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东
“一路向北”自驾游的动议,是陈珊珊提出的。此前同学间就在微信上围绕此番同学出游“向何处去”,进行了一番研讨,参与者众,说东说西,莫衷一是。最后不知是谁一锤定音:向北!
“一路向北”的主要目标是漠河北极村,主要路线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主要目的是大家一起去看草原,去看北极。
消息是在此前的几天发出的,应该说,关注者不少,报名者不多。截至出发前,全部人员仅七位。除长春市的陈珊珊、刘亚平、孙明、张景春和我五个人外,包头的王建和、上海的司明跃已前期抵达,专程参加这次活动,这俩兄弟是我班活动的铁杆支持者,精神着实可嘉。
二○一六年七月二十日,风和日丽。上午十时许,七人两车驶出长春,沿长白高速公路向北出发。孙明、景春各驾一车,都是五十多岁的老司机,但却精神矍铄,不输青年。
说心里话,这些年外出游玩的活动参加不少,或借公出之机顺便游览,或携家人外出度假,或以其他名目出游国内、国外,但心情都与这次迥然不同。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没有任何俗事牵挂、没有严格组织纪律规约的出游。组织者——同学自己(关键是没有领导)。费用——AA制(个人承担,不花国家、他人一分钱)。路线——参加者民主选定(没有制度性安排亦不受任何人驱使)。方式——自驾(说走就走,想停就停,快慢随意,早晚任性)。心情——彻底放松(尽量、尽力、尽情吃好喝好玩儿好)。总之,这是一次人性回归、任性随心、轻松放胆、自由浪漫的别开生面之旅。
夏风轻扬,一路欢歌,我等一行经松原、大庆,傍晚时分,顺利抵达首站——齐齐哈尔。东道主韩孟华同学偕夫人徐颖早已在此迎候。自是一场没有繁文缛节,不分宾主,无需客套的同学式的喜悦和狂欢。在酒店,在孟华家中,畅叙说不完的话题,舒心的酒干了一杯又一杯。看到孟华夫妇精心经营、温馨舒适的小家,我们由衷地笑了。这是放心的笑,满意的笑。我在翌日告别齐市、继续北行的路上,感慨系之,且行且吟,得《孟华、徐颖四字经》一首,用以表达对他们夫妇二人的谢意:
徐颖孟华,真的那啥。
同学情义,无减有加。
齐市之行,安排不差。
夫妻二人,表现甚佳!
起早贪黑,忙上忙下。
“完美”烤肉,吃完都夸!
齐市一绝,名盖天下!
二人世界,温馨小家。
自身建设,两手都抓。
孟华乐此,大家羡煞!
今日一别,心如猫抓。
惜别之泪,险些流下。
孤君吾弟,从此天涯。
唯愿今后,经常回家。
兄弟姐妹,乐乐哈哈!
同样的盛情,在我们到达加格达奇时,几乎是又重现了,且绝对是意外的惊喜。本来,我们奔加格达奇来,是要给在此地工作三十二年的张恩国同学一个惊喜的。可这厮不巧因事外出了,聞此我们多少有些沮丧。未承想,在这里巧遇一批司明跃的学生,是当年他在白城林校执教时的学生,他们大多是毕业后分配到林区工作的,已经在这里扎根立业。听说老师来此,他们特执弟子之礼,设下盛宴恭迎。司兄得意幸福之状自不待言,我等亦借光分享了一次师道尊严的礼遇。这些已是近五十岁的学生们,纷纷争着给司兄敬酒,那种淳朴,那种真诚,令人感动。司兄也是来者不拒,有敬必干,很快就进入醉的境界。我在一旁看着,心亦醉了。
午后,在与学生的依依惜别中,我们继续赶路,目标为根河。汽车在大兴安岭北部疾行,这一段还没通高速公路,路面时窄时宽,忽高忽低,且多弯曲。老明子一路驾驶,稳把方向,操作自如,根本看不出是个女司机。只是在夜间行驶的几个急弯路段,因速度未减,让坐在车后的我和亚平捏了一把汗!
