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实华
[摘要]语篇是一个意义单位,研究语篇就是对实际交际意义的研究。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更加凸显了对外国语言与情态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以商务英语语篇为例,它是借用英语语言为载体传递与商务贸易活动为主的工作,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受两种不同语言规律和文化特征的制约,在现实的商贸活动中,两种不同语言编码的操控者在理解商务英语语篇文本时势必会产生信息差,仅具备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还是不能弥补外国语言交际与本族语之间义值误差的发生。商务英语这类专门用途的外国语言有其自身语言编码和解码系统。外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情态理论有助于深度分析商务英语语篇这类文本的特殊性,探讨出现的语言符号资源、性质、工作机制和承载的人际功能固有的特征,搭建两类不同言语编码的正确信息体系,构建和谐的交际资源。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带来了国家间的深度合作。高校的着力点是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国家急需的智库,培养高端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应以情态理论为框架,解析商务英语语篇,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导论、国际商法等相关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言语编码等特征进行加工组合,探讨情态意义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具体应用、作用和发展方向,提升对商务英语语篇理解的深度和语篇分析的实际能力,提高外国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以及跨文化商务实际操作、灵活运用商务知识的创新力,提升特殊语言的运用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的掌控力,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活动。
[关键词]外国语言;交际;情态;人际意义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3-0083-06
人类在创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就赋予语言以特有的承载信息、交流信息的性质。语言富有鲜明的社会性,起因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又服务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在伴随社会发展的语篇中,有的语篇是整个社会进程中的一部分;有的是对社会进程的观察和评价;有的则是语言活动记录着社会发生和发展的进程。研究语篇的目的是认知语篇的本质和基本特点,对语篇对话特征的研究是认识语篇的交际特点,了解实际交际的问题、认识社会和意识形态问题,从而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操作程序,如研究旅游英语是为了认识旅游的基本常识以及特殊景区专门言语的应用;研究会计英语是为了掌握会计基本的操作流程和专业术语的表达;对科技语篇的研究是为了认知科技信息内部运作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常识的理解。商务英语语篇既有对社会进程的观察和评价,又具备用语言活动记录着社会发生和发展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外国语言与本民族语言的融合使得商务英语顺应时代潮流,以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发展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跃入人们的视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世界各国跨越国界进行语言交流、信息技术、贸易资本、资金流动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流动性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利完成逾越两种语言交流信息的解码,解除交流沟通的障碍,交流的主体需要对所识别的事物进行认知,整理和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并加以分析和归纳的语篇。作为外国语言之一的英语语篇所触及的经济、贸易、金融和管理等领域而形成的商务英语语篇充斥着各類不同交流的话语类型。
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文本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其专业性和语言复杂性使得人们在解读过程中容易出现语域偏差。在现实的商务活动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法律词汇、金融词汇和贸易行业的表达方式。商务活动中接触到各类文本的解读,首先是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如外来词汇、古英语词汇、正式词汇。如若不能攻破这些特殊词汇的认知,那么各类商务语篇复杂冗长的长句势必难以进行解析,用于交际为目的语篇功能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商务合同中的词汇具备严肃性与严谨性;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法律词汇则需要高度的正式性;商务信函中需要的词汇是礼貌适度的中性词汇。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推广而快捷的应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对商务专业词汇的查证和学习外,仍还需要专业人士,尤其是咨询对本行业相当熟知的客户对专业词汇的阐释和解读。例如,在商务合同中出现的“交换(exchange)”就属于普通词汇的特殊用途,而在商务词汇中指的是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wind)”基本词汇,指的是自然界的某一现象,而作为专业词汇却是金融术语中的“清算”,指结束已存在的法律关系,这样的含义与我们的初始认知相距甚远;“内刊载文(house journal articles)”指的是企业或某组织内部发行的刊物,而若是从字面单词意义的累加很难想到是某类刊物。