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越来越重要,而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1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
新课改形式下应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淡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界限,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生活化。初中阶段的各类化学实验,对学生都极具诱惑力,而以往的实验大多是让学生重復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很多弊端。探究式实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操作,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使他们对实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和探究精神。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并没有事先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药品,而是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在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大胆将实验放手给学生探究,避免越俎代庖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授之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让学生自行设计试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其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及时隐退,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探究“操场上的空气和网吧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这一实验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已经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所以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这次探究实验很好的完成,可以自己选择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开始做实验,在选择好仪器开始收集操场上的空气和网吧里的空气时,学生会遇到一点问题,怎样才能收集到纯洁的气体?这时教师应及时出现,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点拨、指导,提示学生是否可以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来保证气体的纯净,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及时隐退。学生会较为顺利地将实验完成。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采取争论、答辩的形式,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晰,更准确。
3 以化学实验激趣引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通过营造想象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大胆创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2)、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
总之,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的最生动典范。化学实验中只要我们努力创设实验,努力营造实验情景,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开展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就会在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