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淼
看到又一批新的老师参加工作,走进新任教师们的课堂,看到课堂上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有些束手无策的新教师,让我不禁回想起我在初为人师的课堂上的一幕。不禁想起这样记忆犹新的一个孩子,一个难以忘却的故事,那可能成为我从教以来的第一次转变……
那是我刚刚毕业来到工作单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而且是从一年至五年的大循环教学,跨度之大,任务之难可想而知。尤其面对的是一群农民工子女,一群缺少家庭管教的留守儿童,生怕不好教,教不好,对课堂教学的畏惧也随之产生。如何才能树立教师的形象,尤其还是美术这种不要成绩的小科?我决定“先下手为强”,用我的“威慑力”镇住他们。
五年级的第一课,我就给他们定下了一系列的规矩,并说“我的课堂不允许说废话,上什么课就给我带什么工具,不完成作业更是不行……”看到当时同学们一声不吭的看着我,心里不禁暗自欢喜,嘿嘿,这招“好使”。结果,却不像我想的那么顺利。
过了段时间,我翻看学生作业情况,其他的学生由于能力的原因,虽然画的不尽完美,但起码也能按时交作业,总有那么两个学生,真就是一次都不交。这还了得,我当时火就上来了。又到了美术课的时间,一上课,我就劈头盖脸的把这两个学生叫了起来,大声训斥“你俩怎么回事,我说的话都是耳旁风怎么的,別说我没给你机会,这都一个月了,你们哪次都不交作业,美术课还能不能上了?”其中一个孩子刚要开口辩解,我马上又说:“你别跟我解释,一次,两次,这么多次,开学我就说清楚了要求。怎么,跟我对着干啊?你就试试”。我心想,还能让你俩个小毛孩子给我欺负住了,我还治不住你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们一顿批,看到他们愤愤的表情,不服气的态度,我更坚定了这种强硬的态度,决定要“坚持底线”,不能让其他的学生以后也学他们。
课还是要上的,不能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于是我继续我的教学,也没理会他们。等作业收上来的时候,我更是火冒三丈,还有一个人仍然是不交作业。眼看着,就到了手工课,我已经布置好了需要准备的工具。心想,你要是带工具我就饶过你,要是不带,我看你还上不上课。果不其然,他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交上来,而且,什么工具都没带,更可气的是,还一副洋洋不睬,明显的是在向我示威——“我就不带,你能把我怎么样?”我直接把他揪出来,“去办公室,美术课你不用上了”。这个孩子便一甩一甩的离开了教室,走向了教师办公室。
那时候我们的办公室离教室有一段距离,我从窗户瞥见他,一个很细小的动作,不禁让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强硬让他难以接受呢?那时,正值深秋,风很大,操场上有一些学生吃的小食品的袋子被风吹过,虽然他穿的很薄,我甚至能感到他冷的有点抖,但是,只要他路过的地方有垃圾,都会一路拾起,最后扔到垃圾桶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虽然有些叛逆,虽然有些不好的脾气,但是他的内心仍有闪光的那一面,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
走在下课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再次思考要如何面对这个孩子?恰巧碰到他的班主任老师,顺便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都不要他了,自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家里条件十分不好,很多时候早饭都不吃就上学,更别说让他准备好工具完成作业了。回到了办公室,刚好没有人,只有他一个人在。我拿出自己带的蛋糕和牛奶,问他,吃早饭了么?也许是蛋糕的袋子有点诱人,他看了看,很小声的说:“没有”。“那你先吃了早饭再说吧!这么小的年纪,正在长身体,怎么能不吃早饭呢,要不以后你早上来我这里吃吧?”他诧异的看着我,我能感到,他的目光充满了疑惑——“你不是要批评我么?怎么还对我这么好?”我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到“是不是老师的态度太强硬了,还是你有什么原因,虽然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但是你要是觉得我做的不妥当,可以悄悄的跟我说啊!”我摸了摸他的头,我的态度“软”了下来。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他的一席话让我自己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晃动。他眼泪唰的一下就掉了下来,“老师,我不是不想上美术课,爷爷奶奶买不起水彩笔,上次我没交作业,本来想跟您说我没有水彩笔,可是您…….”孩子,是老师的方法不对,没有问清楚情况,就自以为的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就能树立教师的威严,保证教学的质量,作业的数量,殊不知,这些都是我的自以为……
后来,我给这个孩子还有班级其他几个条件不好的学生购置了基本的绘画工具,并换了一种“软”方法与他们交流,无论是教学任务,课堂作业,工具准备还是我举办的小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参加。而且,当时那名我的“硬对手”不但自己主动参与完成,还号召其他的孩子参与进来,简直就是我的小帮手。
转眼间,工作已数载,也许这其中发生过很多事,我也进行过其他的改变,但是这个孩子在我的教育事业上,成就了我的第一次改变,是他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威信不能光靠强硬来树立。有时候要俯下身子,有的时候要耐心的倾听,认真的了解,有的时候你更要放下姿态,先“软”下来,“走近”并且“走进”孩子,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真诚的给予,才能真正的用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树立正面的教师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