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2018-05-14 05:45苏希胜
中华魂 2018年4期
关键词:根据地革命群众

苏希胜

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斗争实践中培育的伟大精神发展至新时代形成的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革命根据地军民用生命、热血和智慧铸就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

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铭记初心、履行使命的伟大斗争中,为保存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而创建的战略基地;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奠定的第一块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发展。没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梦的实现会拖延很长时间。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纪念都是为了不要忘记,为了推动现实、开创未来。基于实现这一目的,我围绕我们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与意义,谈点粗浅认识。

一、共产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坚定信念,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了榜样

世界各国共产党先后成立以来,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没有先例,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也没有论述。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主要是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国民革命军的城市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但大都相继失败了。

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哪里,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走不通还有没有其他道路,在农村能不能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在四周白色区域层层包围和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能否得到巩固发展并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些问题引起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思考,毛泽东同志则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并取得伟大成功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奔上井冈山,开始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他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深入分析中国被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经济落后且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以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革命力量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文章,明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哪里,农村能不能建立革命根据地,怎样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但起初,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并没有立即得到全党特别是党内高层领导同志的明确认识、一致拥护和支持。有人曾提出红旗在革命根据地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更有在一段时间内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与毛泽东同志革命道路理论形成尖锐对立。尽管如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重要理论始终坚信不移,并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通过中国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实践证明和多方面的工作,终于使这一重要理论逐步被全党所接受,使点燃于罗霄山脉中段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蔓延成为燃烧在中华大地上的熊熊烈火,迎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的胜利。这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胜利。

实践证明,真理往往被少数人首先发现。而理论只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旦发现了真理,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受到多大的打击,都会坚定不移地坚持,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逐步被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才能使真理变为现实。现在看来,坚定对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信念,就是坚定遵循中国革命规律、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念,就是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信念。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向全党同志提出,要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新使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坚定“四个自信”最重要的是,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和实现新时代新使命的自信。坚定这些自信,与当年坚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信念相比,其目的意义以及面临的形势任务有很大不同。但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对今天还是有重要启示的:一是首先要解决好党内高层领导的自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产生巨大的带动和影响作用。二是坚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群众,要针对干部群众产生不自信的各种问题,用彻底的理论给予明确回答,不自信就会逐步变成自信。三是注重用事实说话,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革命胜利成果的日益显现,最能证明革命道路理论的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坚定自信最有力的佐证。四是自信和不自信是一个相互转化、循环、往复、持续发展的过程,一个时期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对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不能一劳永逸,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二、共产党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做法,为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经验

党的十九大,把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列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布局,与战争年代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相比,无论任务还是方法都有很大不同。但当年我们党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成功做法,对今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有方法论的启示。

比如,关于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突出抓好党的中心任务的思路。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组织团结广大人民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党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各革命根据地都制定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服务前线的政策,形成了浓厚的大力支援前线的政治和舆论氛围。党的中心任务完成得好,革命根据地就巩固发展,否则就缩小甚至丢失。这是革命根据地发展的规律。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对党的中心任务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做法。但当年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依据我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抓好主要任务的成功做法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又比如,党的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利益上,同时注重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全面发展。这是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宝贵经验。从根本上讲,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就是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问题。民心的选择,就是历史的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的结论。群众情绪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的风向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只有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党的各项工作只有协调推进、全面发展,才能充分显示出党的领导的正确,革命根据地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党依据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的理念,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创新性工作。在政治上,建立新型人民政权,使人民群众破天荒地享受到當家做主的权利;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土地方面的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减轻负担、分到土地,并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还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到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都给予关注和解决,使人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在文化上,建立识字班、夜校、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使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此,各革命根据地特别是一些老革命根据地迅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稳定,党群关系血肉相联、军民关系鱼水相依,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可喜景象;出现了父母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年轻妇女用乳汁喂养我军伤病员、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动人传世故事。

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比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更为复杂,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与战争年代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当年我们党在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各项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及正确处理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方法,在今天还是有重大指导和借鉴意义的。

再比如,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各革命根据地都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导下,创立、巩固、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外援,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我党我军和革命根据地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又吸取了各种有利于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外部力量。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不仅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也受到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各种进步力量和革命人士的援助。这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对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正确运用。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与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的对外交流不能同日而语,但当年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成功做法,对做好新时代的相关工作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同时,新时代如何处理好做大做强自己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与扩大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等关系,也可以从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有益营养。

三、共产党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用生命、热血和智慧培育了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虽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共同的内容至少有以下四点: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三是实事求是、勇闯新路;四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不仅激励广大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变革了革命根据地社会风气,使革命根据地开天辟地展现了深受国内外进步人士点赞的新社会的崭新风貌。这是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精神成果和重要力量,也是任何敌对阶级、团体和势力深感恐惧、震惊和无法学到的东西。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毛泽东同志把当时的社会风气概括为十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是受到毛泽东同志点赞的77年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社会风气。在77年后的今天、新中国成立68年、我国社会已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有没有一位省委书记或地委书记敢于站出来说,我们这个省、我们这个地区已经做到了十没有呢?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共产党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斗争实践中培育的各种革命精神,是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它把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能够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共产党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发展壮大自身、对各革命根据地实施集中统一领导的宝贵经验,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革命根据地最本质的特征。一方面,各革命根据地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巩固、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各革命根据地党组织都自觉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同时,全军各部队都把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队最高政治原则。正因为如此,才使各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并连成一片,最后发展成为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的新天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坚实可喜可赞的最关键一步。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证明,什么时候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得到加强,什么时候革命根据地就得到巩固和发展。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的延安时期,是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得到加强的辉煌时期,也是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得以大量创建、得到巩固并发展最快的时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时,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全国共产党员仅有4万多人。1948年3月,毛泽东同志离开陕北时,陕甘宁、晋察冀、晋察鲁豫、山东、东北等革命根据地大都连成一片,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占全国人口的1/3,全国党员发展到290多万人。13年中,全党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党员,锻炼党员,考察党员;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并把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整顿党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方法;坚持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模范带头;坚持严格党的纪律,严惩党内的腐败变节分子,等等,终于在一个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完成了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理想信念最坚定、团结最紧密、最有牺牲精神、最能艰苦奋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其艰巨伟大的任务。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在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形势下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必将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产生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根据地革命群众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窗台上的妈妈
中国的出行革命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