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功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原区委常委、区农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武炳光多年未受提拔导致心理失衡,荒谬地以受贿来补偿心理失衡,收受他人财物400多万元,受到法律严惩。他说:“接受项目老板的钱物,似乎感到一种安慰和补偿,好像从组织那里没能得到的,在其他渠道也能得到补偿,以至于在一条罪恶之路上越走越远。”(2月27日《检察日报》)
领导干部心理失衡是腐败诱因之一。从近年查办的大量案件来看,领导干部因心理失衡而产生“补偿心理”,丧失党性原则,底线失守,结果同武炳光一样,落得个“家庭支离破碎,人生残缺不全”的下场的案例不在少数。湖南省常德市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卢武福,作为一名曾经的援藏干部,艰苦环境的锻炼,吃苦耐劳的考验,本应成为卢武福的一笔精神财富,但卢武福却觉得自己吃了亏,应该要补偿回来。为此他放纵自己,大搞权钱交易,追求奢靡享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这些人之所以出现心理失衡,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当年在党旗下的宣誓,放松了党性修养,导致理想信念滑坡,奉献意识弱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走上了腐败的道路。心理失衡是产生攀比享乐思想的“催化剂”,是贪官自毁的“拐点”。心理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党员干部的盲目攀比,他们不是与先进典型比奉献,而是与他人争职务的高低;不是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而是与老板商人比金钱多少,在比官职、比安逸、比富有、比阔气中,比出了失落,比出了怨气,使心态越比越不平衡,最终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政治损失经济补”“仕途损失金钱补”,不择手段捞取钱财,来获得“补偿”,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把当大官发大财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迷恋权力和金钱,贪图享乐,盲目攀比,势必会造成心理失衡,做出丧失党性、违背原则的事来。如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追求,甘守清贫、夙夜在公、廉洁自律,他们就一定会心无杂念,一心为民,只讲奉献,不求索取。领导干部心理失衡是危险信号,只有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修练内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才能根治这种人的“心理失衡”症。
党的好干部、党员好榜样,已故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燕振昌,在任村党支部书记44年间,无论在任何環境和情况下,始终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服务群众、造福乡里作为毕生追求,带领群众把一个昔日的贫瘠村建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把一个“十年种地九年荒”的贫困村变成了长葛市第一个亿元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燕振昌心里从未有过不平衡,因为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家乡人民。
曾记得一位离休老党员说过这样一番话:领导干部要多到这两个地方看一看,一个是贫困家庭,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后,你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富有者,你还会为没有早日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产生愧疚;另一个就是监狱,去看看囚犯的生活,你就会知道,金钱再多也没有用,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这两个地方经常看看,你的心里就会平衡许多。朴实的一番话,告诫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民一心干事,要心有底线严守规矩,这样心理才不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