到根河已是夜里近十点,我们找到事先网上预订的旅店,吃饭安歇,一夜无话。
经了解得知,根河,是蒙语“清澈透明的河”之意。它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有中国最冷城市之称。年平均气温零下五点三度,极端低温可达零下五十八度。天啊!多亏我们是夏天来,这里目前的温度是零上二十五度,正是避暑的好时节。
离开根河县城,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挺进。呼伦贝尔大草原果然名不虚传,这里地广人稀,阔野平畴,汽车行进在宛若青罗带的柏油公路上,任清新的风吹拂着我们的面庞,我禁不住透过车窗,贪婪地向公路两旁张望。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绿毯似的广袤草地上,牛羊在悠闲地吃草,间或有牧民点点的毡房在眼前掠过。忽然,一片金黄的花海映入眼帘,一片又一片,连绵无际。几乎是同时,两辆车停了下来。这样的景色怎能轻易错过?走近花海,一看,竟是油菜花啊。这样的景致过去只有在四月江南才能看到。没想到在北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还能看到如此浩瀚的油菜花海,其广博,其深远,其气势,其壮美,是江南的油菜花田所无法比拟的。七个人纷纷拿出相机、手机,选景拍照,喀嚓喀嚓摁动快门的声音频速而欢快,再来一张,再来一张,简直是美不胜收!
一路风光,一路欢笑。这是真正的游花逛景,胜似以往的走马观花。我们充分发挥自驾的优势,哪里有好景色就在哪里停车。美景就是停车的标志,身不由己是因为景色太美。秀色可餐,不,秀色尽餐。自然的秀美景色竟然使今天的午餐都显得无足轻重,整个上午摄入眼中的万千华美景物,难道已让我等餍足了?
穿行在大草原的天然画廊,饱览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美画卷,我的心醉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人人都耳熟能详,然而此时,置身于真正的大草原,唱起这首歌,那种感觉,那种体会,是以往那种抽象、形而上的理解所达不到的。
一天的画中游,沉醉其中,不知夕之将至。约晚五时,我们来到一个叫恩和的地方。
恩和,隶属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它处于额尔古纳河以东、大兴安岭以西的中俄边境线上。这里有三百多户人家、两千多人口,百分之四十八的居民都有俄罗斯血统,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大部分人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游人来到这里,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异国风情。据古文献记载,这里被称为“鞑靼”,居住着蒙古族的先祖。
整个恩和乡面积不大,其实就是一个小群落。居民建筑都是俄式木砌房子,当地叫“木刻楞”,就是大小不等的小木屋。走在这里,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腥和牲畜粪便散发出的混合气味,很是不爽。我们在一家华俄后裔开的旅店住了下来,因为这家小院里刚好有三个小木屋,条件尚可,七个人住很是方便。晚餐就地安排在华俄后裔老大妈家,菜属俄罗斯风味,很有特色,我等享之甚是受用。喝到高兴处大家禁不住载歌载舞,尤其我和景春一直饮至凌晨三点,几欲达旦。
这是此行的第四天了。离开恩和,我们向额尔古纳市进发。珊珊说,那里有亚洲最大的湿地——额尔古纳湿地,也是中国最美的河谷湿地。湿地位于额尔古纳市郊。距市中心仅一点六公里。湿地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但见:湿地平缓开阔,S弯、同心岛、马蹄岛,几处经典景点点缀其间。清澈的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曲水环抱草甸,岸边矮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真是一片圣洁的净土。湿地与远处的农田和白云蓝天辉映,构成一幅柔美丰润的神奇画卷。
室韦,全称蒙兀室韦苏木,位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是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乡镇,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从它身边流过,河对岸是静谧的俄罗斯小镇奥洛契。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华人与俄罗斯人的后裔,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室韦口岸有一座中俄友谊大桥,为中俄两国共同修建。在这具有异国情调的室韦小镇,我们开始在岸上观光拍照,接着,乘游艇在额尔古纳河上由东向西游览,河水静静,对岸飘着俄罗斯国旗的奥洛契小镇更是静静的。
我们夜宿在距金河不远的一个叫阿龙山的小镇,因是路过,一夜无话。
第五天一早,我们告别小镇,经满归向漠河进发。满归属内蒙古自治区,辖区有著名的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属原始森林,风景独好,人迹罕至。伊克萨玛,是鄂温克(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语,“美丽宽阔的河”之意。整个一上午,我们穿行在原始森林这个大氧吧里,中午时分,如期感到漠河。张恩国的王姓朋友在城边迎接我们,他热情好客,帮助我们入住宾馆,安排午饭,盛情可感,真是祖国处处有亲人啊!
