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猎奇消费心理的数字游戏怪物角色构型方法

2018-05-14 10:34孙淑萍
科技风 2018年33期

孙淑萍

摘 要:数字游戏中相比人类或动物,怪物形象显得与众不同,富有趣味,并且在故事表达方面有自己独有的长处。因为怪物形象的独特外貌以及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使玩家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引导进入假象的空间,探索游戏中新的世界。玩家通过与在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怪物角色交流体验快乐和新鲜感,这些独特的图像得到了玩家们的喜爱;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怪物恋”也已成为我国当下美学新变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游戏作品中怪物角色大都有雷同、山寨的嫌疑,对怪物角色的外形设计方面的研究还不足。本文从玩家的猎奇心理视角出发,以传统怪物角色图像为基础,探讨数字游戏中怪物角色外形设计的几种构型方法。

关键词:猎奇消费心理;怪物角色;构型方法

一、猎奇消费成为契合当下现代社会的审美符码

人的视觉对新鲜、非正常、奇特的物象信息感知是主动的、积极的,是视觉心理的一种正常需求,也是人的猎奇心理的一种反映。猎奇消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体现着一种颠覆、反叛的精神,它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的同时消解着当下社会对人构成的精神压力,进而形成一种契合当下现代社会的审美符码。新闻传播过程者中传播者不断用“潘多拉效应”手段吸引、增加受众;欧美、中国电影影像中通过叠加“异国情调”文化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互动娱乐数字游戏中充斥着以怪诞、身体残缺“猎奇”视觉元素为表现的大量怪物角色,这些普遍现象与消费者求新立异的心理驱使有着紧密关联。

二、怪物角色成为玩家嬉戏的伴侣

《哈利·波特》、《阿凡達》等电影的魅力在于这种故事建构于非现实世界,其中的角色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外貌。这种有着特殊形象的怪物角色,已通过电影动画、游戏作品等表现形式深入民心,这些有着趣味性外表与强大能力属性的怪物角色随着游戏发展更新也陪着玩家一起成长进化。玩家通过在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这些怪物角色的交流体验着快乐和新鲜感,怪物角色已经不是对常人生存的威胁,而是成为玩家的玩物,成为大众嬉戏的伴侣。

三、数字游戏怪物角色的构型方法

正如心理分析学家Erik H ·Erikson认为:玩家借助游戏发展自己的人格,找到自我与现实的平衡,游戏角色与玩家的移情心理密切相关,折射出玩家的人格愿望和扮演心理。怪物形象构造是现代消费者对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美”或“正常性”的“怪物性”来映射自我的异乎寻常,从而达到某种超越性。因此,游戏怪物角色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玩家的猎奇消费,对于怪诞、健壮、可爱、美丽、超能力等幻想的理想化追求,这里特指从视觉艺术角度探讨游戏怪物角色造型的两种构型方法。

一种构型方法是“同构”。也称之为“混合”“嫁接”“融合”。就是把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拼接,形成新的造型。从生理层面跨越绝对区别的生物构造,多种现行文化类别间的冲突元素杂糅生成,例如昆虫/人类、肉体/机器,传统怪物图像多以此种构型方法生成,如孙悟空、猪八戒、羽民国、美人鱼、牛头人、鹰头狮等形象造型。同构法把不合理的现象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产生出视觉冲击。通过这种方法的新造型生物使人既熟悉又陌生,引发玩家好奇心。《剑灵》中的“黑天照”角色造型就是虎、豹与鸟三种动物的同构;“万灵僵尸”角色通过人为主体与机械元素的手局部嫁接而成;《口袋眼怪》中“妙蛙种子”角色是由青蛙与背上洋葱状种子同构成的爬行生物。这里,尤其指出一种特殊的同构法——“解构”法。解构法就是将一个或多个原始元素分解、打散、重组方式进行同构角色造型设计,打散重构后的角色赋予新的各部分新的属性与功能。如《口袋妖怪》中“熔岩蜗牛”形象保持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分解重构后却改变了蜗牛的内部属性特征,使它保留了蜗牛般缓慢的行动能力之外具备了岩石加火焰的攻击属性与防御能力。

正如弗洛伊德所强调:融合的元素是有共同点的,“同构”法的前提是元素之间存在潜在形态联系的可能性,或具有意义上的内在联系,所以,用此种方法在设计怪物角色造型时,不能为了视觉怪诞而随意嫁接生物部位以及装备。“同构” 构型方式的怪物角色应保持其生物的基本特征,将生物的某部分用其它相似或不相似的生物所替代,并从根本意义上改变生物所赋予的含义,产生“意”的转换与视觉张力的突破。

另一种构型方式是“裂变”。也可称之为“突异”“加减”。在原有生物结构基础上,生物某个部位(元素)突然发生分裂、夸张、扭曲、增减或是省略身体某个部位,达到强化某个部位的视觉目的,形成一定新次序规律的造型方法。这种构型方法创造出来的怪物角色大多是增减头、眼睛、手、脚数量的手段完成。《山海经》中用此构型方法记录的怪物形象很多,如一只眼睛,三条尾巴的“讙”;“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一臂民”“毕方”;也有没有面目的“帝江”等角色形象。游戏《龙之谷》中的“牛头犬” 角色塑造成三个头;《斗战神》中的“人参娃娃”赋予三个脸的形象造型;《勇者斗恶龙》的“史莱姆”角色,身体异形成简洁水滴状外形,再添加眼睛、口的结构造型。

怪物形象造型设计和其他游戏角色一样,要求具有差异性与鲜明特征,它的造型手法与普通游戏角色相比更加灵活多变,也更具视觉张力。在形式上不应是形体上的简单相加和拼凑,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之后而产生的全新形象。游戏怪物角色的造型设计,大胆的“同构”与“裂变”非常必要,了解基本的物种特征,结合优势部件,加上其他种类生物部件,或是加上当下时代流行的机械元素与装备等,尽量拉开与已有生物相近的视觉特点,形成更为缜密,更具视觉张力的怪物造型,用多种方式为怪物造型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怪物恋”的美学定位及文化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