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汉语‘乡土语言’”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研究

2018-05-14 16:38葛莉
知识文库 2018年15期
关键词:法语莫言乡土

葛莉

1 乡土语言翻译的重要性

乡土语言是指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炼,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乡土语言”包括了熟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俚语、成语、格言、俗语和方言等文化特色词语,“乡土语言”是对这些说法的高度概括。乡土文学是通过各色各样的乡土语言来呈现的,中国乡土文学的翻译一直是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莫言的乡土小说了。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至此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在文学领域,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认为,“地域性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而且受到乡土作家的相当重视;他们利用某一地方的特点,如地方方言等,来强调和形容某一个地方的独特性。”他还承认,“几乎在所有我们讨论过的作品中,最初吸引读者共鸣的不外是民族主义的主题,但是构成其长久吸引力的却是它们的乡土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乡土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地域性的一个强有力的表征,拓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正好对应了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国家需求。因为,法语不仅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而且还是遍布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讲法语的人数估计在2.85亿人口左右,而且讲法语的国家和地区分布遍布五大洲。法语因为其用法的严谨,所以在国际上,重要文件都是用法语书写。

另外,在日常交流中,“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西部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西部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中法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的急速增加,急需大量熟悉掌握法语的人才,通晓法语的人才在职场上日渐炙手可热,拓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是颇有创意的研究。

此外,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也很重要,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言及的并不都是翻译上的问题,所以还要将翻译学上的传播效果和新闻出版领域、外宣领域的传播效果区别对待或有机结合。

总之,随着法语翻译需求在我国的不断增加,其相关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旨在重视拓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的文章会越来越多,相关研究也会日益丰富。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与以往电视、乡土文学作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传统传播机制相比,我们论文组认为新媒体的发展给“汉语‘乡土语言”法语翻译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新媒体,推出并强化具有民族特色的法语翻译作品的优秀传播内容,并建立地区性信息传播联盟,從而建立一个竞争有力的传播系统。

2 乡土语言翻译的目的

(1)在文学领域乡土文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表示,中国本土文学作品的翻译困难主要在于‘乡土味的准确性,而目前国内有关本土文学作品‘乡土味的翻译研究只有寥寥数篇。汉语中乡土语言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汉语?乡土语言的翻译和传播,符合汉语对外传播的国家需求。我们通过汉语‘乡土语言的翻译,让法语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而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以翻译为引导在世界文化中找回自信和应有的地位,让中国文化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论文的研究可以助力具有‘乡土味的中国本土文学“走出去”,实现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从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2)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进入21世纪,中国旅游业更加充满活力,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场蓬勃发展,法语导游队伍不断壮大。而旅游相关的翻译,多数带有“乡土味”,‘乡土语言的法语翻译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伴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在“会展之都”——上海,会展数量以每年20次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会展也是展示地方文化与资源的平台,每年的会展都会有大量法语国家参展以及大批说法语的游客入境。在外贸方面,不仅中法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急速增加,我国已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非洲许多国家都以法语作为官方语言或通用法语。

研究汉语‘乡土语言翻译成为更好理解的法语语言,可以让法语国家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社会物质、文化、宗教;它不仅能使法语国家更生动、全面地认识我们民族与国家,更重要的是,它能进一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中国本土旅游业以及会展、外贸行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中国同法语国家的互信与共赢。

迄今为止,译学界对于“乡土语言”翻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不管实践上能否行得通,对其的翻译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意义就在于找到深层的规律,让人们通过研究提高理论的认识水平。拓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力图其研究所得,能有效指导翻译实践,建立相关的语料库,给翻译实践以良性的导向,以利中国乡土语言宝库为广大国际读者所共享。论文组植根于中国传统译论,又放眼国际,汲取了西方翻译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对中西方译论的交融会通将具有一定的协助作用。

