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斌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要义深邃、意义深远。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形成的文化沃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形成的精神动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形成的现实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形成的国际条件。它的产生为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新成果树立了楷模;它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大旗,是党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它为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条件;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4-0005-07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国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定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可以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决定非常精准,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要义深邃、意义深远。这一重要思想的产生,必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或形成的历史条件。这一重要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极具历史必然性。它的形成是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人民的期盼与执政党的使命和担当、国内与国际形势的呼应等多重对应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综合作用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又一次新飞跃,结出的又一最新成果。显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这一重要思想形成的坚实的理论基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首先在于习近平刻苦学习与准确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于他自觉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习近平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2011年5月,他在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专门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发表长篇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由此,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在差异性、多样性及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性凸显的现实国情背景下,为习近平领导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南。
其次,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其中的“实事求是、群眾路线、独立自主”这些“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3]201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称赞:“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他牢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反复强调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等思想观点。 同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他说“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4]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文化沃土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一种精神上的“魂”,它的确起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文化还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也可以渗透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中,这种影响就会显得更加深刻、更加广泛,更加久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由此,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第四个自信”。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它包含了颇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内涵,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极为密切。
为什么习近平如此重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指出: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7];在党和人民长期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它是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对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发挥,并仍将在新时代发挥重大的精神鼓舞作用。2017年11月1日,习近平带领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党的一大旧址。他说: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毛泽东同志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8]习近平的话道出了革命文化对党的事业发展的深远与重大的影响。
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文化沃土。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精神动力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中,曾十次提到“不忘初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他反复提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究竟是什么?在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中,他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起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5]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特别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显而易见,他所说的“初心”就是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初心”就是“两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瞻仰中共“一大”遗址时,习近平再作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党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习近平多次提到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诚然,这种“初心”和“使命”,它成为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一种责任担当,这一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也成为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一种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新时代全党努力完成的总任务,实现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细分两个十五年奋斗,我们要实现的分目标:第一个十五年,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十五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上提法,将要实现的目标分解,分段落实,实际上就体现了一种神圣的使命与责任担当。这一担当,时间能衡量,实践能检验,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能体会。
(四)新时代这一新命题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也面临新挑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首先认为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无新变化,如何认识?怎样解决?不认清、不抓住主要矛盾,不解决主要矛盾,势必将影响党推进治国理政,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和大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曾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过程。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国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之后,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发展,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就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党又重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面临新的社会现状,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事实证明,这是符合现实国情的科学判断。
首先,“落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已经不再是今天国家的现实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等各方面的综合国力已得到极大提升。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开创性的。其次,五年来,人民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脱贫攻坚战逐年取得较大进展,等等。显然,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逐步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表现在: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以及生活、生产的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难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等,都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面相。由上可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相伴而生,它是习近平重要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五)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国际条件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提出中国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妥善处理各国关系和事务,以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共同维护、发展世界和平。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总体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逐步转向对话,但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采取各种方式干涉他国内政现象时有发生。对此,邓小平多次提出“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9]P1251。从那时起至党的十七大的报告,党都提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则在继续重申推动国际新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又重点阐释在国际合作中,各国都要弘扬合作共赢的精神。为此,并提出一新的思想理念,即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为了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而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及其民众切身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也要关心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关系。十八大后,习近平数十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017年1月,习近平在70届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都反复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强调这是解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我国所提出的“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为全党同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成果树立了楷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是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的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其个人自觉而严格的党性锻炼所养成的党性修养与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他为全党同志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新成果树立了楷模。
习近平不愧为新时代领导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而形成的党的核心。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政治专家约瑟夫、菲尤史密斯说:“他似乎的确拥有迅速开始行动并创新的个性和政治能力”[10]。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显而易见,习近平自觉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颇具创新精神的思想方向。他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发展为中心的立场,强调最多的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党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他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就要以身为民报国,要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二)成为新时代党高举新旗帜,开启新征程,达到治国理政新目标,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高举新旗帜,引领新征程,奔向新目标,必须制定治党治国治军,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新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完备、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一重要思想,主要包含两大层面的要义: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1],从理论层面,系统、深入地回答了新时代党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动力、战略措施、政治保证等方面的理论问题。这一层面的要义成为党在新时代遵循的行动指南。二是十九大报告又提出治国理政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主要从实践上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这些基本方略聚焦国际国内两大布局,着力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举措作了具体部署、安排,它涵盖坚持党的领导,以及“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还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实施的战略举措等,这些都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均有独特建树,二者融为一有机的思想整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盛中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三)为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解决人类遇到的现实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1]。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苏与振兴增添了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纯民族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具有特定世界历史规定性的社会主义。它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实践,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水平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意味着,它已解决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巨变,导致国家接连垮台,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地区整体消失,关于社会主义运动怎样振兴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它将为发展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路径,建设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的可能性。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为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12月1日,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他15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上,他郑重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人类的繁盛离不开求同存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青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已超越了各国在文明、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彼此平等、尊重,友好相待,国不分大小都承担起各自相应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它已成为中国对全球治理最重要的贡献。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将在新时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01).
[2]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3-12-26)[2015-04-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118723453.htm.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3-03 (01) .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2017-06-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1119150660.htm.
[6]习近平主席妙语论文明[EB/OL].(2014-09-24)[2016-08-0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1112614685.htm.
[7]習近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2-017)[2015-10-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7/c-119373758.htm.
[8]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EB/OL].(2018-06-10).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31/c-1121886319.htm.
[9]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社,2004:1251.
[10]新华社.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N].新华社,2017-11-17.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社,2004: 418.
责任编辑:肖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