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兰
摘 要: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及其它的一些原因,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因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课堂的注意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堂 注意力 兴趣 习惯
课堂注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造成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漫不经心,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他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我们需要探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并制定相應的培养措施。
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1.学习内容呆板学生不感兴趣
如果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意志稍一薄弱,注意力便会分散。
2.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由于观念、素质、情感等因素,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以至独立学习、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家长替孩子做作业,学的什么内容小学生自己都不知道,也就不能在课堂上去集中注意力学习。
3.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
老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过于死板或是陈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官,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一堂课的时候,只局限于备课,忘了把学生也“备”进去,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及兴趣出发,往往会事倍功半。
二、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即上课不专心,是一个在小学生课堂上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教师上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有:1.活泼好动,坐不住,安静不下来。2.无精打采,心不在焉。3.粗心,马虎,差错多。4.上课时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拖沓,磨蹭。
三、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为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如音频、影像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这样的情境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学习知识。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若教学内容过深,使小学生畏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若学习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一题多解等,以期引起小学生对教师课堂内容的兴趣。
(二)把握上课最佳时间,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教育学家鲍尔(Power,1980)曾经说过:“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它可能而且确实是发生在时间的任何一个瞬间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儿童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那闪光的瞬间。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20分钟左右,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经过15~20分钟就会不随意地离开客体,分散了注意。即使是非常听话、很守纪律的学生中间也会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根据注意这一特点,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保持学生注意的稳定,就应在15~20分钟内变换不同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需要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差,在学习中有时不肯动脑筋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难关,避免负面暗示。因此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用脑,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具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总之,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除了要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和小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让各种方法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合力,使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植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无意注意上升到有意注意,使每一名孩子都变得会学、善学、乐学。当然,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逐渐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云南省教育厅主管.2016年第7、8、9期.总第827、830、833期
2.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主办.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