此现象是外国语言与本族语之间词汇义值是否等值的问题。基本的专业词汇却承载着商务英语语篇较强的专业信息编码,也就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际操作等方面的信息,有着大量的专业术语,涉及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在句式方面,也常常遇到复杂而难以辨析的句群。英语是关注主语信息焦点的语言。充当主语成分多是名词短语、分词短语、心里感觉、形式主语和表示抽象概念的事物,而所谓语动词和其他动词是由相对应的名词表达,且句内通常出现冗长的修饰成分嵌套在复杂、多层逻辑意义的结构之中。这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在解读外国语言中的商务英语语篇时势必存在思维模式、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说由于商务英语语篇内的句子结构通常情况下是非常复杂的,句式非常的规范,文体非常的正式,尤其是商务合同、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那么,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英语句式融入商务英语语篇中,如若不能正确地掌握商务英语语篇的分析视角,势必导致商务交流和经济合作受到阻碍,并产生双方的意见分歧。这就要求商务从业者不仅能够对国际贸易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具备丰厚的跨文化意识,熟知不同文化对不同的外国语言构建语篇的解构能力,准确把握原语篇内的信息链码,捕捉交流的重难点,传递解码信息。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朱永胜、严世清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在完成过渡期而后步入语言的成熟阶段,之前的理性功能逐渐演变为概念功能,实用功能变成人际功能,即,“三大元”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言本身具有的组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子系统中的情态是表现人们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搭建正确的认知情态模式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鉴赏商务英语语篇,并顺利地完成商务活动。本文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情态框架为理论指导,以外国语言中特殊用途的商务英语语篇为语料,探究情态系统中的认知性和责任性在商务英语语篇中人际意义的体现,旨在揭示情态理论在商务英语语篇中表达的人际功能特征,加固对商务英语语篇的认知和解读,从而有助于操控不同外国语言的商务人士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一、商务英语语篇
商务英语中的商务,即商业实务,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切事物,例如,商业宣传、商业谈判、商业广告、商品营销和商业交际等一系列的事件。商务英语就是指在国际商务领域内,为实现商业目的而逐步形成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体风格的一种英语变体,冠之以商务英语。它是英语社会功能的一种变体,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中的一个分支,是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海外投资、国际金融、对外贸易、劳务合同、国际运输等各类商务活动中都涉及英语。这些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都源于普通英语又具有外国语言学特征的同时,将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紧密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随着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商务英语的关注愈加浓厚。
对语篇分析和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时期,通过修辞学对辩论语篇进行探索,但当时并无语篇这个术语。当今,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伦敦学派和各类学说、理论均对语篇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中分析语篇的基本规律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社会活动中研究语篇是为了认识语言的隐含意义和语言的交际意图及语言交际要完成的任务。由此看来,在这些认知过程中并不仅是为了加深对外国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而是探究如何用适当的本族语言表达和体现意识形态、社会问题和权位关系等。商务英语语篇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词汇具备专业性和简洁性;句法上具备准确性和严谨性;语篇具备内部连贯性和一致性。由于商务英语语篇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商务合同类语篇、信用证类语篇、商务广告类语篇、商务信函类语篇,因此,对各类商务英语语篇的分析要遵循各自的规律,理解各类语篇要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感知国际事务中沟通交流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组成的结构,掌控好交际话题,以利于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本文针对商务英语语篇中共性的方面——情态层面进行人际意义的分析。人际功能是用语篇表达概念的动机,基于概念功能之上,由语篇揭示人的交际意图、态度、情感和审美观。
二、情态理论
