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每到岁末年初,都会组织一些送温暖的活动。然而据笔者观察,一些单位在送温暖活动中往往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大多是“标配”的一袋面、两桶油或若干慰问金,基本上千篇一律,既没有特色,也没有新意,看似是困难群众过年过节生活必需,但却未必是群众真正期待的。这样的慰问,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少基层干部和困难群众呼吁,“送温暖”该换个思路了。
“送温暖”怎样才能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笔者以为,“送温暖”也要多些精准性。各地各单位部门在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不妨换个思路,在“送温暖”时一定要先到群众中去“问需于民”,把准群众脉搏,科学选择“送温暖”的内容。除了送钱送粮油米面,更要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根据具体对象的特点,着力在指方向、带路子、送技术上下功夫,为困难群众量身打造脱贫脱困的门路和措施,不断提高其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立足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构建起一套完備的帮扶机制,统筹相关部门联动起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扎实服务,使“送温暖”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节日暂时脱贫,节后继续贫困”的恶性循环。真心期盼今年的“送温暖”活动能够多些精准性,掀起一股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