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5-14 16:38钟静磊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意识大学生

钟静磊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就业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面对每年增加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媒体常用“没有最难只有能难”来形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问题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应该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的就业群体是必然之举。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拓展就业空间。会计专业是当前一个重要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进行培养,是解决其就业问题,提高整体学生就业率的主要方法。笔者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成为了在全国各大高校都竞相设置的专业,然而等到毕业时,因为人数太大,社会需求量却没有增长到这个高度,许多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但是即使会计专业学生如此之多,市场上却仍然极度缺乏高质量的会计人才,这种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化显示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今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真是需求。因而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就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创新是与创业紧密相连的,只有良好的创新内容,才能为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创业取得成功,就像大众创业也需要万众创新的支持一样。而在相关部门发出的一些通知上也明确表示,必须通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例进行提升,通过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出会计创新创业的相关人才。而真正具有了创新创业的能力,这种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求的。

一、关于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创新,就是形成对事物发展的新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发明,从而对其进行新描述。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近些年来在中国可以说是声名日隆,尤其是谈到创新,他的“五种创新”理念经常被人们提及和引用,已经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地步,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让经济的发展呈现波浪式的上升趋势。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伯尔在进行创业教育总结时说,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进行开发和提高,让学生掌握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是人类未来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本文中,主要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最好是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前沿的创新思维,拥有实践性的创业能力。因此,对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质上是进行着一种复合式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的前瞻性、实践性、创新性与创业能力完美融合的全面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教育现状

(一)缺少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创新创业的教育尚处于起步状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德州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组织了大学生创业大赛,这场比赛为美国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员的创业创新意识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上个世纪的末期,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也举办了中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这次比赛,在我国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意识,那就是创业优于找工作,传统的就业想法渐渐被打破,大学生也逐渐产生了创业的新意识。然而,这种起步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现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还是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不甚重要的课程来教授,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缺失,对其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也不健全,这都严重的拖慢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和发展的脚步。创新创业的教育也未能在会计专业普及开,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无法有效的展开,最终没能培养出学生们相关的能力。

(二)缺乏优质、高水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资源

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老师的指导,要想更好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是离不开大量高水准教师资源的。而大部分高校非常却乏这种专业的具备“双师型”特色的教师,已有的创新创业教师资源中,大部分教师自身的创业经验都很不足,整体的水平也是高低不一。而且大部分高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上,而对于这种特殊的企业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却不是重点目标。教师的这种知识体系就导致了其无法完成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授课时也只能是照本宣科,讲解书本上的死知识,学生们既不能感受到教师方面传来的创业激情,也无法学习到真正有用处的创业经验,这就使得会计专业学生们现有的创业创新课程却乏深度,流于表象,形同虚设。

(三)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缺少创新能力,却乏创业意识

通过国际上的横向比较,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由于受到学校相关制度和教师资源等的影响,其创新能力和創业意识以及创业的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学生,而且在具体的创新实践能力上也逊色不少。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创新创业的优势和好处,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在创新创业面前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些意向,但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在加上对自身能力的不认可,害怕承担创业失败的后果,不愿意积极动脑进行思考和创新、没有专注的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以及却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等,都导致了当下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缓慢,和水平的落后。

三、分析对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从国家、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

在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时,急需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国家层面上,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项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专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企业税收的优惠,相关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等,通过相关政策和经济的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尽量降低难度,清除障碍。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对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创新,激励创业,设置相关的创业基金,奖励给在创新创业方面卓有成效的学生,及时的为创业中的学生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持,比如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就能够通过对其进行相关教师的技术力量支持和利用寒暑假、让其余的会计专业学生去那里进行实习,并帮助创业。社会层面上,应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创业行为,在社会各个部门都进行相关政策的简化,放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办事条件,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创业、鼓励创业、宽容创业失败的良好社会气氛。

(二)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资源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时,教师的重要性不可替代,而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师队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日后的创新创业实践上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將教师培养出强大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业实践经验,就能够在真正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提供有效且高效的对策和意见,而不至于仅仅是按照教材讲解上面的死知识,或者面对学生提出的困难问题想要解答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教师的培训主要可以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走出去”是指应该多让教师去别的高校进行探讨学习,比如一些财会方面的研讨会或者是会计专业的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宣讲会等,就可以让高校内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进行参加,然后让其回来后把掌握的新知识能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进行创业,同时也能开拓其创新的思维层面。“引进来”指的是学校应该大力邀请例如会计专业的著名专家、学者、讲师等来我校进行最新技术和理念的演讲,让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尽量学习并将其中的内容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只有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将会计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使其拥有强烈的创新热情与创业激情。

(三)强化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办任何事情时,都需要有一种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就一定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自身定位的引导教育时,学生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和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进行创业的选择,在选择好自己的道路之后,要努力尝试,用于拼搏,不畏惧失败,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团结同学,可以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创新创业工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团队内部人员的群策群力,能够更扩大创业的影响力和成功率,而且,也能够有效的讨论和总结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训,甚至还可以联络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利用不同的专长,不同的专业思维,形成在创业过程中看问题的全面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创业信心,创业激情,创业能力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创新位于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等问题完全就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来进行解决,以创新创业来带动就业,不仅完美的解决的相关的问题,还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学校的职责,就是通过将专业的会计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给学生,让其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然后再从现实创业中进行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其打开广阔的就业之门,从而进行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意识大学生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大学生就业趋势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