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学者伊丽莎白·克劳福德女士在《1901-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科学精英剖析》一文中重点介绍了1901-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的相关情况。依据诺奖官网最新版提名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料对该文中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校验,发现文中所存在的错漏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同时文中还存有多处统计数据的精确与模糊选用失当,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此特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辨析时力求严密而精准。
关键词:诺贝尔奖(诺奖);诺贝尔奖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诺物奖);诺贝尔化学奖(诺化奖);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物诺委);诺贝尔奖学(诺学)
1 引言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高级研究员、瑞典皇家科学院科学史中心访问学者伊丽莎白·克劳福德女士(Ms.Elisabeth Crawford)在《1901-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科学精英剖析》(为描述方便起见,以下简称克文)[1]一文中重点介绍了1901-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的相关情况,其中还涉及到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简况和诺奖得主概况。笔者依据诺奖官网最新版提名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料对克文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校验,发现文中存有各种各样的错漏且数量甚多,为此特撰专文予以澄清。
在英语世界,现常采用专用名词“Nobel population”来指称诺奖被提名者。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统计数据均截至1950年度。需要指明的是,1950年9月至1951年1月的诺奖提名是被计入1951年度的。
2 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中有关诺物奖提名资料的更新
笔者在撰写文献[2~3]时,主要是依据诺奖官网2015年4月时提名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料,3年后发现这个数据库已略有更新,其变化情况见表1。诺奖官网的资讯和统计数据并非十分准确且是动态变化(微调)的,引述时需多加留意。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往往需进行必要的考据和甄别,以形成证据链来加以印证。
3 诺物奖和诺化奖得主概况
截至1950年年底,诺物奖得主共计54人,其中女性得主只有居里夫人1人;诺化奖得主共计51人,其中女性得主只有居里夫人和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CH22)母女2人。
克文P32左侧:1901-1950年间,约有598人(笔者统计为281+323-38=566人,详见表2、表3和表7,为了与“104”的统计口径相一致,诺物奖和诺化奖双料提名者只能按1人计,克文很可能就忽视了这个问题)获得诺物奖和诺化奖提名,其中104人获得诺物奖和诺化奖,占比约为1/6(实为104/566=18.37%)。54+51=105,诺物奖和诺化奖双料得主居里夫人(1903PH33+1911CH)若只计入1次,则刚好是104人,故此数准确无误。
克文P33左侧:1901-1950年间,共有278人(笔者统计为281人)获得诺物奖提名,其中约55人获得诺物奖。诺物奖得主人数本来是一个很精确的数据(54人)且很容易被获取,克文此处竟然草率地采用约数,精确与模糊选用失当,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鉴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前述准确的“104人”是蒙对的还是抄对的呢?顺便指出,同期获得诺物奖提名者中的诺化奖得主共有17位,其中包括居里夫人、麦克米伦和海洛夫斯基;诺化奖提名者中的诺物奖得主则有7位,其中亦包括居里夫人。
4 诺物奖和诺化奖被提名者中的女性
相关截至年度的诺物奖和诺化奖提名概况分别见表2和表3。截至1950年度,共有5位女性获得过42人次诺物奖提名(见表4),共有8位女性获得过33人次诺化奖提名(见表5),剔除3位重复者,诺物奖和诺化奖被提名者中的女性共计10位,占比是10/566=1.77%。若按提名总人次计,女性占比则是75/4330=1.73%。克文P32左侧描述所存在的3处错漏或欠当:①诺物奖和诺化奖被提名者中的女性是10位而不是8位,施普林和特蕾丝·特雷富埃被遗漏。②男性占比实为556/566=98.23%,99%说未免过于粗疏而有失精準。③迈特纳获得的诺物奖和诺化奖提名人次分别是22和19而不是20和21。
