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培训模式创新

2018-05-14 17:29刘骏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培训模式

提 要 汉语国际传播的重心正逐步从在国内教授来华的国际留学生扩大到派遣汉语教师到世界各地传授汉语言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在非汉语环境下受教、学习和使用汉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有特殊的要求。培训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已成为解决“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瓶颈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以美国为例,根据对美国志愿者教师的问卷调研和实地考察,阐述了A+这一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国际汉语教师及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师交融的5P培训模式,包括内容点拨、教师精讲、案例分析、模拟练习和成果展示等内容。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理念;培训模式;问卷调研;实地考察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014(2018)06-0032-10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180604

Abstract The mode of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transforming from teach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o send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of training teachers and teacher trainers in a dynamic setting based on the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eacher training (APLUS). This new framework is situated in non-Chinese contexts where Chinese is a foreign language as opposed to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y bring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this framework focuses on the applied side of the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linkage between cultures. Within this framework, a training model (5P) was designed based on two sets of data: An online survey among guest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follow-up field study. This model brings together teacher trainees and teacher trainers to engage in the analysis of authentic cases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CSOL).

Key words TCSOL; training framework; training model; survey; fieldwork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断高涨。2014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就已达到1亿。汉语国际传播的重心正逐步从在国内教授来华的国际留学生扩大到派遣汉语教师到世界各地传授汉语言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许琳2006,2007;章新胜2005),而且,很多派遣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Peng 2016:123~140)。随着这一重心的战略性转移,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存在大量缺口已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主要瓶颈,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检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发布的三大标准的可行性,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方案,笔者受国家汉办委托从事了3项研究:(1)对赴美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2)在美国实地考察,深入教师课堂进行观摩,访谈校长、住宿家庭及志愿者教师;(3)在此基础上提出A+的理念并据此设计实施了5P赴美教师培训项目。前两项在实际调查基础上提出国际汉语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项是对该问题的思考及提出的对策。调查是在美國做的,虽然国际汉语教师在其他国家碰到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我们认为A+理念和5P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一、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2010)对赴美志愿者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从事中小学教学,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在高中任教。由于美国中学(尤其是高中)学生背景复杂,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差异很大,这些都给赴美志愿者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此外,有一小部分志愿者教师从事跨层次教学,这就需要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估手段、大纲设计等方面都要有经验或接受过培训,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此外,志愿者教师还有其他职责。比如:(1)与教学相关的职责(选择或自编教材、自制教具、自选教学辅助材料、负责IB课程和AP课程,以及参加各种教研会议等);(2)与学生相关的职责(学生管理、学生小组学习、学生兴趣辅导);(3)与文化传播相关(介绍太极、剪纸等中华才艺,举办文化讲座和表演等)。显而易见,赴美教师志愿者需要成为多面手,他们的职责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正常教学工作范围。

调查结果显示,一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课堂管理知识,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和心理素质,要相当了解所在国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具备教学法知识、中文语言学知识、外语技能,还要初步掌握二语习得理论,并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被调查者认为国际汉语教师还应具备一些其他素质。例如:热爱祖国、热爱汉语教学事业;能吃苦耐劳,有独立精神,有爱心,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当然,许多被调查的志愿者教师认为个人生活适应能力也很重要,如要会驾驶、会做菜、身体素质要好等。

调查结果表明,赴美志愿者教师认为他们应该具备五大基本素质:(1)课堂管理知识。由于文化差异,美国的课堂与中国的课堂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不仅是对来自中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就是对美国本土教师来说,课堂管理技能也是教师成功进行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对美国文化了解不够,对美国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了解不够和准备不足,志愿者教师必然会在课堂管理环节上出现种种问题。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课堂管理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师最主要的基本素质。(2)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由于志愿者教师身处异国他乡,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有助于他们在国外结交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3)心理准备和心理素质。志愿者老师远在他乡,难免会有孤独感,对生活、工作环境的不熟悉会引起各种精神压力,这些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4)对所在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有对对象国的文化,包括社会的大文化和社区、学校的小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志愿者教师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游刃有余。(5)教学法知识。志愿者教师所面对的是与国内学生完全不同的群体,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与中国学生完全不同,因此志愿者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的放矢,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教学法知识以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中文语言学知识、外语技能、二语习得知识与高科技技能都是志愿者教师成功进行教学的保障。虽然这些不如前面几项重要,但是具备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志愿者教师更好地教学。此外,志愿者教师还提到了热爱祖国、热爱汉语教学事业、能吃苦、有爱心、会驾驶、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等素质。

