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畜牧业发展情况探析(1959—1965)

2018-05-14 22:21霍晓莺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牲畜畜牧业兽医

霍晓莺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主要对农业、畜牧业、寺庙等方面进行改革,对畜牧业的改革实行“三反两利”政策,这是根据畜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于其他方面改革,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民主改革时期的畜牧业改革进行研究,了解其发展的背景,深入其发展的过程,总结发展的经验并得到启示,能够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改革的背景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悍然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西藏地方政府被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并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职权,西藏进入了民主改革时期,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在农牧区,变农奴主所有制为农牧民所有制,发展了农牧业生产互助组。

民主改革使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农奴制度变为社会主义制度,西藏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畜牧业的改革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人民群众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有了自己的财产,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在政府的主导下,畜牧业的民主改革稳步进行。

二、改革的条件

“三反两利”政策的制定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把人民群众彻底的从封建压迫中解放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畜牧业的总产值也有了提高。这些政策非常符合当时西藏的生产发展。在西藏废除了束缚人民的农奴制度,广大人民真正得到了自由。

为了贯彻中央“稳定发展”的方针,西藏工委和自治区筹备委在深入农牧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牧区若干政策》(即30条)。“30条”的主要内容是:稳定牧民个体所有制和牧主所有制,至少五年不办牧业合作社;认真贯彻“牧主牧工两利”政策,允许雇佣牧工和出租牲畜,发挥牧工生产积极性和牧主经营积极性;大力开展爱国增产保蓄运动,认真办好互助组,积极发展生产,广泛开展自由交换,允许自由借贷,活跃牧区经济;实行轻税政策,四年内增产不增税。而“30”条成为指导当时畜牧业和整修牧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由于建立各级畜牧业管理机构,发放大量牧业长期无息贷款,优价收购畜产品,培训技术人员,防治牲畜疫病,建立种蓄场,进行品种选育和改良,加强牲畜的饲养和管理,重视保护母蓄和幼蓄,提倡分群分类放牧,强调“全配、全怀、全壮”;发动群众大修棚圈,贮草备料,防灾除害。成立草场委员会,保护草场,合理利用草场。

西藏的自然条件丰富,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西藏的牲畜种类繁多,有很多珍贵的物种,另外,水资源丰富,西藏号称亚洲水塔,水资源及其丰富,能够解决用水问题,光和热资源为草业的生长提供了条件,畜牧业的饲料问题也得以解决,并且西藏的草种丰富,适合牲畜食用的草种非常多,这就解决了牲畜的饲料问题。

青藏高原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大,有利于牧草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的积累。这些都为发展高原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民主改革之前,人民遭受着及其痛苦的压迫,要求改革的意愿非常强烈,这为民主改革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同时,当时的社会生产矛盾很大,三大领主对下层人民实行非常残酷的压迫,这就加速了农奴制度的瓦解。

三、改革的过程

(一)改革措施与实施办法

根据《西藏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不分男女老少(包括未参叛领主和代理人)都分配土地,到1960年12月,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在全西藏87万人口的农区,已有85万人口完成土改,全没收和赎买领主占有的耕地280多万克,分给了20多万农户,85万农奴和奴隶,实行了农民个体所有制,对2255户未叛领主及代理人占有的90多万克土地和82万头牲畜以及他们多余的农具进行赎买,国家共付赎金4500多万元。国家在充分了解西藏畜牧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革,以签订合同结合“三反两利”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改革的热情很高,更有利于改革政策的落实。

(二)畜牧业科研与科技推广

1953年,西藏工委决定在拉萨建立血清厂。1955年,拉萨血清厂开始生产牛瘟血清、羊痘等疫苗,开展对牛肺疫等的试验研究。1963年,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设草原、畜牧、兽医三个专业的研究所和生物药品厂。1951年,西藏第一所兽医院—昌都兽医院建立。至1953年,先后建立了拉萨、那曲、日喀则三个兽医门诊所。1959年建立地市兽防总站8个,县兽防站32个。1963年建立地(市)、县、区三级兽防站121个。1957年成立那曲、日喀则和塔工地区3个种畜厂,这是西藏第一批家畜改良机构。1960年成立林芝种畜场,该场主要饲料从国内外引进的马、牛、羊、猪等优良种畜。1961年,全区在6个地(市)建立了7个种畜场。1962年成立江孜配种站,在绵羊改良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的成效

表1-1年末牲畜存栏情况

单位:万头

年份 牲畜总头数 大牲畜 牛 羊 绵羊 豬

1959年 956 243 222 707 474 6

1965年 1701 459 427 1229 799 13

资料来源:2008年西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从表1—1可以看出,西藏牲畜的年末存栏数从1959年到1965年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总头数还是其他种类的牲畜都是非常快的增长速度,畜牧业的民主改革使畜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牲畜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畜牧业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制度符合实际的政策而且也体现在科学技术的提高上面。

例如:拉萨血清厂改称拉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在业务上以家畜疾病治疗和预防为主。1963年西藏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成立。1964年自治区农牧厅成立。这些都大大的提高了牲畜的存活率,在养殖方面为牧民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五、民主改革的启示

1、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藏的民主改革,照顾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党中央从制定政策到实际执行都亲力亲为,边改革边实际考察,不断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在牧区制定“三反两利”政策,牧区民主改革成功后,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牧区若干政策》(即30条),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2、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基础

西藏上层少数叛乱分子公然撕毁《十七条协定》,发生叛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对西藏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实行民主改革以后,国家稳定,西藏经济的发展稳步前进,畜牧业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说明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西藏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在当今社会,要发展西藏经济,发展畜牧业就要维护国家的稳定,维护民族团结。

3、制定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

西藏的畜牧业发展不同于内地其他省市自治区,西藏农牧民的发展之前收到三大领主的剥削与压迫,乌拉差役等剥削制度,许多牧民没有自己的牲畜,给三大领主放牧,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保证,民主改革时期,国家和政府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使得广大牧民有自己的牲畜,未叛乱的领主也给分得牲畜,牧民给领主放牧,他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使得牧主牧工两利,这非常符合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

4、提高科学技术,重视科技人才

在牧区改革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草种的改良,对畜种的改良,动物疫情的预防与治疗,兽医门诊等的建立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牲畜的存活率,饲料的改良,有利于牲畜更好的饲养,国家还出资援建棚舍,使动物免受寒冻的伤害,使牧民便于管理。牲畜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了,产业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六、总结

西藏民主改革使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三反两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在畜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医疗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牲畜的存活率,蓄种的改良有利于牲畜的发展壯大。在草种的种植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技术和人力。

现代西藏要发展畜牧业就要依靠牧民,切实的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在畜种和草场要有技术投入,既要促进牲畜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又要关注牲畜的饲料问题。

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与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6mdyjs027。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牲畜畜牧业兽医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兽医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人工呼吸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兽医之死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事宜
为什么给牲畜喂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