截至1950年度,诺物奖和诺化奖被提名者获得的提名人次均数统计见表6。显然,克文P32左侧所描述的“女性获得的提名人次均数(10人次)要比男性获得的提名人次均数(7人次)高”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5 诺物奖和诺化奖中的双料被提名者
截至1950年度,诺物奖和诺化奖中的双料被提名者共计38人,见表7。
6 克文中诺物奖被提名者TOP40所存错漏及澄清
截至1950年度,克文中诺物奖被提名者TOP40所存错漏及澄清见表8。克文TOP40中竟然有15位的相关统计数据出现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差错,差错率高达15/40=37.50%,让人惊诧并唏嘘不已。
德国学者米歇尔·埃克特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科技史学家,他在德文版《阿诺尔德·索末菲传》[16](全书共604页)P559的英文摘要中说:“With 81 nominations,Sommerfeld holds the sad record of having been recommended for the Nobel Prize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physicist-withour ever receiving the covered distinction.”此处的“81”显系“84”之误。埃克特博士因疏忽大意而直接将克文(此文发表时,1951年度的诺奖提名资料尚未解密)中的“81”(截至1950年度的实际数是“80”)不加思考就简单地移植于自己的书中,犯了以偏概全和轻信别人的双重错误。埃克特博士是在撰写索末菲传记,理所当然地应是在谈论他一生所获诺奖提名的情况,绝不能只截取1950年及以前的统计数据而误导读者。中译本《阿诺尔德·索末菲传》[17]以及该书两主译之一的方在庆研究员在书评文献[18]中都沿袭了原书中“81”的错误。饶有意趣的是,另一主译何钧先生在书评文献[19]中却将“81”订正为“84”(英文版维基百科“索末菲”词条中即采用此说,德文版词条中则未涉及此事),此举值得高度赞许。
基于诺物奖,从首次被提名到获奖,查德威克、費米、海森伯(1932PH*)、劳伦斯(1939PH)和薛定谔(1933PH21)分别历经1年、3年、5年、1年和5年,克文P33右侧统一将他们描述为“不足5年”,显失严谨。卡尔·安德森、瑞利(1904PH)、约瑟夫·汤姆森和昂尼斯分别只相距2年、2年、4年和4年,却被克文疏忽而遗漏。
7 关于诺物奖得主和被提名者的国籍问题
诺物奖得主和被提名者的国籍问题貌似简单,实际上却十分复杂。[20~21]学者们通常采用的主要归属方法有:实际拥有的国籍、出生地国籍、主要贡献地国籍、长期工作地国籍或长期居留地国籍等。笔者倾向于采用“实际拥有的国籍”法,克文中采用“Working nationality”(工作地国籍)且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克文中有关国籍和单位归属问题的篇幅不少,但因统计口径难以完全统一和明晰,本文只能择其要点就有关问题做出澄清和辨析。
克文P35左侧:1901-1950年间,法国、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诺物奖得主人数分别是7位、13位、12位和10位。笔者根据获诺奖时实际拥有的国籍法统计的结果分别是6位、13位(与克文一致)、9位和11位,具体情况兹说明如下:①纪尧姆(1920PH)是瑞士籍法国裔实验物理学家和冶金学家,只是其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工作,笔者将其列入瑞士籍而不是法国籍。②美国籍诺物奖得主共计9位:迈克耳孙(1907PH)、密立根(1923PH)、康普顿(1927PH21)、卡尔·安德森(1936PH22)、戴维森(1937PH21)、劳伦斯(1939PH)、斯特恩(1943PH*,1933年自德国移居美国,1939年入籍美国)、拉比(1944PH)和布里奇曼(1946PH)。弗兰克(1938年入籍美国)、赫斯(奥地利物理学家,1936PH21,1938年移居美国,1944年入籍美国)、费米(1938PH,1939年移居美国,1944年入籍美国并保留意大利籍)和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1945PH,1940年移居美国,1946年入籍美国籍,1949年又入籍瑞士)均是获诺奖后才入籍美国的。③德国籍诺物奖得主共计11位:伦琴(1911PH)、伦纳德(1905PH)、布劳恩(1909PH22)、维恩(1911PH)、冯·劳厄(1914PH*)、普朗克(1918PH*)、斯塔克(1919PH)、爱因斯坦(1921PH*,获诺奖时拥有瑞士和德国双重国籍,1940年入籍美国)、[22~24]弗兰克(1925PH21*)、古斯塔夫·赫兹(1925PH22*)和海森伯(1932PH*)。
克文P32右侧:1937-1945年间,德国科学家只能被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提名。经笔者考证后确认,其中的“1937”系“1938”之误。1937年索末菲就曾获得过德国动物学家普拉特(Ludwig Hermann Plate,1862.08.16-1937.11.16,1924LVAF696)的提名。若再考虑到诺医奖提名,则“1937”还应被推后到“1939”。
克文P33左侧:在过去的10年(1992-2001年),24位诺物奖得主中有15位美国籍得主。经笔者核实后确认,此说是准确无误的,值得称道。
8 结束语