时间有限,下午,我们便在王大哥的陪同下,走了一个时辰的路程,终于抵达此行的终点站北极村。北极村位于北纬五十三度东经一百二十二度,是中国观测北极的最佳地点。有中国“北方第一哨”之称。作为界河的黑龙江就环绕该村缓缓东去。我们这次旅行的主题是一路向北,因此,“找北”是此行的终极目的。真是耳闻不如一见,只有来到北极村,才是真正找到了“北”啊!一进村,就有一块“神州北极”的石碑映入眼帘。再往里边深入,走过古驿站遗址,我发现有无数个“北”字分布各处,有的写在树上,有的写在石中。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所有名家所书的“北”字,就连唐太宗经典颜体“北”字也出现在这里,真是一饱眼福。我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赶紧将这些“北”字摄入镜头。沿小路再往北走,在黑龙江和一片树林之间,我们终于站在了中国最北点。嘻嘻,此刻我们是最“北”的人了。一般来说,游客来此地,都是慕名奔北极光来的,我们也存有此念,然而,由于季节不给力,我们此行终于无缘北极光。
带着兴奋,也带点遗憾,我们告别了北极村,回到漠河。晚餐在王大哥的精心安排下进行,且饮且歌,把这次向北之旅推向高潮。
回程自然还要经停加格达奇,因为那里有同学张恩国,不见不归。恩国自毕业后就只身来到这大兴安岭,一去就是三十多年,这兄弟历经坎坷,终成正果,现在官至加格达奇市人大副主任。久别重逢,握手,拥抱,欢呼,酒宴之上更是载歌载舞,伴随着即兴诗朗诵,欢声笑语,举杯畅饮,几欲达旦。
翌日早,恩国按当地习俗,安排我等吃上马饺子,喝上马酒,然后相送十里,依依惜别。自此,一路向北的七人行踏上归途,一路欢歌,一路故事。
途中,兴之所至,口占打油诗两首:
其一:归途偶成
龙江之水波连波,
我波过后百波折。
波波连着同窗情,
此波未过盼下波。
其二:累字歌
累,有缘千里相会。
累,亚平给我捶背。
累,孙明给我开胃。
累,珊珊使我心碎。
累,孟华使我宽慰。
累,恩国让我流泪。
累,哥姐千杯不醉。
累,世花老耀盼归。
累,接风过后不睡。
累,回家让我崩溃。
珊珊也诗兴大发,作《再赠“一路向北”》诗一首:
难舍昨日青春梦,牵手今朝北国行。
鹤城真纯孟华意,兴安豪迈恩国情。
呼伦贝尔慕鸿雁,额尔古纳踏歌声。
一路向北千里路,金缘再定北极星。
有好事者闻听“一路向北”之事,欣然有感,并为此行命笔作结云:
晓东君一行七人此番向北之行,开80.1班(東北师大中文系八○级一班)之先河,堪称毕业三十多年来一个盛举。此行全程历经七日,行程五千,横跨两省一区。一路尽赏草原美景,饱览森林雄姿,领略中俄风情。七天里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日夜兼程,斯乐无极。更有途中走朋访友,呼朋引类,把酒欢歌,无所不享其极!
班中更有高论:
此番七人一路向北,开启吾班聚会史上又一新篇。它起码有如下收获:锻炼了干部,凝聚了队伍,探访了亲人,结识了新友,陶冶了性情,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情感,拓展了视听,开阔了心胸,强健了体魄,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打造了品牌,扩大了影响,展现了希望,重振了班威。
班级老大严涛兄有感于一路向北之举,亦欣然填词一阙为贺,现抄录在此,作为本文的结束。
好事近·为七君子游北疆作
一路向北行,七日返抵春城。三男四女无恙,亢奋留余兴。
锦绣河山尽饱览,觞咏俱似梦。唤醒同窗亲朋,切莫负此生。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