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8-05-14 00:17王浩博强忙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科

王浩博 强忙春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前后进行抢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组和绿色通道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颅脑CT出具时间、送达相应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及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颅脑CT出具时间、送达相应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方面,均快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7%)高于传组(69%),死亡率(12%)低于传统组(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缩短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抢救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快、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早期的诊断及抢救,不但能阻止病情恶化,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本院于2018年1月建立起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加快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进程,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在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前后进行抢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前进行抢救的患者作为传统组;将已经建立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的患者作为绿色通道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采取一般的抢救措施,接诊患者后,常规检查,进行抢救,稳定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颅脑CT等。然后办理相关入院手续,送达相应科室进一步救治。

1.2.2 绿色通道组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由医院制定相应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刻制急诊绿色通道专用印章,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学习并实践演练,而后由急诊科具体组织实施。具体为:全院医护人员在接到急诊绿色通道命令或者急诊绿色通道印章所盖的任何医疗文书时,一律无条件执行。接诊医师如作出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决定,在患者的医疗文书上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护士携带加盖有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的医疗文书,送患者前往辅助科室,优先进行检查处理;辅助科室应第一时间电话反馈结果;医生接到结果后电话通知相应科室(包括手术室)做好患者的诊治(包括手术)准备工作。整个过程强调无条件优先执行,谁延误谁负责的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颅脑CT出具时间、送达相应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比较

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颅脑CT出具时间、送达相应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方面,均快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比较

绿色通道组患者抢救成功68例,高于传统组54例;抢救成功率(87%)高于传组(69%),死亡10例,低于传统组24例;死亡率(12%)低于传统组(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通常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即自发性或原发性脑出血,是由绝大多数高血压伴发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所致,故也称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创伤性脑出血性疾病的一种,其病死率位居脑血管疾病的首位[1]。在临床诊治中,要求作到早诊断、早抢救、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抢救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急危重症的首诊、检查及抢救工作,其工作重点在于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争取抢救时间。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及时的病情评估和诊断至关重要[2]。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脑组织在出血后30min,出现海绵样变性,3h后范围逐渐扩大,6h后脑组织开始出现坏死,12h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坏死[3]。由此可见,在造成这种不可逆性损害之前进行诊治及干预,则可使脑组织遭受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无疑对减少病死率有重要作用。有学者作过统计,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发病5min内抢救成功率95%以上,10min内抢救成功率为80%,20min以上抢救成功率仅为50%,明显降低[4]。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缩短确诊至实施干预的时间,在最佳救治时间窗内给予治疗,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5]。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是救治院内外急危重症患者快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是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而建立的简捷通畅的诊疗制度[6]。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患者一旦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立即实施“二先二后”原则,即先抢救处理,后交款;先入院手术,后办理手续的原则,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患者的生命。启动急诊绿色通道,目的在于缩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过程中书写医疗文书、办理各种手续以及等待检查结果而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本院于2018年1月开始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分别选取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前后进行抢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78例,分为传统组和绿色通道组进行研究,得出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颅脑CT出具时间、送达相应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方面均快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能保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出早期诊断,缩短在急诊科的抢救时间;绿色通道组患者抢救成功68例,高于传统组54例;抢救成功率(87%)高于传组(69%),死亡10例,低于传统组24例;死亡率(12%)低于传统组(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诊绿色通道制度,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可以作到早期诊断;缩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鹤,郑兆聪,陈宏颉.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及防治手段[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0):1074-107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06):436.

[3] 黄花东,黄海能,邓元央,等.联合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01):65-67.

[4] 来丽萍,夏文国.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后致脑出血开颅手术抢救成功一例[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7(16):177.

[5] 趙素敏,张宏,刘国英.急诊快捷流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的效果及对微创治疗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104,(34):2238-2239.

[6] 邹萍萍,龚纯贵.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10):618.

猜你喜欢
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