韩礼德“三大元”的人际功能是指话语的语境中,交际双方之间互动关系及语言代表的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韩礼德认为人际意义具有很重要的语义负荷,他把语气、情态和调值、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修饰词、一些词的内涵意义、声音质地的韵律特征及其他评价手段等看作为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语法资源。人际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互动的”和“态度的”。本文针对“态度的”的层面进行探究。“态度的”是指交际中话语施动者和受话者在情态认知性和意态的责任性的再现。托尼白克斯认为人际意义潜势手段还可以由问候语形式,表示不同程度的认知确定性的词;李战子认为人际意义资源形式多样化,可以出现在话语的任何地方;刘世生认为某些句法结构,如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和状语从句等也可以实现人际意义。人际功能是由语篇表达概念性的认知,本质是揭示人们交际过程中双方意图、态度和情感等方面信息传递过程。在研究商务英语语篇的进程中,研究者更加需要关注人际意义中情态视角的功能分析,而商务英语语篇自身特性决定了对非母语使用者更是需要借助语篇潜藏的情态去分析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主旨,因此,分析商務英语语篇中情态功能的人际意义,有助于透视人们在商贸活动中认知方式,有效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外国语言环境中的商务交流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有利于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三、商务文本中情态功能的特征
韩礼德认为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成分是语气和情态成分。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表达主观思想和态度。主语与情态、意态的选择及搭配关系是受有施事功能参与者的主观交际语旨所制约的,或者说是情态的责任性。汤姆森(Geoff Thompson,1996:62) 认为,话语中的情态与意态结构可以表达说话者公开的主观评价的责任程度。研究表明单纯的讨论小句中的言语角色,远不能完全再现语篇中真实的人际功能。研究人际意义必须从动态层面考察分析连续的语篇才会有价值。我们知道相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蕴含和想要表达的主旨也不尽相同;交际模式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强势的言语交际角色根据彼此间交际的意图没有利用优势条件而转变为交际弱势角色。言语角色改变话语主动权的变化频度标志着言语参与主动权地位的丧失。因此,在语篇中讨论人际功能才能再现交际双方情态的认知性和责任性。情态是发话人通过语篇内的句子阐述自己对某事件的态度或意愿,带有自身的主观和客观的情绪和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事件的评价基调,即发话人不是作为旁观者或中立人发表对事件的情态,而是表达自己的态度、意志和权威。对事物认知性是情态的基本特征也是首先衡量的要素,只有认知施加的不是义务而是发话人主观对事件断言的有效性和提议是与否的立场,才有可能承担言语事件中的参与,即履行自己的责任。可以看出,情态在很大的层面上与发话人的主观意愿有着必然的相关性,这也是情态能够体现人际意义主要途径的主要原由。除了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编码和解码的基本程序外,在语篇内部发话者对命题和事态的意愿,在认知性和责任性方面同样影响听话者的态度和对事物潜意识的情态。这种潜意识的活动是对语言符号再度地输入与输出过程。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分析外国语言的英语语篇、商务英语语篇时,我们面对的是另一种语言图式、另一种文化图式。需要按照外国语英语语言的模式接受他们世界的图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而进行不同思维的加工过程,势必会带来结构层次方面解析的障碍与制约,影响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知。因此,探究某一外国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习其文化的过程和了解其思维模式的过程。商务英语语篇和商务语篇只相差两个字“英语”,但是无论从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都是两种不同外国言语社团固定的思维定式,而且,该种模式势必会左右该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行为。使用汉语的我们受孔孟之道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具有整体性,倾向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的顺序,迂回曲折地表述个人的态度;使用外国语英语的言语社团易于从微观到宏观、从小到大的排列,更易于直接表达个人主观的见解,善于开门见山地陈述问题;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两类语言模式。英语语言关注句内结构,多层意思通过结构的设定在一个句子中要表达出来且要把主要观点放在前面,态度鲜明;汉语句式中多以短句为主,辅助成分和修饰的部分作为铺垫信息均放在句子前面,而把重要的意思安排在句尾,起到寓意后扬。宏观上讲,文化不同的制约,每个外国语言语社团的社会交际因此而形成长期稳定的交际模式或语篇语义的既定结构。探究外国语言之中的特殊一类专门用途的商务英语语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识别语篇本体,把握该类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位置,相互合作并保持社会正常运转。
商务英语语篇包含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泛。本文选取常见的商务信函和商务合同作为分析的语料,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商务英语语篇中言语情态的人际功能实际体现形式,探讨情态中的认知性和责任性发生变化的原因。商务信函种类多样,是涉外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信函的总称,有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以促销微波炉信为例。促销信要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劝服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除了向消费者强调其产品与同类商品在原材料、质量和独特性不同之外,还要详细说明并保证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从而加强消费者购买的决心。如何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产品。