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温暖能久留

2018-05-14 16:06李昌森
中华魂 2018年5期
关键词:送温暖心系人心

李昌森

天寒地冻挡不住下基层送温暖的脚步。把解决困难群众和困难企业现实问题作为重点,南通市5.6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纷纷深入社区、敬老院、五保户和困难群众家中,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2月12日中国江苏网)

数九寒冬,温情浓浓,江海大地热流涌动。“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一到过年,首先想到的是底层一线的老百姓、家里有困难的群众和老党员、老劳模,此举温暖的不仅仅是少数被慰问对象,并且波及到整座城。为官者心系群众,心系困难群体,既是一种情分,也是一种责任。送温暖带有时节的特点,但不是应景式的,不是一时、一阵风的事,应该成为各级工作职责之一,成为新时代的新常态。基层暖,人心暖;人心暖,江山固。逢年过节送温暖是需要的,但还局限在只是一时的。因为慰问,所以温暖。只是“慰问走我也走,温暖何时能持久”?

要有温暖的标准。温暖不温暖,不光凭自我感觉,而是有严格标准的。现阶段的标准就是十九大提出的“全面高水平小康”。“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对象看,“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尤其要让贫困线以下的人暖起来。二是从内容看,不是单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包括收入、消费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都要达标。“高水平”就是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質的要求,是从“有得吃、有得花”向“吃得好、活得好”的转变,是从满足一般的物质文化需求向美好生活的转变,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向“强富美高”的转变。有了温暖的标准,才有温暖的质量。

要有温暖的制度。温暖要持久,制度是保障。要让温暖在基层常驻,不是送几袋米、几桶油、几件衣的事,也不是送个红包就能彻底解决的,要有制度。有了制度保障,就少了“慰问来了像过年、慰问走了还依旧”的尴尬。以失能养老为例,面对南通比全省、全国提前一步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任务十分艰巨的现实,市里出台了“照护保险”,这一险种对失能老人照护全覆盖,让这个本人头疼、子女头疼、社会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已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不但温暖了失能老人的心,也温暖了这个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劳有所得、不得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制度的完善,残疾人培训就业、自食其力制度等,与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相伴相行,温暖常驻有了定盘的星。

要有真挚的民生情怀。标准和制度都是人制定的,最终还要靠人去落实。对民众的感情决定落实的成效。“民之痛疾而或懊休之,其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有了这份情感,才能温暖人心。1994年,陕北老农吕侯生患了骨髓炎,在当地花了好多钱也没治好,便冒昧地给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信求援。不到半个月,就收到习近平寄来的500元路费,请他来福州治疗。治疗期间习书记几乎每天都去看望,不但自己掏钱支付了医药费,病治好后又给了2000元生活费。“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列宁)你敬民一尺,民敬你一丈;你敬民一分,民敬党十分。温暖沉下去,威信升上来。带着感情去体恤民情,真心实意去关爱民忧,换回的则是民众不离不弃的支持和连绵不断的拥戴。

猜你喜欢
送温暖心系人心
心系社区心怀大爱履职奉献
自由
最冷不过人心,最暖也不过人心
童心向党 心系祖国
寒梅(新韵)
《万众一心/心系武汉、心系湖北、心系中国》系列
送温暖献爱心
漫画哲理
“送温暖”也要多些精准性
心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