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友玉
回归教材,宏观感悟——积定才有和的最小值
人教版教材必修5第98页讲到:“√(ab )≤(a+b)/2(a>0,b>0)(*)是一个基本不等式,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是解决最大(小)值问题的有力工具。”随后第99页有两个例题,此处选择例1再做分析:(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2的矩形菜園,问这个矩形菜园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菜园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选修4-5第6页例3类似)
教师:面积不确定的矩形,能求出其周长吗?能得到其周长的最小值吗?其中面积不确定不是面积可测量而没测量,而是面积不能通过测量得到,是一个变化的值。
学生甲:面积不确定的矩形,不可能确定其周长,更不可能得到其最小值。(众生认同)
教师:结论完全正确,理由呢?
学生乙:设矩形两邻边分别为a、b,则基本不等式(a+b)/2≥√(ab )(a>0,b>0)(*)可形象的理解为:矩形周长/4≥√矩形面积,显然面积不确定的矩形,不可能得到其最小值。由此可知,对基本不等式(*),若没有ab为定值就不会有a+b的最小值。
实践操作—限制条件的深入理解,保过三关
1.调整符号,化负为正,使之适合“一正”条件,保过第一关
例1,教材101页第一题求最大面积及相应小x的值,由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并化简得到面积S=-6x-432/x+108 (0 学生甲: S=-6x-432/x+108 =-(6x+432/x)+108 ≤-2√(6x?432/x)+108 =108-36√2 当且仅当6x=432/x即x=6√2时取等号,即当x=6√2时面积有最大值108-36√2。 教师点评:此处自然过渡,本来x>0,显然-6x与-432/x乘积为定值,但都是负数,要想利用基本不等式提出负号自然过渡为正,但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 2.拆添配凑、变动为定,使之适合“二定”条件,保过第二关 例2,求函数y=x+4/(x-1)+1(x>1)的最小值。 学生乙:y=x+4/(x-1)+1≥2√(x?4/(x-1))+1,当且仅当 x=4/(x-1)即x=(1+√17)/2时函数有最小值1+√17。 学生丙:y=x+4/(x-1)+1= x+1+4/(x-1)≥2√((x+1)?4/(x-1)),当且仅当 x+1=4/(x-1)即x=√5时函数有最小值6+2√5 学生丁:y=x+4/(x-1)+1= x-1+4/(x-1)+2≥2√((x-1)?4/(x-1))+2=6,当且仅当 x-1=4/(x-1)即x=3时函数有最小值6。 教师点评:你们的解答无外乎这几种,看起来方法似乎差不多,可结果不一样!到底谁的解法正确呢?原因何在?请看下这组变形式y=x+4/(x-1)+1= x+1+4/(x-1)= x-1+4/(x-1)+2= x+2+4/(x-1)-1=…,有问题吗? 学生:没有问题,解析式类似的变形举不胜举。 教师:那你们清楚问题在哪了吗? 学生:乘积为定值的变形只有一种,最小值唯一,学生丁的解答完全正确。和或积若不为定值,我们要拆添配凑,保证定值方可验证等号是否可以取得。 3.化归转化,寻求相等,保过第三关 例3,已知x>0,求y=(x+1)?(2+1/x)的最小值。 学生A: y=(x+1)?(2+1/x)≥2√x?2√(2/x)=4√2,∴函数的最小值为4√2。 学生B:y=(x+1)?(2+1/x)=2 x+1/x+3≥2√2+3, ∴函数的最小值为2√2+3。 学生C点评:两种做法看似都对,但忽略了等号是否成立,学生A的解答若要取得最小值,当且仅当x=1且2= 1/x 成立,显然此时x无解,所以4√2无法取到,学生B的解答正确,但必须要考虑等号何时取得。 4.“三关”难过,前进受阻,应另寻出路 例4,已知a、b∈R^+, 1/a+1/b=1,求y=a+b的最小值。 解1:由1/a+1/b=1得b=a/(a-1 ) ,则y=a+b=a+a/(a-1 )=a+1+1/(a-1 ) ,以下解答同例2。 解2:由1/a+1/b=1得a+b=ab≤〖((a+b)/2)〗^2 ,又因为a、b∈R^+,解a+b≤〖(a+b)〗^2/4得a+b≥4,当且仅当a=b且 1/a+1/b=1即a=b=2时,取得最小值4。 另解:由1/a+1/b=1得a+b=ab,又因为a、b∈R^+,ab=a+b≥2√ab,所以√ab≥2,则a+b≥4,当且仅当a=b且 1/a+1/b=1即a=b=2时,取得最小值4。 解3:y=a+b=(a+b)(1/a+1/b)=2+b/a+a/b≥2+2=4,当且仅当b/a=a/b 且 1/a+1/b=1,即a=b=2时,取得最小值4。 学生:这个题的解答中,ab与a+b都不是定值,却也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是否与前面讲的三关有矛盾呢? 老师点评:其实从本质上讲,对于一个不等式问题,可以随意利用任何一个成立的不等式,连着用多次也没关系,但要保证不等号的方向一致,且到最后一定能放缩到一个定值,并且等号成立的条件一致,就可以取得最值。 三、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问题其实是历届学生学习过程中共有的困惑,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难住了不少老师。本文笔者已基本解决了基本不等式(*)应用过程中的所有困惑,实施过程中效果良好。当然还需继续实践,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