商务英语语篇中首先会用形式主语的形式“it is well known that”(众所周知)或者 “more people”(大多数人)的认知客观性,显性地呈现给消费者一个事实,即,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在制作食物过程中使用了现代化的一种途径,即购买微波炉。其次,选用“No longer do you need” 和“read...and... learn”的语言模式承载信息使消费者的认知性和责任性的体现:烹饪食物快速,味道鲜美而且是现代家庭必备炊具,“自己(消费者)”应当有责任购买此款商品。然后,语篇中可再次用“more and more people rushing”(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购买)的认知事实再次强调,证明购买微波炉的重要意义,同时会以低价位at 10%(折扣10%)的让利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要以“take a moment”(仅占用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购买的过程。最后,选用“we sure”(我们保证……)和“we hope”(我们期盼……)能够真诚地表达商家诚挚的态度和愿望。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促销信函一定会购买。
又如,催款函:在催款函中,发话者通常会使用依据某方的现存的记录(According to our records),显性地提示对方对还款事项的认知,进而引起下句“由于某种原因尚未传达到您处”(those may not have reached you)间接和模糊地缓和对方未还款的责任性,给对方留有一定余地。“您将注意到”(You will note)的语句再次提醒对方对此事应负有责任的事实。诸如“请忽略此次提醒, 因而在这件事上又一次的打扰贵方,深表歉意”(ignore this reminder and accept my apologies for)。既表达出写信者对此事的认知又含蓄地提示对方对拖延还款应付有一定的责任。通常会在结尾处,写信者用“我们很感谢”(we would appreciate)或者“我们期盼”(We therefore look forward to)的言语,均是客观地使用“我们(We)”表现出双方对此事认知的客观事实;我们也能发现,商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与人之间为达成某种既定的利益而需要进行的人际心理距离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话者通常会选用“我相信(evidently, presumably, apparently)”“向贵方保证(honestly, seriously)”“我方认同(frankly, to be honestly)”等语句表达对事件的成功性和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命题,是从编码者自己的角度对待信息发出的认知性和责任性,即“我要告诉你我怎样的想法”。在商务英语语篇中,除了我们提到主观态度的隐性客观意愿副词的使用,还有一些从句结构的使用也会增强发话者信息传递的认知程度,如,If条件句,if your company want to buy the kind of cardboard, our company will give us some assistant. 表明發话者的意愿,试图建立业务往来。主从关系的条件句为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与疑问句相比较更具探询意味,使对方自己意识到应立即还清欠款,对双方关系的稳固和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商务英语语篇理解的过程就是对不同语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解析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掌握不同语言的人对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也迥异。只注重语言符号的概念意义对等就可能忽视了跨文化因素的人际意义的对等,而情态又是人际意义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理论来分析外国语言特殊用途的商务英语语篇时,不仅关注符号本身的信息,还要深入理解两类语言所秉承的不同文化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基于以上信函的进一步发展的催款函。人们在从事商务活动中非常注意顾及对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在商务英语语篇中如何体现出顾及对方的感受又能让对方履行自己应当完成的事项。催款函要求发话者,即发信人能够呈现彬彬有礼的态度,因为在类语篇中没有也不可能出现诋毁和威胁等语句,但是写信人在与对方进行文字交流时却能够让对方深切体会到应尽快履行还款事宜。写信人采用了这样的交际技巧:一是人际功能情态下认知性的体现。写信人进行客观事实的陈述,要求对方还款,这是让对方认知事件的本质。二是人际功能情态中责任性的体现。写信人将自己这一方已履行的责任展示给对方,如“drawing your attention”“sent to you”。然而,对方即使在认知自己没有履行付款的事实,也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如“an unpaid account”“enclose a further copy”“not to have bearded any reply from you”。除了商务信函这类语篇,我们来探讨语体正式、措辞严谨、行文程序固定的商务合同的英语语篇。
商务合同涉及当事人各方经济利益的丧失或获取,除去措辞严密,语体非常正式,合同的内容须要买卖双方认知明确,责任划分界限清楚,从而有利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和长久的合作。如在合同中,卖方明确地认知客观事实是需要向买方说明投保的金额;同时,买方明确获悉应在下列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责任,“按CIF条件交易”“买方只承担发票的10%投保”或者“买方承担超过发票金额10%以上的额外费用”等相关条款执行。在履行过程中,交际双方本着平等的理念进行交易。