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延安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只能通过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关注并落实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是更好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其次,“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培养应是教法改革的重要方面。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学会学习”已经成当今教育界最流行的口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更多地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
(一)盲目随意型
其主要表现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不求上进,作业敷衍,对数学成绩漠不关心等。显然,这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方式,“学困生”大多属于这一类型。造成这一被动类型的因素相当复杂,除了家庭、社会和自身因素外,学校环境也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而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只看成绩,“一俊遮百丑”,对“中等生”关注不够,对“差生”采取听之任之,这是形成这种不良学习方式的原因所在。
(二)贯彻依赖型
这种类型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努力;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中等。但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学习活动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和督促下才能进行,学习上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尽管这类学生较之于第一种类型有明显进步,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总结、反思,不能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思维,如在掌握数学概念时,仅靠机械记忆,忽略了对概念的理解,要做到灵活地运用自然就无从谈起。因此,这种类型的学习,其实质是接受学习,学习效率低,“事倍功半”。
(三)踏实反思型
其主要表现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刻苦学习的习惯;在困难面前不畏缩,能做到“迎难而上”;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成绩优异。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大多属于这一类型。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策略上能及时反思和调整。由于他们害怕自己的成绩被别人超过,于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因此,此类学生大多缺乏整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和自私自利的思想。
三、几种新的学习方式尝试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型
在这一形式的学习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评价者,甚至有时装作不懂。生生之间,不仅能有条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更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明晰他人的思路,并溶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作用。其次,合作交流必须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能自主探索的就自主探索。当自主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进入合作交流的程序。 第三,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别组总是某一个人发言。对于这种现象,采取发言人轮流制即可避免。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互相沟通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质疑、答疑型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与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相悖,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之所以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那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学习”,而忽略“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不能一味采用“讲授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也不能只选择“探究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共性问题来选择。只有将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得出的结果,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些正确的结果可能是杂乱无章的。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给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决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教师应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为了适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在适量“做数学”中学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学会两面思维、形成联想学习能力,养成捕捉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我们更应该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并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