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男 李婷 刘纯
近年来,河北经贸大学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双一流”建设等重大机遇,从制度建设、思政理论课程、校园文化、实践育人等方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河北经贸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思政理论课程、校园文化、实践育人等方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一、以“制”励人,激发新活力,打造学“习”的保障簇
我校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校师生工作作风、学习风气进一步转变,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为实现学校的新跨越积聚了充沛的精神力量。我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开展“阳光恳谈会”,架起师生沟通桥梁。该制度已经坚持了15年,使职能管理部门积极主动面对师生诉求,直接听取师生意见,现场解决问题,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人民日报》曾对此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2、设置“校长特别奖”,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对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营造静心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卓越。《中国教育报》以《河北经贸大学重奖教师 不看论文看教学质量》为题对我校“校长特别奖”进行了报道。
3、成立“学工督导组”,提供改善工作依据。学校多名退居二线、具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组建了学生工作督导组,定期调研督导学校的学生思想状况、校风学风、党团组织建设、招生就业、评奖评优等学生工作,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中国教育报》以《老教授“组团”督导学生工作》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4、运用“大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我校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标志着我校迈向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强劲信号。我校用大数据分析教学元素,以信息化思维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智慧转型发展、特色办学质量提升。《光明日报》以《信息化助力智质齐升——看河北经贸大学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创新》为题,对我校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报道。
二、以“理”服人,建好主渠道,打造学习的知识簇
1、抓好精品化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规范化程度稳步提升。由马列教学部改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任务。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建成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8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学校坚持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每年给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费110余万元。
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制度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入党积极性明显提高。入党申请人的比例由2016年的67.90%增长到现在的70.75%,增长了2.85个百分点,净增近900人。入党积极分子也以每年14%左右的比例递增。
2、抓好项目化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理论宣讲、实习实践、社团活动等互相结合,使教育效果入脑入心。指导学生带着选题开展社会调研,建立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館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我校关工委努力发挥老同志资源优势,坚持实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3、抓好精准化社会服务
为了对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学校把建立“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和“河北经贸大学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确定为两项突破性工作。我校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已经在2016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上揭牌成立,并已经与省外贸资产经营公司、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合作开拓中东欧市场的框架协议,并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研修学院的成立将助力我省与中东欧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能够清晰展示京津冀产业生态体系的空间地图,为及时准确地把握分析京津冀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为开展科学研究、服务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已经与省地理信息局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数据搜集整理和系统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4、抓好针对性科学研究
我校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先后成立了“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共同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建有“河北省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智库。这些研究机构汇集了全校最优秀的师资,取得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例如,王莹教授主持的“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和“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学解读”两项研究成果全文转载,田学斌教授撰写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注意四大问题》在刊发,并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副总理的批示。
三、以“文”引人,夯实二课堂,打造学习的文化簇
1、发挥理论社团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校同学自发成立了学“习”会,成员主要以对理论精神学习感兴趣、积极追求思想进步的党员、积极分子、团学干部等为主,该社团积极开展“讲师团”主题报告会、“徒步西柏坡”红色教育、“习大大引领我们追梦在路上”演讲比赛、“在思辨中会学‘习”主题辩论赛等活动,推动学习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让精神潜移默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之中。
我校读书协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开展了“快乐阅读 精彩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包括“习大大对青年说”宣传画大赛、“润泽书香”读书品析交流会、“定格快闪”读书、“书来书往”分享会等,引导同学们暂时告别电脑、放下手机,细细品一品书香。
2、发挥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作用
我校依托孔子学院、中国发票博物馆2个文化教育基地,着力发挥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功效。
从2007年至今,我校已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赞比亚大学合作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注册人数已达万余人。多年来,两所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汉语的推广、中国文化的传播、国际友谊的增强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我校每年组织大量师生志愿者远赴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2014年6月20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大楼的奠基揭幕仪式。201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的新楼交接和赠书仪式。
我校建立了以发票史为主题的中国发票博物馆,其展览的千余件历史文物时间跨度为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包括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交易发票、税票、财务账薄、田房契约、商号印章等,使大家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我国发票的历史发展轨迹。我校也充分依托“票据”这一特殊形式的载体,开展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等多种主题教育。《光明日报》以《河北经贸大学利用旧发票“以史为鉴正衣冠”》为题进行报道。
此外,我校全面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国学铸魂 经典育人”系列活动。《中国教育报》以《河北经贸大学:校园涌动“国学热”》为题,对我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国学经典情况进行了报道。
四、以“网”聚人,用活新媒体,打造学习的网络簇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了宣传思想阵地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做到学生在哪里,我们教育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1、成立新媒体联盟同声共振
目前学校官方微信28000余名粉丝,获中国大学新媒体“河北省最具影响力高校”荣誉称号;官方微博有23690余名粉丝,被评为“2015年京津冀高校最具创新价值官方微博”;QQ校园公众号38000余名粉丝。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了新媒体联盟,同声共振,聚合传播,充分利用“两微一号一联盟”把我们的师生粘住,用我们正面的东西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愿意参加网络上的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活动。
2、打造全媒体学习宣传平台
传统宣传媒体和新媒体集中发力,成为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整合QQ校园号、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园网、广播台、电视台、校报资源,新老媒体“七位一体”,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同步开展系列讲话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在实践中形成图、文、音、视等多层次的报道模式,形成强大学习宣传冲击力。
3、开展选树最美经贸人活动
在全校范围内推荐评选牢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方面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典型,开发制作图文音视并茂的事迹材料,在全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宣传,展现出了经贸学子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自强不息、朝氣蓬勃的精神风貌,立志报国、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让全校学生学有标杆、赶有榜样。
五、以“行”育人,拓宽新路径,打造学习的实践簇
习近平同志多次通过与青年学生座谈、回信等形式论述了实践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
1、创新实施社会实践运作新模式
按照“项目管理、资金统筹、过程监督、成果评价”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把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专业实习、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做到社会实践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经费使用效率和实践育人效果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实践成果,我校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用好全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金招牌
河北志愿服务学院在我校挂牌成立,我校集中全力、加快建设集主题培训、红色教育、素质拓展、实践观摩于一体,以“专业化、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面向全国、服务华北的高水平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我校8次被评为河北省志愿服务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评为石家庄市青年志愿者杰出集体。
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显著
我校通过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健全一体化实践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创建创业孵化园等举措,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越来越强,氛围深厚。我校创业人数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团队60多个,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如2015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报道了我校2015届毕业生陈文强的创业事迹;2016年5月27日《河北日报》报道了我校学生刘宏跃和王冰做微商的创业事迹;2016年5月20日《燕赵晚报》报道了我校学生孟凯开办的个性化摄影工作室;2014年11月《河北青年报》报道了我校信息技术学院毕业生乔志忠的创业事迹。我校曾荣获“河北省第二届创业之星评选优秀组织奖”、“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经贸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科研助困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