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华
沂蒙精神孕育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財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沂蒙精神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力量之源。
1.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沂蒙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是在爱国主义土壤中萌发起来的,反映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胜利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理想是光明之灯,有了这盏明灯,前进就有方向,心中就有目标。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派党政军进驻沂蒙山区,开辟沂蒙抗日根据地。自1938年至194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共产党人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想信念,为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生命与鲜血染红了八百里沂蒙大地,誓死守卫人民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现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开办文化夜校,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和党的方针政策;推行社会改革,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禁止妇女缠足、买卖婚姻等,使老区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正是通过党在根据地的施政措施,沂蒙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和社会变革的美好未来,从此有了盼头、有了奔头、有了劲头,从而迸发出“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热情。“沂蒙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有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沂蒙,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
2.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千百万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身心投入革命战争,他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护伤员。14年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沂蒙人民全力以赴拥军支前,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参军支前是临沂人民直接支援革命的真实体现,更伟大的是沂蒙人民参与革命、支援革命的实际行动。广大的妇女夜以继日地照顾伤员、赶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送往前方。为了支前,家中的门板、木料、席子、棉被、棉衣、布料、粮食、油盐等等都贡献了出来。其中包括:抚养50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3.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沂蒙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新中国成立之初,沂蒙山区山高土质差,河水经常泛滥。沂蒙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战天斗地,把革命精神转化成改变生存环境、整山治水的强大动力,使沂蒙山区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这其中的典型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在穷山恶水中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运动。到1964年,兴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小型水库2433座,塘坝15600多座,改变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这些水利设施仍在沂蒙大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涌现出“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勇闯新路的精神风貌。
4.心系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
沂蒙精神同时也闪烁着心系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的光芒。人民群众是沂蒙精神的社会基础,也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沂蒙精神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先进群体意识。” 沂蒙精神的发展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沂蒙精神在本质上是共产党与中国群众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是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党与群众同生死、共命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突出地表现为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决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甘于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沂蒙山区,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紧密地联系群众,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建立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极大提升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使人民与党血肉相连、与军队鱼水相依。
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心系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沂蒙精神的灵魂;爱国主义是沂蒙精神的主题;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孕育在沂蒙精神的发展全过程。沂蒙精神是根植于中国具体社会环境和革命环境中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精神,它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沂蒙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军民深情、无私奉献和诚信守约等价值观念,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1.二者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意蕴
价值观来源于人们对价值的看法,是人们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看法。价值观作为一种认知观,对认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它们的精神内涵是同质同源的。“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军民能够做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代表人民、为了人民,党的性质、纲领及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地方党政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军队表现出来” 。
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二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沂蒙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沂蒙精神中为实现全国胜利的理想与当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最高理想而奋斗。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主体、实践路径、价值理想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它与沂蒙精神相互映衬、密不可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2.二者都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所提倡的一切有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助于国家繁盛、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自己辛勤劳作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团结凝聚的思想基础和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家国天下”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沂蒙精神首当其冲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以血肉之躯,创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爭。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持了战争,涌现出了数不清的“沂蒙母亲”“沂蒙红嫂”
“沂蒙姐妹”,创造了数不清的
“抗日楷模村”,书写了“爱民为民、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沂蒙人民建设“大
美临沂”,从提出“滨水生态城、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到“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和“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之城、商旅之城、水上娱乐之城”的“四市五城”战略,临沂成为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山东一张靓丽的名片。临沂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临沂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沂蒙精神进一步彰显了“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建设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与“家”、“民”与“族”融为国家民族,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民族的奋斗统一起来,贯穿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浓郁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也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新生。
3.二者都蕴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都渗透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沂蒙精神所追求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高尚爱国情怀、进步的社会理想、崇高的道德境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首先,二者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稳定。“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沂蒙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的区别在于其特殊性,这就是党一心为民、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和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追求光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信念。没有党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捍卫,没有党和军队严明的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细致的群众工作,就不会有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就不会有人民群众为了革命事业不怕艰难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揭示,体现价值追求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根本,强调人的价值实现,关注人的和谐存在与发展,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注民生的重要思想,这也是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升华。
其次,二者都体现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情怀。《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通过重视个人的修养、树立知行合一的责任感,以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这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有丰富的体现。党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勇于担当,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国家之德、社会之德、公民之德,三者互为支撑、互为前提,架构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厦。如今我们倡导在追求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崇尚自由和法治。这些精神内核都与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丰厚底蕴分不开的。
4.二者都强调了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沂蒙精神植根于深厚的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中,产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绵延于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中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自信”深厚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世界与民族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优秀核心价值观,是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新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的高度自觉与自信。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 全球化时代下,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普世价值、价值主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当今文化构成了挑战和危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引领人们建构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它有助于我们用清醒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助于我们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成为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共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为我国当下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风尚。沂蒙精神所折射的马克思主义光芒,具有引领人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引航作用。沂蒙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支柱、实践平台、融合创新三个层面的形成上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1.深入学习,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柱
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對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重要的时代主题。应把学习沂蒙精神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沂蒙精神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柱。
当前,在对沂蒙精神的实际学习中,存在“重外在实物教育,轻内在思想转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形式化、肤浅化,没有对沂蒙精神的内核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这种做法会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大打折扣。应保持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之情和严肃态度,对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学习,并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其精神的内涵进行继承性转化,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指引我们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坚实强大的道德基础;“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指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又要在实际的活动中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指引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科学创新;“心系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指引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与人民同心同德、切实贯穿好党的群众路线。
2.积极实践,创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只是空中楼阁。” 实践是人将社会观念外化为自觉行为的关键阶段。要提高红色文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运用临沂地区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经过反复的实践,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人格品质,最终形成自觉行为,要做到既见物又见人、见思想、见精神。沂蒙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群众在临沂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如沂蒙精神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都是沂蒙精神的鲜活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弘扬沂蒙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不仅革命战争年代需要沂蒙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同样需要沂蒙精神,特别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道德免疫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应把保护、开发、建设沂蒙精神的物质遗产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政治任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沂蒙精神的文化传播。让这些真实的红色革命历史,穿越时空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有效平台。做好红色文化的平台打造,一方面可以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的资源,增强宣传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感悟沂蒙精神。
在实践的具体表现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对不同民众群体的分层实践,避免僵化教条的教育。对于少年儿童,应关注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和趣味性,可以用讲故事、唱歌谣、看影像的不同形式,以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对于大学生,应关注教育的广泛性和比较性,注重在实践活动中领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革命精神的风尚,并做好与西方文化形态的对比分析,以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应关注教育的深刻性和典型性,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意志,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创新活动,增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
沂蒙精神是中國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动力。沂蒙精神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应做好临沂地区本地依托工作。应结合时代的要求,挖掘沂蒙精神内涵,丰富沂蒙精神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可以将沂蒙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写入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对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还可以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以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段再现出来,如诗歌,歌曲,歌剧,小说等等。其次,应广泛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来创新活动,打造新的平台。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利用声、光、电、影视等现代化手段传播沂蒙精神的红色主题文化,发挥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的与时俱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效性。可以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实践的探索创新,应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创设历史情境,不仅让人民群众了解这段斗争历史和建设历史,而且更深刻感受到沂蒙精神内涵,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如,通过“沂
蒙新红嫂”“最美拥军模范”来扩大人民群众对沂蒙精神的内化和传承。最后,还应完善弘扬沂蒙精神活动的组织保障机制,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弘扬沂蒙精神活动的重点。
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沂蒙精神所体现的斗争意志和精神风貌,也是培养和陶冶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价值取向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我们更应继续秉承沂蒙精神,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单位: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