许多志愿者教师认为,到达岗位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教材。超过一半以上的调查者对他们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满意,可是他们得花许多时间备课、制作课件。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相关的教师用书、网络资源和辅助材料。此外,他们还希望教材的编写者可以提供更多形式、更切合教学实际的课后练习和测试题。教师们认为大多数教材缺乏很好的辅助资料,虽然有的教材配有辅助资料,但还是缺乏趣味性。另外,志愿者教师也希望教材可以采用双语,用英语对相关句型进行讲解,而不只是单纯地将对话进行翻译。教师手册最好也采用双语。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里为了和学生沟通,免不了要适当使用英语。

调查发现,赴美志愿者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學后反思出国前的培训,认为最需要培训的是课堂管理、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对这3项的选择远远超出了高科技技能、中文语言学知识和二语习得知识。课堂管理一直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关键。首先,美国文化鼓励个性发展。美国的学生,尤其是进入了叛逆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这就造成了美国课堂的复杂性。这与中国课堂的情况显然不同。中国的课堂里大多数学生会考虑大家的利益,尽量避免做出影响全班的行为。但在美国课堂,学生更关注自己的需要,不会考虑是否影响他人。其次,美国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真的喜欢中文而想学习中文,有的是因为父母的劝说或者逼迫而选择中文课,有的是因为学校的原因,还有的是根本不知道原因就随随便便找门课上了。因此美国的中文课堂与中国的对外汉语课堂不同。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明显。而在美国的中文课堂,学生学习目的混杂,学习动机不一。以上这些原因增加了美国中文课堂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课堂内状况不断。这就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赴美志愿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切实体验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急需课堂管理方面的培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国际汉语教学法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面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尽相同。正如上面所讲,美国学生个性强,需求不同,学习的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法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志愿者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志愿者教师认为自己在了解和掌握教学法上是有欠缺的,这需要在岗前培训时强化并在岗中培训时细化。此外,志愿者教师还希望培训内容方面能包括观摩其他教师的实际课堂,强化具有动手能力的中国文化和才艺培训。如学编中国结、学打太极等;希望多请一些有实际海外课堂管理经验的教师以及有经验的优秀志愿者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希望学会编写教学计划;等等。

调查还发现志愿者教师在与美国同事交往及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虽然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但按大类分不外乎以下几种:(1)文化方面,如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中美教育体制和管理理念的差异,以及语言沟通上的困难等;(2)管理方面,如教学课堂管理、与同事工作上的相处和教学衔接、对教学程序的熟悉和适应、对学生管理方式不同,以及对考试的观点不同等;(3)人际关系方面,如教师间、教师和领导间、志愿者教师间的相处等;(4)教学资源方面,如没有固定的教室、缺乏教材和教具、缺乏电脑和打印设备。处理不好诸如此类的事会造成同事间产生摩擦,交流上出现问题。产生这些困难与挑战的原因,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1)文化差异;(2)语言障碍;(3)学校方面对汉语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4)前后工作衔接不好。

(二)实地考察访谈

在网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美国俄勒冈州、俄克拉何马州和俄亥俄州走访了30多所小学、初中和高中。除了听课,还对国家汉办派出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进行访谈,并与教师们所在学校的校长、同事、学生以及住宿家庭进行了交流。这次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国家汉办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解决办法,了解这些公派教师和志愿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课务要求以及学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了解这些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的住房条件以及和房东相处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沟通等问题。通过这次调研,笔者希望能够给国家汉办在选派人员、职前培训、岗中支持和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提出有依据的合理建议。

