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在A股市场,一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价低于面值,就必须退市,这导致正困难重重的中弘股份进入了退市倒计时。目前,中弘股份正值“生死門”,截至本周五收盘,公司股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在1元面值之下。市场大环境以及公司自身基本面的问题,让中弘股份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很难起死回生。
中弘股份今年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亏损13.2亿元,由于资金紧张,公司在建地产项目都处于停工状态,且扭转无望,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将达21亿元。
中弘股份今年的现状不是一天形成,但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就外部来说,中弘股份作为一家房地产股,自2010年借壳*ST科苑实现上市以后,一直面临着房地产调控的压力。在早几年的房地产调控中,政策面上终止了房地产企业的IPO,中弘为此寻求了借壳上市,渴望通过借壳上市以后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房地产市场上有所作为。但这一路径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取向不合,导致再融资之路并不顺畅,借壳上市8年来,中弘股份只在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定向增发。
但是,公司在借壳上市8年来,不断地通过送股和转增股本的途径,使公司股本急剧扩张,从上市初的5亿、6亿股增加到目前的83.9亿股,其资本扩张速度在A股上市公司中也算得上名列前茅。A股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对派送现金红利很“小气”,但在送股、转增上却总是大手笔,中弘股份也染上了这种“病”。
但股本快速扩张,是在不断地稀释每股收益,每次送股、转增后,股本急速扩大,如果有过硬的业绩做基础,那没有问题,如果业绩跟不上,那只是造成了企业的虚胖,股价只能节节败退,直至像中弘股份这样成为“仙股”。
上市公司慷慨送股、转增股本,当然是受投资者欢迎的,但这其实是一种短期行为,它满足了市场上短期的炒作,却不利于公司固本强基。对投资者来说,在上市公司送股、转增以后,手里的股票数量固然增加了,但如果因业绩拖累而不能走出填权行情,那只是空头支票。
由于业绩的步步走低,指望股价已经在1元面值以下的中弘股份短期内重回1元以上,相当有难度。更重要的是,由于大盘仍旧处于低迷之中,股价不断下挫,未来可能有更多的个股股价在面值以下。
那么,一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价低于面值,就必须退市。这合理吗?
A股市场对于退市一直抱有谨慎态度,并作为市场的一个缺点饱受舆论批评。但是,A股市场的大量上市公司有众多的散户股东,从理论上说他们自然要承担公司经营失败的股东责任,但在实际上,他们对于公司经营失败没有任何责任,相反是受害者,公司退市以后,真正负有责任的控股大股东至少还有剩余资产,而散户股东在这个公司的投资则“颗粒无收”了。考虑到这个特殊因素,管理层对于公司退市抱谨慎态度,还是可以理解的。
A股主板市场对于业绩持续亏损的公司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ST制度,以此向投资者提示风险,ST股票在市场上的存续期最短有半年,有的可存续数年,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重组避免退市,也有利于投资者用足够的时间调整投资方向。但是对于“仙股”,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只给予了20个交易日的存续期,这不仅会造成上市公司的混乱,事实上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中弘股份此前盛传与加多宝展开重组,尽管这一重组已基本上流产,但也反映出中弘股份为了保牌而手忙脚乱的现实。但是,即使这项重组有实现的可能,要想在20天内完成全部程序并通过审批,那也是不可能的。
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向投资者,也向管理层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股价低于面值的退市规定既已存在,中弘股份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触礁者”而最终退市。但是,这条规定是否合适,应该成为管理层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