在翻译界的研究中,出于对汉语事实难以穷尽或翻译局限性的顾虑,现有的翻译形式(如“音译”、“意译”、“音译+意译”)简单归纳最为常见,有的翻译则会出现感性超越理性,出现“连译带改”,与原文偏离的现象,中国译学界大多主张维护原文内容和我们自己的文化,译者大多都在原文意义求真和对市场务实间不断进行着各种平衡的努力。

在乡土语言法语翻译中,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支持译者对于原文意义求真和对市场务实间进行平衡的尝试,并维护原文内容,支持译学界“忠实”于原文而又传神的“直译”,反对“逐字直译”即“硬译”、“死译”,在乡土语言的法语翻译中我们以法国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释意派的释意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

释意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口语或笔语的形式用不同语言社团能够理解的语言转达信息,即用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转达出发语要表达的思想。“译者翻译的是篇章而不是语言。语言表明概念,篇章描述的是事实、环境、思想、感情等。应该表达的是这些,而绝不能进行简单的语言符合转换。转达篇章意义需要对篇章进行分析,需要将语言知识同百科知识相结合。因此,简单的语言分析、语言对比不是翻译的内容”。释意理论将逐字翻译和句子翻译称为语言对译,将篇章层次的翻译称为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来说其乡土性语言翻译是一个基于识解机制的认知价元转换过程。一方面,译者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等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对原文百科知识和认知模式进行识解;另一方面,译者根据目的语认知模式,为原文认知价元转换在目的语心理空间寻找认知理据,尽可能实现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心理认知的目标并确保认知和谐。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论文组认为,为保证乡土语言意义的转达,首先应该确定可直接转达与不可直接转达的范畴;另外还要防止在乡土语言法语翻译中走极端,只表达思想,忽视语言的乡土味等等,有的方言难以翻译,但在实践上也不宜完全淡化处理。淡化就是过滤,如果把“土味”都过滤掉了,对于乡土语言的翻译可能就是致命的,乡土语言的法语翻译应由译者借助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加以创造。

3 代表性文学作品

法国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社有Bleu de Chine和 Philippe Picquier这两家。除了老舍还有鲁迅(其《阿Q正传》法文版名"Errances",新版最近由Sebastien Veg翻译出版)、巴金。他们的作品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发行法文版。80年代以后的作家中莫言尤其突出,绝对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首席作家,我们可以看到的作品有《十三步》("les treize pas")、《酒国》("le pays de l'alcool")、《丰乳肥臀》("beaux seins, belles fesses"),还有一部短篇小说集《铁孩子》(Enfants de Fer)。当然还有王蒙、刘心武、余华(《活着》”Vivre”、《卖血者》"Le Vendeur de Sang")、贾平凹(他的《废都》"la capitale déchue"在法国获得过Femina外国文学奖)。另外一位“野蛮”作家王朔的《火与冰》(Feu et Glace)也值得一提,不过近年来王朔的文风已经显得不那么出格了。

相比上面的作家,还有一些作家在国外少有人知,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是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比如南京作家毕飞宇的《月亮剧》(“Opera de la Lune”,即《青衣》),武汉作家迟莉的《你当你是谁?》("pour qui me prends tu ?")、《预谋》("Préméditation")、《悲痛生活》( "Triste Vie")、《日出》( "Soleil Levant"),還有刘震云的《官人》(les Mandarins)等。 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其中法语译本最多,比英语译本还要多。据统计,目前法国已经出版了莫言23本书!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乡土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独特魅力的来源在于莫言对故乡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外在体现,就是充满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和对故土的人、事、物淋漓尽致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将从莫言乡土文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乡土语言的翻译并建立语料库,以便更全面、更客观、更系统地开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他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拓展“汉语‘乡土语言”过程中法语翻译传播机制的研究》的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C17236。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

猜你喜欢
法语莫言乡土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谁说法语浪漫如云?
乡土分外妖娆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法国呼吁抵制英语入侵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