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和旅游文本的翻译

2018-05-14 14:21彭丽娜
知识文库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译者

彭丽娜

旅游文本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媒介,对于开发、宣传旅游资源以及刺激旅游消费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也就具有了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是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文本的翻译。

1 文献回顾

1.1 旅游文本的定义

旅游文本是一种特殊的语篇。根据旅游的不同阶段,Dann(1996)把旅游文本分为旅行前文本、旅行中文本以及旅行后文本。旅行前文本主要包括旅游宣传文件、旅游合同等;旅行中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导游词、旅游地图等;旅行后文本主要包括旅游报告和旅游评论。

1.2 互文性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法国的语言学家、小说家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并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驳斥了文本是由作者所规定的传统观念。莱姆克(1985)对互文性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要将语篇的互文置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

互文性是指一个或多个信号系统被转移到另外一个系统中,是文本重组的过程,同样,翻译的过程也是“把原本属于某一文化语境并且借助于这一语境而获得其意义的某一文本移植到另一文化语境中并使它尽可能保留原来意思的过程,也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鲁硕,2008)。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研究翻译,实际上是摆脱了单独从语言层面上来研究翻译的桎梏,从而把作者、读者和译者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到了翻译过程中。

1.3 前人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互文性和翻译的研究不少。秦文华(2002)比较全面的分析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了互文性研究对于翻译的重大意义;王济华(2011)研究了互文性在旅游文本翻译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互文性的角度,来探索该理论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2 理论基础

2.1 互文性的分类

德维特(Devitt,1991)把互文性分为指涉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和语类互文性。指涉互文性是指一个文本直接引用另一文本。功能互文性是指一個文本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与其所属的特定话语社团的系列文本互动,构成对他文本的回应,实现明确的交际功能。语类互文性是指同一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是语类特征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混合交融。

2.2 互文性研究方法

对于互文性和翻译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语言层面来研究互文翻译,即研究与该需翻译文本互文的一些列文本对翻译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互文文本的作用;二是从文化层面来研究互文的翻译,即关注的是文本背后的价值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等对互文翻译的影响。

3 数据分析

根据互文性的理论,任何一个旅游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本文主要是从指涉互文性,功能互文性以及语类互文性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3.1 旅游文本中指涉互文的翻译

指涉互文性是指在与先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互文文本所指涉的先期文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译者要辨认出互文性信号的标志,随后对先期文本进行意义上的重构,接着再搜寻目标语的先期文本,以和目标语相匹配的语言完成文本的翻译。

源语:It is unfair that some historians always attribute the fall of the kingdom to Helen of Troy.

目标语:历史学家总是将王国的没落归根于红颜祸水,很是不公平。

关于“Helen of Troy”的处理非常值得考究。海伦是希腊神话里的最出名的美女,特洛伊之战因她而起。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件,比如说妲己亡商,汉语里就称之为“红颜祸水 ”。所以在了解了原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先期文本之后,将“Helen of Troy”译成“红颜祸水”是非常恰当的。

3.2 旅游文本中功能互文的翻译

雅各布森(2001)指出了以翻译研究为导向的四种文本功能模式,即指称功能、表达功能、呼唤功能和寒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文本的指称功能和呼唤功能的互文性翻译。

3.2.1 指称功能互文翻译

指称功能是指“文本直接指向和描述外部客观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功能,目标是向读者提供信息,改变读者的认知状态”(王济华,2011)。具有指称功能的旅游文本很多,如旅游手册,景点介绍等等。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性,译者在处理旅游文本的时候也就要求要全部保留原文本的信息。

源语: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标语:Its 70,000 square meters of building space features a variety of palaces, gardens and other ancient-styl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Well known for its large and priceless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t was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to be placed under special state protection.

由于原文结构比较复杂,译语只有通过逻辑上的重组才能更为地道和保留原文的指称功能。原文当中的景区的组成部分、面积、构造、还有在文物当中的地位都在译语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原文的指称功能得到了表现。

3.2.2 呼唤功能互文翻译

呼唤功能指的是文本通过渲染使读者获取信息,从而使得文本读者采取实际行动。具体说来,呼唤功能包括解说功能,劝说功能,教育功能和广告功能。

源语:But there is no day that you may not visit the South Rim and find the sun warm on your face and the air perfumed with the incense of smoke from an Indian hearth.

目标语:然而南缘任何时候都欢迎人们的来访。在那里温暖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印第安香炉中散发出的烟香气。

该例子是节选自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宣传语,原文中“warm”,“perfumed”等词语华丽而又充满着诱惑力。译语处理为“温暖的阳光”,“弥漫着……香气”,和原文词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较强的感染性,发挥了旅游文本吸引游客的呼唤功能。

3.3 旅游文本中语类互文的翻译

“语域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有一定的约束力,语类则从语篇结构层面实施其约束作用”(王济华,2011)。语类翻译需要译者准确地把握原文和译文的语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转化,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源语:From the depths of the canyon comes welling silence. Seldom can you hear the roar of the river.You cannot catch the patter. Like applause, from the leaves of the cottonwoods on the shelf-like plateau below you.

目标语:峡谷深处静寂无声。我们很少听见河水的咆哮声或下面壁架式高原上三角叶杨树发出鼓掌般的劈啪声。

例(4)摘选自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介紹。源语用词生动活泼,具有动态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重新建构了原文中的指示代词“you”,在译文中具体体现为“我们”,实现了语类的互文。并且,汉语译文还具有“实”的特点,不同于英文的“虚”,化静态为动态,重新建构了原文文本,从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峡谷深处的景致。

4 结语

旅游文本的翻译实际上是一个理解、解构、重构和再创造的过程。译者既需要深刻的理解原文文本,又需要认识到原文作者,读者,译者,和译入语读者在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中的再创造作用。本文对旅游文本和互文性的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希望本文能对以后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译者
互文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