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流涎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

2018-05-14 17:00冯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脑瘫针灸小儿

冯茹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护理运用到小儿脑瘫流涎临床治疗中的改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8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搭配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实施的是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则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实效性。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上,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29例脑瘫流涎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29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小儿脑瘫流涎的治疗,在采用针灸、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干预,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关键词】

康复护理;小儿脑瘫流涎;针灸按摩

小儿脑瘫流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于患儿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包括营养摄入、日常卫生保持、语言表达功能等。多年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对于此类疾病患儿的治疗,应当适当加以辅助护理,强化康复护理的细节。对此,笔者专门选取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58例小儿脑瘫流涎,进一步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流涎治疗效果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8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搭配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实施的是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则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实效性。本次入选的58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包括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1.5~5岁,平均年龄为(2.4±0.5)岁。58例患儿均经过检查确诊,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中相关的诊断条件。观察组和对照组58例患儿,在一般统计资料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则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针灸和按摩治疗。在针灸治疗上,穴位选择包括,廉泉、地仓、下关、百会、上星。也可运用针刺的方法,以廉泉穴位为例,采用强刺激,目的是使得舌根感到酸麻胀。在按摩护理操作上,医护人员轻柔患儿的口唇四周部位,手法为点、按、揉,按摩的力度以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准。每日进行按摩两次,每次可持续30min。

观察组29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针灸和按摩操作的基础上,强化护理细节,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在具体康复操作实施上,由本科室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儿轻柔擦拭流涎[2],注意避免损失患儿的皮肤,并且注意保持流涎处的干燥。患儿住院期间,为患儿经常更换衣物,定时涂擦护肤类的产品。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不要捏弄患儿的面颊,以避免刺激患者唾液腺加重其症状。在早晚洗漱的时候,需要使用质地较软的毛巾轻柔擦拭。其次,锻炼患儿的吞咽功能,在具体实施操作上,可以让患儿每天坚持吸孔奶嘴,每天2~3次,每次控制在10min左右。对于已经具备了基本交流能力的患儿,比如3~5岁的患儿,可通过教导其吞咽口水的方式,或者吹气球的方式,锻炼其吞咽功能。最后,强化行为疗法。关于该疗法,笔者认为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密切配合。具体可通过奖惩的方法来锻炼患儿的控制流涎的能力。期间,辅以简单的口舌运动训练。

在指标观察与评价上,采用的是教师流涎分级法。接受治疗后,患儿不再流涎,判定为Ⅰ级;接受治疗后,患儿偶然流涎,判定为Ⅱ级;接受治疗后,患儿不时出现流涎,判定为Ⅲ级;接受治疗后,患儿仍经常流涎,判定为Ⅳ级;接受治疗后,患儿流涎呈线状,判定为Ⅴ级。根据患儿治疗前后的流涎症状表现程度,来评估临床效果,待患儿接受治疗后,流涎症状基本消失,认清为有效;流涎症状完全消失,认定为显效;流涎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的情况,认定为无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处理软件,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教师流涎分级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得知,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上,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29例脑瘫流涎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29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在医学领域简称为脑瘫,具体就是指自受孕开始,一直到婴儿期,所形成的进行性脑损伤以及发育缺陷类型的综合征。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表明,小儿脑瘫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3]。简单来说,患儿脑瘫由于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的损伤,继而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口唇闭合不良等知觉性异常。据权威统计显示,大约25%~30%的脑瘫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总之,作为儿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早期发现治疗非常关键。正如上述所言,一般都是采取针灸刺激百会、上星等穴位,以此来起到健脑调神、醒脑开窍的功效。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认为推拿按摩可有助于疏通人体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切等作用。但笔者认为,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口腔、咽喉和食管肌肉等部位,必须要确保其持续性的治疗。简单讲,就是对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强化护理,通过持续性的康复护理使患儿从其中感受到轻松和温暖,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关于这一点,从上述结果统计分析中足以观察到,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上,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29例脑瘫流涎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29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04):262.

[2] 孙琼.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08):125-126.

[3]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猜你喜欢
脑瘫针灸小儿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针灸
小儿难养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脑瘫患儿332例临床资料与疗效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