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益智”的“益智区”

2018-05-14 18:23高俊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益智玩法创设

高俊

幼儿园的各个游戏区中,益智区可能是最让老师伤脑筋的区域之一——花费大量心思,在网上搜索,去淘宝购买,自制大量的益智类玩具,到头来,还是得不到孩子们的青睐。甚至有的老师开玩笑说,益智区到底是培养了孩子还是锻炼了老师?从老师和孩子的双重角度分析,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1:孩子不会玩,因为教师创设游戏的目的性太强

很多老师对游戏的目的性比较在意,觉得益智区就应该以培養幼儿的思维、想象、认知等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游戏的创设过程中,过分在意材料的目的性,如大班老师希望通过益智区让幼儿掌握知识,比如涉及声、光、电、平衡等物理经验,还有数概念等。材料设计比较复杂,追求外观的高大上,好像不能提高幼儿智力水平的游戏就不能称之为益智游戏。所以,孩子们觉得玩益智区很难,动了一番脑筋也不会玩,参与兴趣就不浓了。

原因2:孩子不愿玩,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挑战

当前,幼儿园益智区的很多材料是高结构成品,看起来好看,但操作比较单一,比如电动玩具,只要开动开关,就会发出声音等,对于孩子的操作要求反而不多。所以,尽管益智区的材料看起来琳琅满目,能够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并不多,甚至孩子们更愿意去随意摆弄一堆五颜六色的瓶盖,也不愿意去选择益智区的材料。

原因3:孩子不敢玩,因为游戏变成了教学的缩影

由于精心设计了游戏内容,也花很多心思准备了材料,在益智区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往往高控,生怕孩子不会,一遍遍指导、讲解,再重新游戏。游戏变成了另一种教学。过于“严格”的益智区让孩子不敢去大胆摆弄、操作材料,生怕不小心碰坏了,或者做得不对,老师要来纠正指导。渐渐地,孩子们在心理上也失去了参加益智游戏的快乐和愉悦。

那么,怎么提高孩子们参与益智区游戏的兴趣?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我认为,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不为“益智”的“益智区”。

调整1:游戏主题自己找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益智区的游戏主题,包括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如找座位;从主题活动中生成益智游戏内容,如开展主题活动《我生活的周围》时,生成益智游戏“车牌设计师”;从节日中寻找游戏点,如元宵节开展“数元宵”游戏等。

调整2:游戏材料自己选

教师可以设置低结构材料资源库,师生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低结构材料,鼓励孩子根据游戏需求,自主选择低结构材料进行游戏,如运用扑克牌开展“比大小”益智游戏,利用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瓶盖开展“益智棋”游戏。选择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游戏的主人,积极动脑,学会选择、运用、比较、对比等多种方法开展益智游戏,这其实就是益智游戏要达成的目的。

调整3:游戏玩法自己定

材料可以是多样投入,而玩法更是可以千变万化。教师不应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统一去要求游戏怎么玩,材料怎么操作,而应鼓励孩子多探索一物多玩,挖掘材料的玩法。

总之,摒弃以“益智”为目的创设“益智区”,相信幼儿,还游戏给孩子,就能为孩子开拓一片真正的发展天地。

猜你喜欢
益智玩法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益智主题乐园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益智大比拼
向时尚ICON借衣之“花”式新玩法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