实地考察的结果与网络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国家汉办赴美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面临三大挑战:课堂组织管理、跨文化交际和国际汉语教学方法。下面用一些案例来说明这三大挑战。

案例1:课堂组织管理

小张在美国中西部一所高中担任汉语教师,今年他教授的班级里,学生们大都很活泼,也很好学,小张老师感到很开心。然而,他发现班上有几名学生课上表现不积极,测验成绩也很差,不仅如此,这些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其他同学聊天。有一天,小张老师点名批评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一改往日习惯,但是他们课堂表现却更差了,对小张老师的态度也没有以前好了。小张老师感到很无奈,觉得自己苦口婆心为了学生好,学生们却不领情。

案例2:跨文化交际

小李被派到美国的一个小镇做汉语志愿教师,寄宿在一户人家中。他的住宿家庭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天饭前都要祈祷。小李目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所以当他的住宿家庭家长邀请他一起在饭前拉手祈祷的时候,小李总是很不自在,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案例3:国际汉语教学方法

一位姓王的志愿者教师曾经在中国教过几年中学生英语,她在中国的教学方法主要靠讲解和练习,课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解词汇的搭配用法以及语法使用规则。前不久她被选派到美国一所初中来教授中文课。到了美国,她想继续沿用中国的方法,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她努力区分中英文的语言特征、分析它们的异同,借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资料。但是她发现许多美国中学生缺乏基本的分析英语语言的知识,比如有些学生连定语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她使用的很多对比分析的方法都是无效的。王老师感到特别困惑,周围又没人请教,这大大影响了她的情绪。(刘骏2017)

以上3个案例只是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的众多问题的一小部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因教师资源不足,有的教师跨校教书,路途耗时且疲惫不堪,影响了教学质量。更有许多教师因教学量不满、跨年级教书,出现了一人教多班乃至班班都不熟的现象。考察时感受最深的是大多数教师都是所在学校里唯一的汉语教师,他们遇到教学上的困难无人可以求助,有时教得不得法或毫无效果也没人提醒。出现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训不到位。岗前培训不切合实际,一些教师上岗期间孤单无助,遇到困难无人指导,最后使学了一两个学期的学生只会说“你好”“谢谢”和“再见”。另外,尽管赴美公派教师和志愿者住在房东家可以帮助其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很多赴美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和住宿家庭搞不好关系,并且由于心情不好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对国际汉语教师进行行前培训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但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内容的重点应有所调整,委派程序也应有所改進。

首先,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内容需要调整完善。要加大课堂管理、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及技巧培训,相对减少中文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内容,或将其作为选派条件,而不作为培训内容。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自己目前所具备的汉语知识已经足以胜任他们所进行的汉语教学,而提高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此外,我们要更新培训模式。赴美志愿者教师培训采用聘请专家做讲座的方式有一定效果,但缺乏案例分析和实际演示。调查显示,一线教师需要的是更实际、更具体的培训方式,比如观摩实际课堂等。由于条件限制,将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带到国外实际课堂去进行观摩是不太可行的,但是可以通过模拟课堂、观察评析实录课堂、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邀请有经验的志愿者进行经验分享等方法来实现。同时,我们也得考虑对国外接收学校的选拔程序。对国外接收学校的申请目的,以及志愿者教师到达学校后学校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如交通、居住、指导教师分配等问题,应该有一个明文规定,并最后落实到合同上。最后,我们必须加强对出国后的教师的管理,进行岗中培训和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国外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对出国后的教师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志愿者教师联系网和地域性的志愿者教师协会,举行地域性的志愿者教师座谈会(或网络会议)等,及时了解志愿者教师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及时的帮助。我们可通过志愿者教师协会监督美国校方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同时,我们可建立所在国所在区的国际汉语教师联盟和网上平台,以便促进教师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考: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新理念A+

