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相继发生“市区高三学生跳楼”“滨海某中学19岁男生轻生”等不良事件。这些过激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团盐城市委于2016年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专项调研,希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盐城市常住青少年近154万人,其中在校生112万人,根据对全市21所学校、5460个样本的抽样调查显示,12.62%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就异常情况来说,具体表现为:学习焦虑、交往焦虑、孤独情绪、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逆反情绪等6个方面。
学习焦虑。随着年级的上升,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带来的不适应感导致一些青少年成绩下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随即出現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挫败感强烈,这种现象在即将要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厌学等症状。占比4.3%。
交往焦虑。部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强,交往活动会出现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害怕和同学交往,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表现出害怕、胆小、紧张,甚至说话结巴。这种交往的失败使情绪不愉快,对心理形成打击,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占比1.63%。
孤独情绪。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或者技能不高,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害怕失败、容易自我怀疑,从而产生自我设限、害怕交往等退缩情绪,将自己捆绑在心的牢笼中不能自拔,形成情绪障碍,导致腼腆抑郁,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占比1.56%。
自责倾向。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在遭遇挫折时,不能正确看待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抱有恐惧倾向。甚至会过低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责、自卑、自我轻视,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自信心和积极人生观的建立。占比2.01%。
过敏倾向。对于身边发生过的事过于敏感,感受性太强,在各种场合都会感到不安,行动受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决定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常担心别人打探自己的秘密或算计自己,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易小题大做等。长此以往,导致缺乏自信心、环境适应能力差乃至神经衰弱。占比1.85%。
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固有的传统定势给予对立信息,常见为情绪波动大,顶撞、批评或挖苦老师、家长。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学习被动、精神不振,可能会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占比1.26%。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这些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自身因素。青少年处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活动等都由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变化。一方面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由于自身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未达到真正的独立,无法正确调节自身行为的事实,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心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独立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自我约束力差,模仿性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无形中就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首先,家长的品质、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乃至生活,家庭关系不融洽、父母离异、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次,现代父母过于重视子女在校的考试成绩和健康与安全,往往容易忽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家长和青少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导致青少年内心孤寂、精神压力无法排解,其心灵健康容易受到损害。
教育环境。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以“升学率”为主体,用分数衡量学生、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课一直可有可无,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放在思想政治老师肩上,不重视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施技能。老师在工作中也缺乏人文关怀,往往会忽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一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关心。
社会发展环境。在社会多元以及各类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信息沟通方式纷繁复杂,网络、影视、广播、书报刊等媒体一些不负责任的渲染,也对青少年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认识到或者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都是很困难的,容易导致青少年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问题,乃至人生观、生命观的扭曲。
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为此,要加大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力度,加强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要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形成适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要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等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老师,以促进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技能。三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不仅要从生活上支持青少年,还要努力从情感上支持他们,接纳他们,认可他们。要尽力营造温馨、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尊重孩子,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沟通、少责骂,多鼓励、少抱怨,多疏解、少赌气,正向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增加政府关注和投入。扶持和支持社会专业机构去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时发现问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专业的社会服务和公益性活动,向青少年和家庭提供支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社会、家庭、人生的正确认识,并对其一生的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更加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为有效地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更多有利支撑,推动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