基于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料,笔者利用Excel软件的强大统计功能进行了精心的统计和甄别,同时采用几种统计方法相互印证,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伊丽莎白·克劳福德女士号称是国际上知名的诺奖提名问题研究专家,她涉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出版学术专著确实都很早。[25]但笔者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诺学知识,可以相当自信地断定:本文以及《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远高于伊丽莎白·克劳福德的《1901-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科学精英剖析》,她的治学方法很成问题,其统计数据相当粗糙,疏漏甚多,有些错误性质还很严重,轻易采信就很容易上当,故其参考价值并不大。法国人奥利维耶·樊尚(Olivier Vincent)的《诺贝尔奖的秘密》[26]一文中的错漏亦很严重,具体情况笔者将在稍后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论述。由此可见,浮躁而粗心的外国学者亦不少见,即便是关于国际性的诺学话题,我们也不必迷信所谓的外国专家,其说法和统计数据并不能不加甄别和查证就盲目地予以采信。本文虽已尽全力而为,但不当和错漏之处殊难完全避免,尚望知情者补充完善,以臻完美。
诺奖快讯一则:2018年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实验物理学家阿斯金(Arthur Ashkin,1922.09.02-)、法国光学物理学家杰哈·莫罗(又译为穆鲁,Gérard Albert Mourou,1944.06.22-)和加拿大女光学物理学家斯特里克兰(Donna Theo Strickland,1959.05.27-)以当年诺物奖,表彰他们“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发明”(for groundbreaking inventions in the field of laser physics)。阿斯金“因发明光镊及其在生物系统的应用”(for the optical tweez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biological systems)而获得1/2诺奖奖金,1978年发明光镊(1970年首倡光镊思想)并于1986年开始将其应用于生物系统研究而被誉为“光镊(外用领域)之父(Father of the topical field of optical tweezers)”;[27]杰哈·莫罗(2018PH32)和斯特里克兰(2018PH33)“因他们发明产生高强度超短光脉冲的方法”(for their method of generating high-intensity,ultra-short optical pulses)而各获得1/4诺奖奖金,1985年斯特里克兰在攻读博士期间与博导杰哈·莫罗共同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CPA(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技术。[28]阿斯金教授以年逾96岁超高龄才赢得诺物奖,刷新了诺奖得主获奖时年龄最大的历史新高,前纪录创造者是美国籍俄国裔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赫维克兹(1917.08.21-2008.06.24,2007ES31)。现健在诺奖得主年龄最大者前5名(TOP05)依次是埃德蒙·费希尔(1920.04.06-,1992PM21)、斯坦伯格(1921.05.25-,1988PH33)、阿斯金(2018PH31●)、杨振宁(1922.10.01-,1957PH21,诺奖官网标注的出生日期“9月22日”源自其护照,1945年出国护照上标注不确)和斯坦利·科恩(1922.11.17-,1986PM21)。[29~30]斯特里克兰是继居里夫人(1903PH33+1911CH)和迈耶(梅耶)夫人(1963PH32)之后的第3位女性诺物奖得主。
参考文献:
[1]Elisabeth Crawford.Nobel population 1901-50:anatomy of a scientific elite[J].Physics World,2001.11.05,14(11):31-35.
[2]朱安远.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32):215-230,260.
[3]朱安远.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下)[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36):208-223.
[4]O.Hahn,F.Strassmann.ber den nachweis und das verhalten der bei der bestrahlung des urans mittels neutronen entstehenden erdalkalimetalle[J].Die Naturwissenschaften,1939.01.06(Eingegangen 1938.12.22),27(1):11-15.
[5]O.R.Frisch.Physical evidence for the division of heavy nuclei under neutron bombardment[J].Nature,1939.02.18(Received 1939.01.16),143(3616):276.
[6]Lise Meitner,O.R.Frisch.Disintegration of uranium by neutrons:a new type of nuclear reaction[J].Nature,1939.02.11(Received 1939.01.16),143(3615):239-240.
