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王小凤
“良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良心”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有道德,有是非观念,善良等,生活中我们会用“没良心”和“有良心”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观念。而最早提出“良心”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将良心解释为善良之心,善良即为仁义。在西方,首次明确提出“良心”这一概念的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良心是一种羞耻心。对于良心的概念,现尚无定论。汪凤炎提出良心是指一个人分辨是非善恶的智能,连同一种有爱心,并最好能公正地行动或做一个善良并最好能公正的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以及相应的行為倾向。邱晓艳、燕良轼对良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制定出了青少年良心问卷。本研究主要采用邱晓艳的定义,良心即为仁义善良之心,包括羞耻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 责任心、是非心、感恩心、恻隐心八个维度。
中学生是良心或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调查,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学生良发展现状和特点,以便有这对性进行干预,有针对性开展良心或品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良心的层次与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沙市四所中学,共1028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一239人,初二262人,高一311人,高二216人,男生491人,女生528人,独生子女638人,非独生子女336人,来自城镇的650人,来自农村的355人,父亲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有284人,初中文化水平的有380人,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有308,大专文化水平的有35人,母亲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有351人,初中文化水平的有391人,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有249人,大专文化水平的有18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邱晓艳和燕良轼编制的《青少年良心问卷》。该问卷包括 8 个分量表,即羞耻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 责任心、是非心、感恩心、恻隐心,问卷包括 37 个题目,外加 5 个测谎题,总共 42 个题目,采用 Likert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由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以计算总分的方式,得分越高代表其良心水平越高,运用统计学的百分之二十七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测谎题不计入总分,单独计算。问卷的 alpha 系数为 0.90,各维度的 alpha 系数在 0.63-0.81,总体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在此调查基础上,编制了人口学问卷,对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以及父母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良心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源地上的差异
对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良心水平上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具体表现在良心总分、恻隐心、责任心、羞耻心、孝敬心和宽恕心维度,除了宽恕心维度,女生在总分和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良心总分、感恩心和恻隐心维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生源地为城镇的中学生在良心总分、感恩心、责任心和是非心维度均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中学生,但在诚信心维度上,生源地为农村的中学生显著高于生源地为城镇的中学生。
(2)中学生良心水平在年级、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中学生的良心在年级、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如表2所示。通过对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一学生的良心水平最高,高二学生的良心水平最低,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良心水平均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具体表现在感恩心、恻隐心维度。而在诚信心维度,初一和初二学生得分差异显著,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初中两个年级得分又均显著高于高中两个年级的得分。在责任心维度,初一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二得分次之,高一得分最低;总体来说,初中两个年级得分高于高中两个年级得分。
中学生良心水平在父母文化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中属于大专水平的人数较其他水平的人数较少,不足以纳入分析,因此本研究只分析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中专)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中学生良心总分上,父亲文化水平在高中(中专)的中学生良心总分显著高于父亲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中学生良心总分;母亲文化水平在高中的中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文化水平在初中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得分。具体表现在孝敬心和感恩心维度,而其他维度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感恩心和孝敬心维度,父母文化水平为高中的中学生得分最高,初中文化的次之,小学及以下的得分最低。另外,母亲文化水平的不同在诚信心维度的差异显著。
三、讨论
1.女生的良心总体水平高于男生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女生在良心上的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严逸云、李婵和黄瑶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与马文献等人的研究结不一致。具体来看,在责任心、羞耻心和孝敬心维度上,男女生的得分差异显著。
性别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家庭、学校等场合中。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性别文化的社会责任是鲜明的。例如传统文化中就对两性人格特征进行了规范,男性宽容、勇敢;女性则应该害羞、温柔。这种刻板的社会角色会对两性的行为、认知等方面造成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当代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实现男女平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女性地位日渐提高,性别文化发生了巨大转变,女性社会责任意识愈加强烈,这一现象在家庭、学校等方面得以体现。本研究中女中学生的责任心得分显著高于男中学生,可能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容易出现模仿现象。另外,现在的学校课程中女性教师人数比例过高,令男同学难以找到恰当的同性榜样进行模仿。
本研究中,女中学生在宽恕心方面显著低于男生。这与传统的性别文化中对女性的认识有关,认为女孩天生小气,需要得到男人的照顾。而在家庭和学校教育当中也会鼓励男生多采用原谅他人的不友好行为等等。这些促使男生在冲突发生后更易于采用宽恕。
在羞耻性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李翰飞和杨秀珍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在遭遇同样的羞耻情景时,女生更容易体验到出强烈的羞耻感,其对自身的评价和情感体验较男生来说都更为消极,但在回避行为倾向上却没有大的差别。可能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女生道德情绪发展比男生要好,同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女生的移情能力要顯著高于男生,女生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从而出现了女生的羞耻感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的现象。然而,羞耻感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
2.独生子女的良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良心水平
本研究结论与严逸云和温柔研究结果不一致。对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 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Falbo和Polit经过59年的研究,得出独生子女在控制力、自主性和心理成熟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
本研究得出独生子女在感恩心和恻隐心以及良心总分上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由于独生子女享有的关爱较之非独生子女多,会受到更多的感恩教育,并更富有同情心。非独生子女在诚信心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更密切,受到的同辈影响更多。同时也可能与本研究被试在是否独生方面的人数分布不平衡有关。
3.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子女的良心水平高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
与宋红梅和杨韶刚的研究一致,与严逸云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被试的父母在文化水平的分布上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有关。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其子女的良心总体水平也会较高。具体表现在孝敬心和感恩心维度,母亲文化水平还在诚信心维度上表现出来差异。梁宗保等人研究发现,母亲养育方式对儿童的良心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其中母亲的关心和控制对儿童良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惩罚具有消极作用。曾练平研究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青少年良心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文化水平越高,采取体罚等教育方式的可能性和频率越少,更倾向于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积极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子女的交流和互动更多,都更有利于子女形成高的感恩心和孝敬心。
4.城镇中学生的良心水平总体高于农村中学生
与李志强和管文娟的一致,与张宁、李婵和严逸云的不一致。这可能与本研究的人数分布不均匀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源地为城镇的中学生在良心总分、羞耻心、诚信心、责任心和感恩心上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中学生。以往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农村的学生在感恩方面会优于城镇的学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主要是熟人社会,而城镇中的居住环境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合本研究的被试情况来看,城镇的中学生人数居多,且选取被试的四所学校均处于长沙市内,此时来自农村的中学生还会面临着适应环境的问题。与本研究不同的是以往研究的被试是来自于农村和城镇的学生的人数相对比较平均。
5.高中生的总体良心水平低于初中生的总体良心水平
对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对良心影响显著,这与胡欣月和张晓慧研究结果一致。初一的良心水平显著高于高一的。且从初一、初二到高一、高二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品德发展有着较大的动荡性。初一学生的道德水平大致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也更易产生道德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自我意识和辩证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一结果可以看做是初中生从依附向成熟的过渡,而并不是说明良心水平降低了。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BA383)。
通讯作者:徐琳琳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