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外的情感引导

2018-05-14 18:31万文忠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外特征美的

万文忠

课内的语文教学须同课外的学习活动兼顾,因为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课内的延伸,因此,语文课外的情感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课外的情感引导须包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两方面。

一、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谢朓从亭台轩榭的自然风光,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说的是由于被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连酒都不想喝了,足见自然美有着何等巨大的感染力,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强调了引导观察大自然,却相对地忽视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一讲到描写景物,就是描摹对象的形、声、色、态,似乎只要把这些东西复制下来,就必定会是好文章,其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能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的形、声、色、态固然很重要,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作家描写自然景物并不是客观的临摹,而总是包含着作家独特的感受。朱自清写《春》,说“春天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红”字就很富于主观感受的色彩。春天来了,太阳就变得红起来了吗?冬天的太阳就不红了吗?因此,这个“红”不是单单写颜色,它包含着作家在明媚的春光之中那种温暖热烈的感受。有没有独特而富有新意的感觉,正是衡量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我认为不仅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而且要引导他们在观察感受的同时,尽可能地去体验由此而引起的审美感情。例如观察秋天的田野,要引导学生去领略丰收田野的美,并且要激发他们认识劳动的伟大,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产生愿为振兴家乡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激情。为了使他们的审美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我们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对象的审美特征,适当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由杨柳的不择环境随处能茁壮成长联想到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甚多的品质及其顽强的生命力;由松柏的长青可以联想到永恒无私的友谊;由滔滔的云海可以联想到人的宽广博大的胸襟……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通过它可以加深情的体验,扩大体验范围,而情感的体验之所以必要,又是因为通过它,可以使学生更牢靠更深入地把握對象的审美特征,从而在表情达意时更加流畅。

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掌握

我们往往强调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要抓客观事物的特征,但是却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能够准确、客观地说明一个对象的特征,可以是一篇成功说明文,但是绝不会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小说。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常会感叹,作文内容、题目、谋篇布局都不错,但是却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没有动人的情感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什么?因为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仅仅是纯客观的,依样画葫芦似的把看见的人和事写下来,他们心目中并没有情感的波涛,没有美的感情。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不仅仅是静观默察,抓特征,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把握社会。必须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掌握,因为这是作文最根本的源泉。从情感上去把握社会生活,首先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平凡事物中开掘深刻的情感丰富的主题,使立意富有时代气息,又有思想深度。当前就要引导学生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主旋律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表达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备的佳作。

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是一个审美经验长期沉积的过程。无数次对文章之美、自然之美和社会生活的审美掌握的结果,才会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感,并不断向高一层次发展——发展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笔者愿为此进一步的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课外特征美的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打破平衡
抓特征解方程组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