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018-05-14 15:44梁飞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探究

梁飞英

数学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隨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突出。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合作学习更有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独立学习有困难——引导合作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由于数学经验的积累还不是很丰富,在进行独立学习时往往无所适从,也存在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他们展开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先放视频让学生统计在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紧紧盯着屏幕,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学生要求再放一次,结果还是一样。这时同学们着急了,议论纷纷,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数清楚数据?这时有同学提出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并有同学想起他爸爸经常采用“正”字来记录一些数据,就提出用“正”字来记录每一种车的数量。我让学生先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地数清楚呢?通过讨论,然后学生各自在小组内明确分工,有人数小汽车,有人数货车,有人数摩托车…当视频放完后,每个小组同学的统计数据一对比,全部完成任务。可见,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同时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时,让学生自发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分享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要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享。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三个问题:(1)观察车轮,想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试着用数学角度来分析)(2)怎样画圆更准确?(3)说说圆形的沙井盖为什么不容易掉下去?在授课时,根据预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试着解决他们的问题,组长要分好工,召集大家提炼出典型的问题。以第(3)个问题为例,有的同学说:“因为圆的直径都相等,而长方形或正方形沙井盖对角线比较长。”有的同学说,因为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而且所有直径都相等。这样,大家在小组里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一些简单问题已解决,全班研讨时,一些共性的重要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听取其他同学方法中,学会取长补短,发展了思维。

三、探究重难点时——引导讨论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很多数学理论都是从观察、猜想中开始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在一些知识关键处,教学重难点处,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获取重点知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再进一步猜想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最先探究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小桶、沙子;(2)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3)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4)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在小组内操作、记录、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教师演示更能让学生接受,对知识点掌握也比较牢固,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探究出现分歧时——引导交流

在课堂教学进行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原因,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出现分歧,此时正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好时机。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一口就回答“能”。我再反问“确定吗?”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点头确定,个别学生有些犹豫了。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感觉太容易了,但是当老师提出反问,学生对自己的答案就产生质疑。如何去验证?这时适时展开实验,分析数据,再小组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在进行小组合作时,不同观点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的契机,小组成员通过实践,互相讨论与争辩,彼此之间的思维就会产生碰撞,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思维角度也会更加全面。

总之,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探究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学包圆锥粽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