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艺燕
随着十八大提出的《八项规定》,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此项规定,各行业及各省地市也针对文件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例如2013年制定出台了《工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实施意见》,2016年工商总局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意见》,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
经过几年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费用支出非常透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使用,但是资产管理仍然是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财政部门应该着力于资产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梳理固定资产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上的流程,让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发挥。
这些年来,随着十八大提出《八项规定》,十九大《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的出台,全国行业及各省地市针对文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八项规定内容已经成为单位财务人员常年都应该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核算,还应认真研读费用支出的标准,并且要了解这些标准的文件依据。在八项规定中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费用支出已经非常透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也在检查过程中对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外出管理、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使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管理不善,很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年终未盘点清查、重购置轻管理、重复购置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造成国有资源浪费,接下来,针对资产管理实务中产生的部分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很多单位普遍存在重视购买固定资产,轻视管理的现象,导致无法准确及时地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存量情况,并且无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专人管理,或是资产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固定资产常常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跟踪管理,有的工作人员已经调离岗位,或是固定资产划为其他人使用,但是固定资产未做移交变更,时间久了,追溯不到资产及使用人的信息,非常不利于年度的清查盘点工作。有些单位在做年度预算时,没有将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造成超标准配置办公设备,有些资产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这样资产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行政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在财务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已经开始使用,产生的款项也已经结算,但是单位会计账上还未核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资产管理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未及时沟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流程,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能在资产使用之前将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主动将资产信息交予会计核算部门核算,结果导致季度或是年度一对账,会计账与资产账不符。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不统一。2012年公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条提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有一种现象,单位上一年度购置了两张办公桌,比如单价为800元,批量超过1000元,单位资产管理员认为批量超过1000元,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今年购买同一款办公桌一张800元,资产管理员认为即使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但是单位未达1000元,不做为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就造成同一性质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不一致,导致会计核算不统一。
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单位资产管理的岗位设置,尽量选择专业且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对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制定出符合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和使用人的职责,并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从购买后入库、确定使用科室使用人、制作卡片、录入资产管理平台、设置台账,再到提供信息给会计核算部门进行核算,接着每月对账、年终清查盘点,这些都是很枯燥而且繁琐的工作,要管理得好,即要重视资产管理人平时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又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才能做好资产追踪管理,保证准确无误地提供存量信息。做好了前期的基础性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员可以将资产与单位机构、科室设备、人员配置等信息进行梳理,结合资产配置文件中的配备标准来提出资产采购的建议,并与年度预算管理相结合,控制重复采购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有效地减少资金方面的损失与浪费,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
(二)强化日常管理,及时将固定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对于新购置的资产,由采购人在采购资金支付前,建议拿着相关资料在资产管理员确认下,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员将资产的名称、规格、使用日期、使用人等信息录入资产管理平台后,打印出固定资产卡片,一份由资产使用人保管,一份附在资金结算票据上由资金结算部门汇款后转至会计核算部门进行核算。由于资金结算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均属于同一科室,月度终了,资金结算部门会把相关单据整理后交由会计核算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固资资产及时入账。此外,对于符合规定允许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程序报废后,应依据财政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统一回收单据》等相关资料到会计核算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月度终了,单位资产管理员必须通过资产管理平台的“期末处理”模块進行月结操作,同时应该与会计核算人员对账,确保资产账和会计账相符,防止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三)把握重要性原则和管理效率原则,结合内部控制制度,保持会计核算的一致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科目说明中第三点提到:”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对于同一性质的资产,只要符合固定资产定义,为了保持核算的一致性,对于未达单位价值的资产也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价值较低,即使使用年限已达固定资产管理年限或是批量超过单位价值,比如饮水机、电风扇之类,但是不方便管理的资产,不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以上这些比较特殊的资产,由于不容易界定,因此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中具体规定,确保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统一。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定期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于2015年实行以来,一直处于摸索和健全阶段,实践中,我们发现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一样,都是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其涉及了单位的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内控节点,要将资产管理落到实处,必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让资产管理员在实务管理中多与其他业务科室沟通,总结经验,定期修订与完善资产管理的流程图、关键环节和相关制度,让资产管理在内部控制中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单位领导者管理机构的重要工具。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每季度末,由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财务人员进行抽查,保证账实相符。每年年末,由单位内审人员、业务科室人员、综合科人员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对清查,有些单位人员不足,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财产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没有企业那么复杂,其固定资产也不会给单位带来太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管理好国有资产,以防资产流失,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范围还很多,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将管理中遇到的几个小问题进行论述,总而言之,要管理好单位固定资产其实不难,掌握几个重点环节,多用点心思就行了!(作者单位为厦门市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