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别字“无处可逃”

2018-05-14 12:44王小凤
知识文库 2018年5期
关键词:字旁错别字识字

王小凤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但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错别字现象。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学生使用错别字到了高峰期。本文结合学生错别字的类型和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从疏导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形式多样,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少写精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个层面提出了纠正错别字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自从实行新课标以来,由于一年级大量识字,二年级写话、写日记,学生用字的练习机会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使用错别字的频率也大大增加。到了三年级,学生使用错别字到了高峰期。随手翻开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本文主要针对学生作业中错别字屡见不鲜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教学建议。

1 疏导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我十分欣赏这位教育家的做法。其实,孩子在老师指出他写的错别字之后,心情就有所紧张,这时候,你再雪上加霜地进行批评、指责,甚至嘲笑,学生的心理负担就更重。此时教师如果能运用“宽容的、理性的”态度走近他们,提醒他们看看自己的错别字错在哪,找出根源,再引导他们进行记忆,然后试着运用修改的字组词说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宽容的、理性的”关爱下,心情轻松,记忆就深刻,错字再犯率就降低了。

2 形式多样,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字写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1 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

小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比如,关于“棵”和“颗”字的用法,以前我曾多次告诉过他们: “棵”字,是计‘算植物的量间,如一棵桃树、两棵白菜等;“颗”是计算某些圆形或粒状东西的量词,如一颗珍珠、一颗黄豆等。可是,这一次作文写植树活动,全班很多同学都将“一棵树”写成“一颗树”。这是个问题,我想了想,这样对他们说:“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要求默写苏轼的两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板书)同桌的试卷发下来以后,我发现老师在这个题目旁批着‘苏轼敢情是这么死的,我觉得很奇怪,老师怎么写这么一个批语呢?于是我一定要借他的卷子看看,他开始不肯,后来禁不起我软磨硬泡,只好给我看了。我一看,原来他把‘日啖荔枝三百颗错默成‘日啖荔枝三百棵(在‘颗字上方板书‘棵)了。我的天啊!苏轼一天吃三百颗荔枝,胃口已经够大的了,而他竟要苏轼一天吃二百‘棵树结的荔枝,怪不得老师要说苏轼敢情是被荔枝撑死的。你们瞧,一字之错,丢了一分不说,还谋杀了苏轼,真是可悲可叹啊。”学生哈哈大笑。从那以后,班里的学生,我很难看见“谋杀苏轼的凶手”了。

2.2 课堂是阵地,引导是关键。

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有些教師过分重视人文性,特别是在许多有示范作用的公开课上,教师也只是带着学生在课文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后,最后象征性地指导学生写一两个生字,蜻蜓点水,做做样子,走走程序,到了中高年级的课堂上,有时甚至连样子也不做了。殊不知,课堂才是学生识字的主阵地,教师的引导才是学生学好生字的关键。

2.2.1让字词教学实现“短平快”

三年级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渐由以低年级的识字为主过渡为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为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识记字词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的字词教学必须体现“短平快”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注意一些易写错的字词,并进行积累词汇的方法指导和能力、习惯的培养,这是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前提。

a、识记生字时的“攻破堡垒”策略。一篇课文的生字,大多数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有些生字,或者结构复杂笔画繁多,或者有与其它字易混淆的部件,才有必要花时间指导。而这种指导也应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主辨析”为主,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哪些字易写错,并在易错部位加圈,以备抄写时引起注意,也可当场把这个字书空、默记。这样,重点突破,防患于未然,学生抄错字、记错字的情况就比较少了。

b、积累词汇时的“知其所以然”策略。老师们一般都很重视让学生积累词语表中的词,常会让学生反复抄写和听写。其实,词语表中的很多词学生已在平时掌握,陌生的词大多又是由熟字组成的,学生弄懂了局部字义和整体词义之间的关系,也就记牢了整个词。所以我一般不让学生把所有的词语都抄写几遍,而是让学生看词语表中的每个词一一想过来:这个词为什么由这几字组成,想不通的提出来讨论交流,让他们以想代抄。如有学生问:“‘眼花缭乱为什么是这个‘缭?”我让学生查字典知道“缭”的意思是“缠绕”,因为“缠绕在一起,所以很乱”,这样一想,整个词也就会写了。理解的记忆比机械抄写花时少,效果好。

c、复习时的“有的放矢”策略。我发现:一些错别字在学生群中有共发性;学生一旦写错了某个字词,若没有特别的方法帮助辨析,没有特别深的刺激,他们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错下去。所以每当期中、期末复习时,我会布置一个作业:把半个学期来,自己所有作业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摘录到本子上。我再从收上来的作业中,挑选常见的错字别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集体辨析、记忆、抄写。这样做比多次“地毯式”抄写、听写效果好。

2.2.2让词汇积累的视野更为宽广

汉语言中词汇量远远大于字汇量,学生掌握了字并不等于掌握了由这个字组成的一系列词,而我们让学生识记的,仅仅是词语表中的词,以致在口语中已会运用的词,写下来常张冠李戴成为别字。所以拓展学生积累词汇的视野,是减少错别字的保障。

2.2.3让思辨进入词汇运用过程

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写时对字义不假思索,对字形不及细辨,脑中出现一个模糊的印象就写。教会学生理解地记忆,思辨地运用是减少错别字的关键。

a、“据义定字”的策略。如一次,学生问:“老师,‘江山多娇的‘娇是女字旁还是马字旁?”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女字旁的娇可以组哪些词?”学生回答:“娇气,娇贵。”“娇生惯养,娇嫩。”“娇美,娇艳。”我又问:“那么马字旁的‘骄能组哪些词呢?”“骄傲,骄横。”我最后问:“祖国的江山是娇美还是骄傲呢?”“娇美!”差不多所有的学生答道。我说:“遇到两个字不知道该用哪一个的时候,看哪一个字的字义和词义相符合来确定,如果不知道字义,可以先给这两个字分别组几个词,从而推想出这两个字的意思。”这样做初时比较花时,但学生对字词的记忆深刻。经常进行据义定字的练习,能让学生养成思辨地运用词语的习惯。

b、“据形旁定字”的策略。如教“祷”一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我讲了古人用祭祀向神明表示虔诚,与迷信活动有关的一些字都是“示”字旁,如:神、礼、祥、福、祀……与穿着保暖有关的都是“衣”字旁,如:袍、衬、衫、补、被……学生再写这两个偏旁的字就很少错了。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归类过一些形旁和它所表的意思,如:和编织有关的绞丝旁,和身体有关的月字旁,和玉有关的王字旁,和时间有关的日字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偏旁,区分形近字。

2.3 复习是后盾,字典是朋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种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为了战胜遗忘,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如同音字组成词语放在一起听写,让学生区分;形近字放在一起选词填空等等。还有,一些常出现的错别字,虽被纠正多遍,可为何有的學生仍错呢?原因是有些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不求甚解,既不查字典,也不请教别人,对错别字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字典是学生学字的工具书,是帮助学生打开识字大门的钥匙。根据教材特点,我及时教会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让学生与字典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学生在上课或作业时,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会的或记忆不清的,随时查阅,弄懂字的意思及用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觉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又减少和纠正了错别字。

3 少写精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

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依然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这不仅是语文学科应注意的问题,也是每个学科应重视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意识,营造一个纯净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还是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让错别字“无处可逃”。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实验小学银溪校区)

猜你喜欢
字旁错别字识字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开开心心来闯关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乔”字娃娃变戏法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