目前,国际汉语教学已经把重心从汉语语言环境下教外国留学生中文的“对外汉语教学”转移到非汉语语言环境下教中文的“海外汉语教学”。如何应对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内涵及理念有新的理解,从而建立一套国际汉语教学的全新理念并将所有因素整合起来的宏观架构。国际汉语教学要想真正在国际上产生影响,我们必须把定位定到高处。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国际汉语教学和国际外语教学接轨,要吸取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帮助我们把教师培训做得更好。解决“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瓶颈的目的是让国际汉语教师能够具备在不同环境下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知识,从容上岗。根据网络调研、实地考察、培训尝试以及反复思考,笔者从宏观角度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新理念:APLUS (A+)。

A包含5个方面:(1)Applied(实用性)。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具有实用性,要保证培训目标的准确定位。(2)Accessible(易获得)。我们培训的各种模式必须是比较容易获得,包括教材、材料的来源和相关文化信息。(3)Authentic(真实性)。如果我们只是凭空想象一个案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没有出现,这种案例是没有真实性的,没有真实性就没有使用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从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实践经验中采集一些真正有用的实实在在的案例,同时我们的文化也体现在这个Authentic上面。(4)Assimilating(兼容性)。兼容各国的文化,要传播自己的文化也要理解对方的文化,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语言,还在文化方面也能够体现我们的和谐环境。(5)Adaptable(适应性)。我们的教师到各地教学一定要能够融入当地社会,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培养目标。

P包含5个教学培训环节:(1)Preview(内容点拨)。我们以前常用的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程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讨论一下。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用一种戏剧化的小品、屏幕的展示或者是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点拨一下要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对内容的好奇心。(2)Presentation(教师精讲)。我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家先准备一下今天要讲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的办法对这些问题及案例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精讲。(3)Problem-solving(案例分析)。其他情况下的教学有相同或者是相似的问题,这个时候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所讲的内容举一反三,对各式各样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4)Practice(模拟练习)。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讨论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接下来还要求教师有动手的能力,这就是课件设计。比如教师需要对家长或者学生进行调查,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出什么样的问卷比较切合实际,如果只能问3个问题,哪3个问题能真正反映或者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教会教师如何选择这3个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将通过课件设计等具体操作得以完成。(5)Performance(成果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或者是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由老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点评,并把前面一系列的活动融会贯通。

L包含4个方面:(1)Linkage(交融沟通)。教学的关键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语言与语言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不管怎么教、教什么,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培养有处理各种问题能力的教师上面。Linkage代表文化和语言的交融与沟通。(2)Learnability(可学习性)。代表学习的可接受性。以美国为例,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大部分是中小学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有限,如果我们讲解过多,他们的理解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要求,所以有时候他们出现了错误,纠正了也没有用,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说,当孩子们还没有到一定认知高度时,有一些错误和语法的讲解对他们来说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不会理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疑问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解决。(3)Localized(本土转化)。主要指本土化的社会环境、本土化的教师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本土化也是APLUS的理念之一。(4)Leadership(领导能力)。经过广大志愿者和公派教师的讨论,他们发现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所以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们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教学时,他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领导的才能。

U指Utility(实用性),是实用有效,我们做的事情要有用并有回报。具体内涵可用3个词来做解释。(1)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善于寻找资源)。一个国际汉语教师要知道去哪里寻找所需要的材料,去哪里询问需要解答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培训的时间再长,也还是有不全面的地方,培养教师查找网上资源的能力则是“授之以渔”。(2)U-turn(善于灵活变通),当你直走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拐弯,你想不通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其他的方面考虑,我们认为这也是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一个亮点:学会不断用新的方法来思考问题。(3)UPS(United Parcel Service)(追求省时高效)。也就是说要快速、高效、省时。如果我们每年需要外派5000名国际汉语教师到世界各地进行教学,但是我们每年只能培养200名教师,即使培养出的教师素质再好也不能满足需求。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要解决的是有效地在国外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能力的问题,而不是语言学本体知識的灌输。所以选拔学员时一定得有个门槛,所选派的学员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要有进入这行业的基本素质。国际汉语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汉语功底,外语也要好,学习外语的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化。