然而,在现实的贸易交易中,会出现协商的条款意见不一致时,交际者会对对方的某一方面先予以肯定(surely, it is better for… ;we stand with much of your company present, but one point..), 然后会以商量的口吻要求对方履行自己的责任时会选用(you should make the shipment for the delivery of the cardboard.), 但是对方予以否定时,交际者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弱势的语气否定词“令人遗憾的是……事实上……”(regrettably, unfortunately, really)让对方自己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而后,表明自己的要求(Shipment should be made before May,otherwise it is not able to catch the requirement.)。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May we hope that… Would you mind that…”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机会、思考的空间和决策可行性,同时对方对自己的责任界定更加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交易活动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商务合同的范围之广、种类之繁,如,货物买卖、工程承包、技术开发、商业信用贷款等诸多方面,而且商务合同是两个或多个当事人涉及各方面的利益,交际目的明确,因此,明确彼此间的责任界线和自身对合同内容的认知程度都将有利于各自权利与义务的实施和合作。
通过对商务英语信函和商务合同语篇情态系统的分析,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理解和诠释这类文本的必要性。探究商务英语语篇内在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地完成跨越外国语与本族语两种语言编码和解码的交际任务。分析商务英语语篇过程中,在运用语言学理论时,分析者既要关注外国语中商务英语语篇原文的语意潜势,又要注意语言解码后的言语编码和文化顺应,才能正确实现两类不同语言下的商务交际意图,找到交际时遇到各种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达到交易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完美状况,因此有必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商务英语语篇内在模式。引导学习者仅是分析外国语语篇中的句子和词汇是不够完整的,即使学习了句子的意义,每一个句子都能理解,但是大部分学习者还不能够真正理解整个语篇义值的界定。我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就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无法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完善、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完全滞后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遏制了商务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功能语言学的突出贡献就是理论应用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具有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比拟的优势。该理论为外国语语言教学把握了正确的方向,使教学从始至终都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顺利完成。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理论探讨不同的外国语语篇内部的组篇机制,即认知性和责任性承载语篇内的人际意义,有利于我们阐释个性化较强的商务英语语篇时,注意到商务英语语言选词语旨的针对性、交流沟通的高效性和商战中的谋虑与技巧等相关信息,这是分析者在个案中应认真认知与解读的部分,同时,对商务英语语篇的解码也是对外国语言中的商务英语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四、结语
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外国语言中特殊一类用途的商务英语语篇中情态功能的运用,准确地传递原语语篇的认知性和责任性,有助于圆满地完成商务领域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活动。搭建国际贸易桥梁,促进商贸活动的顺利发展,同时,通过对商务英语语篇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外国语言,即原文语义信息的正确输出,对具体事例和客观依据把握准确无误,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高等院校在進行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始终有清醒的意识,即服务于社会的理念要根深蒂固。国家对高等教育愈来愈重视,这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高等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注入勃勃生机的血液。从外国语言研究与人际功能关系的层面来探究特殊用途的商务英语语篇模式,有助于增强学习者两种语言解码和编码的文化意识和商务英语各项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真实的国际商务大环境下和纷繁复杂的商务案例中能够游刃有余,应对商贸活动中棘手个案,增强学习者综合外国语言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助力我国经济贸易,为跨国商务活动的国际商务交际中出现短板而提供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我国经济“一带一路”目标实施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明.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M].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2.
[2]M.A.K.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陈明瑶. 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翻译[J]. 上海翻译,2007,(1).
[7]张丽. 经济话语的隐喻性分析及其阅读教学[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崔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