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
历史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体现,是呈现中华文化的历史载体,因此进行大遗址的保护既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当今,大遗址保护已经有效的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保护模式,即考古遗址公园,其为历史遗址的保护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1.1 大遗址的概念
所谓的大遗址,其实质就是具有研究价值以及文化的内涵的大规模历史遗址,例如大型的聚落、宫殿、陵墓等等,其特点表现于规模宏大、历史价值重要,并且能够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以及文明建设,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国的近代考古学将大遗址的保护作为考古发现的重要内容,并正在逐步的进行深入和完善。
1.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考古学家在进行大型历史遗址保护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创新型保护模式,虽然这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新型大遗址保护模式,但是其发展还是经历的诸多的曲折,因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必须要重视的就是保证其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使考古遗址的精神内涵得到有效的保护以及充分的展示,另外,进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还需要根据遗址的特点与内涵价值来进行有效的保护,绝不能够千篇一律,将考古公园规范化、模块化,在建设考古公园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进而充分的进行历史一致的研究与保护。
2.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1 真实性原则
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进而充分的保护遗址的本体价值,对于其原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完整保护,力求真实,在不改变遗址全貌的前提下有效的建设公园的生态环境,做到有效规划,认真论证,坚持可持续发展,将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充分的进行体现。
2.1.2 考古研究原则
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其次要坚持考古研究原则,积极听取考古学家以及环境保护专家的建议,将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放在建设考古公园的首要位置,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听取当地民众的建议,保证建设过程的透明化,让群众充分的参与到整个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之中,还原最具研究性的考古遗址。
2.1.3 因地制宜原则
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考古遗址的园区绿化,利用绿化来保证遗址的真实性,进而起到保护遗址、展示遗址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一定要在放在遗址的保护上,绝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绿化景观而进行对于遗址的破坏。
2.1.4 协调融合原则
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坚持协调融合原则,遗址公园的环境建设,需要协调历史遗址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就必须要多融合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全面的建设遗址公园,进而做好遗址公园的协调发展,使遗址公园的建设更具真实性、有效性。
2.2 充分从群众角度出发
2.2.1 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大遗址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定要充分的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但是我们首先一定要从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来入手,这是因为大遗址占地规模较大,其存在常常与人民的生活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一部分人就生活在遗址当中,这些人的生活、生产都会对大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如果将人民迁移出这片他们时代生存的土地,那么必然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去进行遗址保护思想的宣传,进而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群众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意识到历史文物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尽职尽责的去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进而促进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2.2 利用考古公园惠及民生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宗旨在于服务社会,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大遗址保护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我们在建设考古公园的过程中也要同时惠及民生,在具体的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公园周边的环境设施建设,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体验,进而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另外,我们还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争取利用遗址公园发展旅游行业,吸引国内外广大的旅游群体来进行游览和参观,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大遗址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市地区知名度的提升,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方位的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使国家遗址考古公园能够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能够惠及民生,让遗址保护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综上所述,大型历史遗址作为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承,延续了千百年来古代中华人民的伟大智慧,作为国家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其民族性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历史遗址,我们必须要进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充分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调动,进而更好的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