S包含4个方面:(1)Service(奉献精神)。一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具有奉献精神,要热爱这个事业, 要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2)Scalable(分层培训)。我们要考虑到培训的阶梯性。考虑在什么地方教、教什么样的学生、分几个层次、几个阶段,如果在培训中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的话,效果会更好。(3)Situated(因材施教)。培训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针对不同的对象,培训的课程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4)Sustainable(可持续性)。要有可持续性,我们的培训在宏观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层次的培训,对今后要教各种不同学生的教师的培训和各种在不同地区、文化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教师培训要有所不同。我们按照目的和需要来培训我们的教师,这样的话培训就会有持续性。

APLUS是一种培训理念。其目标是培训对象要能够从容上岗,培训的方式是精讲多练,培训的关键是要有前瞻性,培训的要求是实用性强,培训的准则是培养有奉献精神的教师。

三、对策: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新模式5P培训法

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结果不仅证实了岗前培训和岗中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说明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根据调研结果及上述思考,笔者设计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培训模式——5P教师培训模式,并带领在美国既有外语教学理论基础又有一线国际汉语教学经验的团队在北京白鹭园应用这一模式进行试行培训。通过为期四周两个阶段的培训(培训师的培训和教师的培训),26位担任助教的培训师学员和60位教师学员普遍感受到了5P的魅力。为了培养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5P主讲教师们在培训中使用了大量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和课程设计,使学员们体验了国际汉语教学的最新理念。5P培训将领域内的最新理论与教育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感受到国际上第二语言教学的最新理念,并能学以致用,为他们日后走上国际汉语教学讲台奠定扎实的基础。

5P培训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被培训者都感到5P培训很有收获或有收获。52位参加调查的教师学员中有95%认为此次培训很有收获或有收获。26位参加调查的培训师学员当中有80%以上认为此次培训很有收获或有收获。(2)有73%的教师学员认为这次培训计划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约70%的培训师学员认为这次培训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3)大部分教师学员认为5P培训中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教师主讲对他们最有益。培训师学员普遍认为案例分析使他们收益最大。(4)近五分之四的教师学员认为如果明年再举办5P培训的话,他们一定会推荐同事或朋友来参加。有多于五分之三的培训师学员愿意推荐他们的同事或朋友来参加明年的5P培训。(5)学员们普遍认为5P主讲教师所具备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亲和力及感染力。大部分学员同时还认为主讲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吸引他们的地方。

(一)培训的内容

具体来说,5P是5个教学培训环节的合称。这5个环节是内容点拨(Preview)、教师精讲(Presentation)、案例分析(Problem-solving)、模拟练习(Practice)和成果展示(Performance)。与其他培训模式相比,5P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有效性、相关性和实用性。这5个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1)Preview(内容点拨)。通过戏剧小品、屏幕展示或角色扮演来展示当天所讲内容,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对内容有好奇感。(2)Presentation(教师精讲)。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来引出主题,并精讲主题所涵盖的概念及理论。(3)Problem-solving(案例分析)。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对每一方案的可行性及利弊进行讨论,并最终寻找出最佳解决方案。(4)Practice(模拟练习)。通过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和课件设计来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员的具体操作能力。(5)Performance(成果展示)。通过模拟展示,让学员有机会分享各种课件设计的成果。通过主讲教师、助教及其他学员的讨论和点评,来强化学员对当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教学能力。

5P模式注重实用性训练,通过模拟课堂、戏剧小品、屏幕展示、真实案例、课程设计等接近实战的培训内容,具体、生动、细致而且全方位地展现了优秀的海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全景,使学员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合格的海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培训内容至少包括以下5个方面:(1)国际汉语教学的生源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学习动机等情况及与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2)适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符合当今国际语言教学理念的、与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3)处理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语言及文化问题的原则和具体应对策略;(4)如何处理在海外进行国际汉语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包括招生、大纲与教材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组织、测评与管理问题;(5)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如何与当地华人社区合作、如何与其他社区合作、如何与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合作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当地制度和法规传播汉语和开展汉语教学等。

