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A股市场有“致命”的吸引力,甚至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但也有少数企业是异数,比如曾经被称为“永不上市的老四家”,包括“顺丰华为老干妈,还有一个娃哈哈”。2017年,这个“不上市联盟”被打破,顺丰率先借壳鼎泰新材实现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100亿;此后,也传出娃哈哈有意向资本市场靠拢的消息。而就在近期,深交所到贵州省调研,老干妈被列为“上市培育企业”;但老干妈方面则没有松口,声称“没有准备上市”。话虽如此,但以往也有多家公司从宣称不上市到主动寻求上市,未来老干妈也不排除在适当的时机和股市结缘的可能。让老干妈来打破“上市圈钱论”,正是衡量A股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指标。
老干妈为人熟知的,除了其产品畅销之外,更有其创始人陶华碧知名的“四不原则”:不偷税、不欠钱、不贷款、不上市。其中的第四条“不上市”,陶华碧曾提出“上市圈钱论”,认为“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将企业上市融资的经济行为打上道德的烙印,虽然有些绝对化,但也在侧面说明陶华碧对A股并非毫无了解。这一“上市圈钱论”不仅对那些只思融资和套现,不思真正回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是一记闷棍,也提醒监管层在推动市场管理时,需要更注重融资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当然,“上市圈钱论”并非什么特别的高见,只要不违反现有法规,融资和套现都是合法行为,但老干妈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抵制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老干妈完全可以尽快上市、闷声圈钱,但能面对诱惑而不主动追求,老干妈既是异数,也可称得上一股清流。
老干妈不主动寻求上市,更重要的在于其“不差钱”。曾经有券商在2016年对老干妈调研时发现,同行业几家龙头企业应付账款周转期均在30天以上,但老干妈的应付账款竟然是零,老干妈在现金流方面的实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老干妈的股权结构简单,持股全部掌握在创始人家族手上,不存在一些科技企业因为引入风投而存在上市供其套现退出的压力。此外,老干妈的品牌扬名中外,也无需通过上市再获得免费的宣传机会,反而是改制上市成本不少,包括给IPO承销商等许多费用,甚至还有分红给股东的压力。对于“不差钱”的老干妈来说,目前上市的客观诱因也不太充足。
从公开表态来看,老干妈对上市一事依然不感冒,但翻看深交所调研的新闻,其身份却是“上市培育企业”。显然,贵州当地政府对老干妈上市的热情远比企业本身来得高。而深交所也对老干妈等企业伸出橄榄枝,欢迎其上市,说明深交所对于争取优质上市资源的热切期盼。从这个角度看,深交所展现了做好优质企业上市服务的态度,并不仅仅局限在所谓的科技企业、创新企业,无疑值得点赞。从整个A股市场来说,也需要引入老干媽这样商业模式成熟、盈利稳定、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给投资者更多的回报。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老干妈不上市的话固然不会对市场形成圈钱的压力,但老干妈只是创始人家族企业,广大社会公众无法通过购买其股票分享巨大的市场利益。和老干妈同属食品行业的涪陵榨菜,2010年上市以来给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回报,如果从上市开盘价算起,截至目前后复权涨幅超过3.5倍。如果老干妈以合理的价格早点上市,投资者从中获得的回报也不会少,而这将构成股市融资、投资共进的最好示范。
在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整治、监管,A股上市公司在回报股东方面有所进步,“铁公鸡”现象明显减少,而IPO严审和“减持新规”等措施,也让上市公司融资、套现约束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而从另一方面,老干妈虽然现在“不差钱”,但毕竟市场形势风云变幻,通过上市来多一条融资的渠道,也是未雨绸缪的长远规划。因此,老干妈未来在合适的时机上市,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还必须给“不缺钱”的老干妈更多上市的理由,甚至借此来打破“上市圈钱论”。如果老干妈上市之后能持续给股东现金回报,到最后分红金额超过从股市融资的数量,那么明显就不是圈钱而是回报。对于上市后股权稀释的问题,也完全可以借此引入“同股不同权”的制度。让老干妈放下“上市圈钱论”的观点成功上市,并以此树立回报股东的典范,其对社会的贡献,将比美味的调味品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