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诈骗……这些与手机相关的烦心事早已不新鲜,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但是,究竟是谁出卖了你的手机号,又该如何远离手机带来的骗局和骚扰?
记者暗访骚扰电话大本营,揭营销“套路”
推销电话,手机用户大都不会感到陌生,很多人一天会接到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推销电话。这些推销电话很神奇,可以外呼,回拨却不行,要想回拨,电销人员会另外留一个手机号码。只能接不能回,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者近日来到一家房产销售公司。这家公司规模并不算大,有十来个工位,电销人员每人面前一台电脑,他们戴着耳机,不停地在通话,却并没有看到他们用座机或者手机进行拨号。
有工作人员说,他们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拨号,而不是人工机械拨号,因此可以实现一人一天拨打几百个电话。
之后,记者来到另一家做电话保险销售的公司,这家公司规模则要大得多,总共五层的办公区中,四层都是这样的电话销售工位。有工作人员说,不算管理者,光打电话销售的就有600多人,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做到1000人。
记者看到,在通话中的电话销售人员语速很快,有的手里拿着稿子,有的照着电脑上的文字,嘴巴滔滔不绝。据介绍,他们有自己一套专门的话术,每天还有通话时长的指标要求,包括拨时要求,上午3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一共7个小时,并要求每天跟别人通话累计不低于3个小时。
据了解,规定每天基本的通话数量和时长是许多电销公司的要求。为了完成每天的通话任务,电销人员就得不断去接去打,还得想办法让对方不挂电话。
同样,这家保险公司也不需要人工拨打电话,五六百名电销人员对外拨号都由电脑系统自动操作并进行分配。一位刘姓电销从业人员说,电脑自动拨号,拨通了之后,系统会自动找到话务员,话务员就自动接听,不能自己控制。大概同一时间,拨50多个号出去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大部分人听到是电话销售的,会直接把电话挂断,在小刘看来,成功还是很难的。
电话销售的成功率并不高,那为何采用电话推销的公司还不少呢?上述公司的小刘说,电话销售只要接一个电话专线进来就行了,基本上都是不封顶的套餐,每个月可以随便打。电话销售人员拿的都是底薪加绩效、加提成的模式,实际上它的人工成本是非常低的。
记者接连走访了多家电销公司进行调查,利用电脑系统自动群呼是这些电销公司的通用手段,拨打容易、成本又低,一旦出单就能赚钱。
那么,推销电话打给谁?客户资源哪里来?对此,这些电销公司也有自己的法子。
记者看到,在电销人员的电脑系统里,手机用户的信息一目了然。通常拨打过的客户信息,会被电销人员保存到自己的客户资源库里,之后还需要反复打。
此外,因为通过电脑拨号,显示的号码往往变来变去,电话用户很不容易辨别。除了追着老客户反复打,电销公司的客户资源还会不断进行更新。一名工作人员说,对于电销来说,数据就是生命,是粮食,客户资源除了自己本身的一些数据库,剩下是一般质量的数据,数据来源是买的。
据了解,电销公司的客户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免费的赠险渠道,二是一些网络APP(手机软件)平台留下的个人资料。
系列政策法规缘何难止骚扰电话
除了骚扰电话,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电信诈骗……这些与手机相关的烦心事也让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
尽管近些年国家及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然而,却仍难止骚扰电话愈演愈烈之风。防个骗子,为什么这么難?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电信诈骗治理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诈骗者专业化,骗术不断推陈出新。诈骗者会持续地改进其诈骗的形式、手段和途径,善于运用新兴技术,在发现旧有手段无效之后迅速抛弃,转而寻求新途径。有关部门研究骗术的进度很难跟上骗子更新的速度。
“在世界范围内,远程电信诈骗都是一个大的趋势,且应对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付亮说,“再者,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低但抓捕难度大,诈骗者动作隐蔽、难以预测,能够通过更换号码、更换国家等手段有效躲避追捕。同时,对居民防骗意识的宣传也很难覆盖全体社会成员,一些特定群体如老年人很难学习防骗知识。”
对于克服困难,更好地应对诈骗问题,付亮认为,应不断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信息时代,工信、公安、银行等各部门应建立起一个联动的大数据系统,全时监控诈骗者的动向。面对诈骗未遂或者未成功抓获的犯罪分子,善于运用其在电信网络中活动时留下的各种信息和线索,尝试掌握其行为模式,建立电信诈骗的数据库。在诈骗的各个流程均设置门槛,如运营商对异常号码进行拦截、银行方面减缓资金流向的速度等,尽量阻断诈骗的进程。
“五不”防骗技巧
近日,针对各种骚扰电话,工信部、最高检、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方案》称,决定自今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电信诈骗,有一些实用的防骗技巧可以参考。
一是“不要贪”,面对中奖、博彩、投资融资等信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迷信平白无故的幸运和回报率过高的项目。
二是“不要慌”,遇到自称银行、公安、法院等机构并伴有“您涉嫌重大犯罪”“有一笔资金异常”的信息时,保持镇定,公检法机构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联络当事人。
三是“不要好奇”,对于莫名收到的链接、图片、视频等,视而不见,不可盲目点开。
四是“不要泄密”,涉及身份、密码、住址等个人信息内容,不轻易透露给任何人。
五是“不要轻信”,遇到自称朋友、上司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不要轻信,要多渠道核实对方真实身份。
(新华网2018.7.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