[7]Ed Yong.The Absurdity of the Nobel Prizes in Science[EB/OL].[2017-10-03].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7/10/the-absurdity-of-the-nobel-prizes-in-science/541863/,2018-05-12.
[8]Marietta Blau,Hertha Wambacher.Disintegration processes by cosmic rays with the simultaneous emission of several heavy particles[J].Nature,1937,140(3544):585.
[9]Walthère Spring,Léon Roland.Recherches sur les proportions dacide carbonique contenues dans lair de Liége[J].Ciel et Terre,1886(6):217-227.
[10]W.Noddack,I.Noddack,Otto Berg.Die Ekamangane[J].Die Naturwissenschaften,1925.06,13(26):567-574.
[11]Boer Deng/著,陳文荣/译,程冷杰/校.科学的世界:正确与否和公正与否——评《我为美而亡:多萝西·林奇与科学文化》[N].中华读书报,2013-09-04(第012版).
[12]J.Tréfoul,T.Tréfoul,Federico Nitti,D.Bovet.Activité du p-aminophénylsulfamide sur linfection streptococcique expérimentale de la souris et du lapin[J].Comptes Rendus Des Séances De La Société De Biologie Et De Ses Filiales,1935.11.23,120:756-758.
[13]Elisabeth T.Crawford,J.L.Heilbron,Rebecca Ullrich.The Nobel population 1901–1937:a census of the nominators and nominees for the prize in physics and chemistry[M].Office fo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Office for History of Science,Uppsala University,Uppsala,1987.
[14][美国]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M].杨建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15]周顺.《你错了,爱因斯坦先生!》[J].现代物理知识,2012,24(3):62-63.
[16]Michael Eckert.Atomphysiker und Kulturbote,1868–1951:eine Biografie[M].Gttingen:Wallstein Verlag,2013.04.01.
[17][德国]米歇尔·埃克特.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和文化信使[M].方在庆,何钧,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18]方在庆.理论物理学史上的无冕之王——《阿诺尔德·索末菲传》译后[J].科学文化评论,2017,14(5):115-126.
[19]何钧.科学、人生与动荡年代——读《索末菲传记》[J].书城,2017(8):94-98.
[20]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国籍的分布研究(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6):167-172,176.
[21]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国籍的分布研究(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5,22(7):140-151.
[22]朱安远,朱婧姝,郭华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上)[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42):180-188.
[23]朱安远,朱婧姝,郭华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阿爾伯特·爱因斯坦(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46):200-205.
[24]朱安远.有关“八飞说老爱”系列文章中的一些史实澄清[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44):191-204.
[25]Elisabeth T.Crawford.The beginnings of the Nobel institution:the science prizes,1901–1915[M].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6]Olivier Vincent.Nobel Le prix du secrt[J].LExpress,2003.12.04(2735):100-103.
[27]朱安远.激光之父: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斯博士——深切缅怀汤斯教授逝世1周年(四)[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6,23(14):173-182.
[28]朱安远.激光之父: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斯博士——深切缅怀汤斯教授逝世1周年(三)[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6,23(9):185-193.
[29]朱安远.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双子寿星——隆重庆贺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耶和斯科教授百年华诞(上)[J].科技风,2018(28):197-199.
[30]朱安远.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双子寿星——隆重庆贺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耶和斯科教授百年华诞(下)[J].科技风,2018(30):199-205,216.
作者简介:朱安远(1964-),男,湖南邵东县人,工学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60)市场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和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冶金自动化三电系统)领域的市场营销和应用工作。兴趣和涉猎领域广泛,近期四大研究主题:①低压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关注此事起始于1999年。基于低压交直流变流器,笔者首创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的普适化四要素原则、等效电流系数学说和缺陷理论(可用于判断变流器的各种原始电流数据是否自洽),首开系统性定量分析研究电流过载能力指标之先河,开辟了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研究这一新领域。②诺贝尔奖获奖者:喜好此事起源于1981年,自称诺迷(类似于球迷、邮迷、歌迷或影迷),酷爱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且乐此不疲,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类似于中国的红学)。③总体标准差的统计估计方法:研究兴趣发端于笔者1987年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自学过模糊数学。④陆家羲及组合数学:热心于此事肇始于陆家羲悲喜交加年和陆老师的忌年——1983年。业余爱好:数学、百科知识、集邮、彩票研究和灯谜等。E-mail:14618777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