属于开放性问题。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只有一小部分留给学生去思考,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互动的结果仍然回归到“满堂灌”。二是互动缺乏广度。很多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与单个学生个体互动的方式,或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没有广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又或者在互动内容上缺乏广度,互动内容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互动更像是节目彩排,人物和事件都已确定或者能预测出来,师生围绕一个点打转转,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1.3 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不均等

课堂提问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思维深度、广度上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可在现实中,课堂提问往往成为课堂公平的“刽子手”。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并不均等,大部分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提问集中于优等生身上,课堂成为了教师和少数优等生的“talk show”,这必将严重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2 对互动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几千年来,我国奉行“尊师重道”的传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很受尊崇,其地位高高在上,不肯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教师中心论和应试教育都过分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学生是无知个体,只有在教师牵引下才能有所进步,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只考虑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少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维持课堂纪律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注意能力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人成了教育的手段,外在的工具价值压倒了内在的理性价值,受教育的目的在于取得好分数,找到好工作,教育本质目的被异化。

2.2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

师生间的沟通,特别是情感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师生增进理解,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源泉。然而有些教师并未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上。他们忙科研,忙职称,下课就溜,学生很难再见到教师。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仅限于课堂。有的教师并非真心喜欢学生,而只是为了糊口拿工资才从事这个职业。或有的老师特别“偏爱”,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到少数优等生身上,而对落后生基本是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管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生活,一味责怪并催促他们提高成绩,这必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师生矛盾加剧,师生无法沟通,师生互不了解等。长此以往,教育危矣。

3 解决互动教学问题的对策

3.1 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放下姿态

教师要更新观念,从“教师中心”模式中走出来,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走下讲台,放下戒尺,放下姿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真正参与到互动中来,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分享、补充,以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待每个学生,既不溺爱,也不歧视,怀着宽容的胸怀看待每个学生,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同时还要主动贴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2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在课堂提问上,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仅要提问那些优等生,也要给差等生一些回答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对错评价他们,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只有老师肯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才不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学习与自己无关,他们就不会成为游离于课堂内外的人。只要教师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付诸行动,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将是老师无法想象的。

3.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这几年是越来越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愿放下面子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感受代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真正热衷于教育事业,热爱和关心每位学生与学生民主平等地沟通,尽自己一切力量将其培养成才。

本文系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G-2017-02)。

(作者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麻辣师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