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琮惠
近年随着出国留学家庭日益增多,大部分家长对于留学的态度更多的是“周围人都出国留学了,我家孩子不能落后”。正因如此,家长对于被名校录取了的学生简历及申请材料更加关注,并竭力把自家孩子的简历、活动向这份“模板”靠拢。其实海外留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一个家庭,都应当是一个慎重的决定。
信息时代“羊群效应”不是个例
由于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我们更快地从网络、社交群了解到某些孩子申上了哈佛或被藤校录取。再细看该生的履历:标化考试满分,多门AP高分,竞赛金奖层出不穷。焦虑在留学圈悄然蔓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生未来将面临的问题也被大家关注与担忧。回国后工资不高、出国学费开销挣不回来,从而导致部分留学生出国后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的焦虑不仅在于孩子留学后,回来工作的工资是否能与留学期间花费成正比,也有对于孩子周围优秀同学的竞争压力,对是否能申请上好的学校的担忧,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
来自身边环境、个人家庭和优秀同龄人带来的压力产生的焦虑,这些在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作“羊群效应”。即“当人处于在一个集体,盲目跟从,长时间便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从而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我们常常会因为周围人的看法而选择性改变。“为什么要申请那所学校?”“因为别人都说好”。事实上,别人眼中的好学校不一定适合你,可能那所学校是理工强校,但是你喜爱文学;可能学校盛行聚会文化,而你更喜欢安静的研究学术氛围。往往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做申请择校时唯一的衡量标准是U. S. News美国大学排名,但实际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专业排名第二,仅次于哈佛;南加州大学的新闻专业更是全美排名第一;不同于其他美国大学常见的学期制和三段制,达特茅斯在学期规划上是独有的“D Plan”计划;还有各个规模小质量优专注本科博雅教育的文理学院,优秀的文理学院,从申请难度到质量亦是完全不逊色于哈佛耶鲁等藤校。
焦虑应对法则:把焦虑转化为动力
那我们该如何减轻焦虑,或者一定程度上把焦虑转化为动力呢?
我认为,家长在申请季中,有三件事需要注意:沟通、定位、督促。在申请季中,沟通无疑是最重要的。申请哪所学校,选择什么专业,这都是家长和孩子容易产生分歧点的地方。家长会更多地从学校排名和就业考虑,而孩子会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鉴于此,我建议家长与孩子多一些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孩子对于这个专业或者学校的喜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妨尊重一下他的选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专业任何学校都有其价值,认真钻研下一定能开花结果。
定位方面,近年来,美国藤校的录取率一直在下降,2017年哈佛的录取率更是跌到4.6%。超低的录取率加上逐年增长的申请人数,反而加深了家长的焦虑。这里,我建议家长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选校的定位,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排名最高的,未必是最合适的。留学申请应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从而来帮助他得到最好的成长。
督促并不是指家长一味地监督孩子,施加压力;亦或是拿着一张“学霸养成作息表”来让他严格执行。我指的督促,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独立自立的能力。在孩子未来异乡求学,无论是学业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可以一个人去面对。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因势利导。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锻炼自己,提升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为将来的海外留学独自生存做好准备。比如,出国进行SAT考试,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到考试的住宿、机票、交通等相关的事情安排中,在申请季可以让孩子养成制定时间计划,规划时间的习惯,等等。
我一直觉得教育是马斯洛精神理论中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追求,出国留学让他们能接受更国际化的教育,在陌生的环境中完成学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遇事处事心态的全面改变。这些年来,许多的学生从申请者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业领军者。从青涩到成熟,他们无一例外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优秀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的持久力专注 力。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前几年的热门行业也许过两年就变得冷清;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如果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活到老學到老,这种在留学中养成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能力,会帮助孩子在未来取得不错的成就。
无论是2018年申请的家长和学生,还是未来规划出国的家庭,都希望你们能摆脱焦虑。通过留学申请,重新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被动按照学校声望排名选择,转为主动从自身和学校的匹配度去选择,产生成长的自我驱动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