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各个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艺术是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善于感受美和表现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结合我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选材,精心设计,满足幼儿兴趣需求
在音乐教学中,我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氣的东西。他们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仿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
只有教学活动设计充满趣味性,才能吸引孩子活动兴趣。我从幼儿兴趣出发,编排了许多歌表演,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幼儿个个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二、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为幼儿创造展示空间,增强幼儿活动兴趣性
以往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教师较多地运用消极的方法,一味灌输,一遍遍模仿。久而久之,会淡化幼儿的音乐兴趣,甚至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学前儿童来讲模仿是需要的,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
三、正视幼儿差异,因材施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指南》的“说明”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二是尊重幼儿在相似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同时,幼儿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中,从自发性学习进入自觉性乐感的形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次活动才能实现。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集体操作的方式—起到互相促进;有个别操作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建构音乐元素,教师在其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做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
《纲要》提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是践行《指南》尊重个别差异原则的重要途径。
四、用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引发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组织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彩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幼儿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例如: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听音“找家”使刚步入音乐活动的幼儿,能在愉快的情绪中较轻松地听辨音高,我不是急于看幼儿听音找对家,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观察分析,幼儿产生听辨的困难何在,然后以极大的耐心加以指导,“等待”幼儿在一次次音乐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听准找对“家”。让幼儿通过观察与周围人及实物相互作用,尝试用自己去解决具体问题。他们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
我们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瑕,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积极评价,恰当鼓励幼儿,巩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指南》明确指出: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在评价幼儿艺术的问题上,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即要让幼儿人人积极参与艺术学习活动,个个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鼓励幼儿自主地学习艺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学习能力与态度。在音乐活动中,我尽量摒弃传统教学的一些作法,重视了整体性的评价。
首先,重视幼儿从事音乐活动的情感因素,活动后反思幼儿活动过程是否感受到愉悦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其次,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我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因为,幼儿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他们的音乐素质“花蕾”在教师创造的适当环境中,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花朵”都渐渐绽开。
总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果说音乐学校是目的,那么兴趣培养是手段、是过程。所以要发展幼儿的音乐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本着“终身学习”的原则,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