(二)培训的重点及方式

评价一个合格汉语教师的最核心标准,是看其能否合理、流畅而又富有吸引力地进行汉语课堂教学——通常认为,这属于教学法的涵盖范畴。5P模式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其培训的核心在于使学员熟练运用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法进行汉语教学。5P模式的新颖之处在于:一方面5P模式所坚持的语言教学理念及具体的教学法更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在于其对受训学员的培训方式独特,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确实有收获,可以感受到脱胎换骨般的进步。5P模式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或语文知识,而是利用目标语言实现所需要的交际和沟通,语言学习应该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并通过精心的辅导纠正学员可能存在的错误,训练学员熟练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培训过程中,5P模式摒弃了一般培训中常见的专家讲、学员听的方式,强调真实操练,将以上对语言教学的理解生动地体现在每一分钟的课堂演练中。培训精心设计并选择了一些极有代表性的汉语教学案例。比如:如何尽可能地利用目标语教学(练习精简课堂语言、通过简单指令调动学生参与丰富的课堂活动),如何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设计“任务”(例如利用“机场接人”任务学习“个人信息”),如何合理评估非汉字文化圈中学生汉字掌握程度的问题(例如让学生在真实的宣传画册、海报、简历、网页等文字文本中找到必要的信息),如何设计游戏或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汉语语言规律(例如利用“组词排队”的游戏讲授定语从句的语序),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及例句预防错误(例如设计对比的例句使学生体会“走在大街上”“*学习在图书馆”“在图书馆学习”中的规律),等等。受训学员被要求在模拟课堂教学中亲身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训教师必须指导受训学员模拟实践,指出其长处及不足。

(三)培训的管理及运作

5P模式对培训团队有很高的要求。培训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国际汉语教学经验,同时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准备充分、积极热情、事业心强,以保证5P培训的管理和运作匠心独运、与众不同。第一,培训以班级为单位,在每个班级中都设置助教及观察员(助教及观察员事先受过5P团队的专门培训)。助教主要职责是协助培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辅导学员完成作业及协助指导学员完成模拟课堂的准备,同时对培训过程提出建议;观察员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培训过程中的课堂情况,包括學员对案例的处理、培训教师的指导,同时汇总学员对培训形式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助教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效率;而观察员则为培训团队提供了真实、具体的课堂实录及反馈信息,这对培训团队了解学员情况、调整培训安排极有帮助。设置助教和观察员在框架上保证了培训团队与学员间的互动,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第二,培训内容能实现实时的动态更新。5P培训通过设置助教及观察员,为学员提供了常规的、正式的发表意见及建议的渠道,同时也为培训团队实时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些使得培训团队可以针对性极强地随时调整培训形式及内容。培训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目标鲜明而且真实。第三,培训团队在培训内容之外,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系。限于时间,培训不可能囊括海外汉语教学中的所有具体问题,培训团队在培训以外要提供大量的体现5P理念的案例、大纲、对教师标准的解读等方面的材料支持。

(四)培训模式的特点

5P模式不但包括汉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包括如何使受训学员迅速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培训方式。5P 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培训模式,即同时培训两个不同的对象,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复合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灵活。多元培训模式与单元培训模式相比当然要灵活得多,可以应对多层次的培训任务。(2)师生协作。一改传统传授双方身份分明的做法,使一部分学员受训之后也转变身份成为培训者,大部分的培训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协作完成的。(3)注重实践。5P模式中可转换身份的这一部分学员恰恰是那些有过传统培训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师),5P培训理想地解决了这一层次学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突出了实践环节。(4)多元结合。将两个层次的培训同时进行的难处就在于很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而5P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5)效率高,效果好。两个层次的学员各得其所;培训团队因为有学员的协助,使培训任务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5P培训的管理方式为全程动态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培训前的动态设计:整个培训完全是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极强。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总体设计上将达到量身定做的境界。(2)培训中的动态调整:在培训中会根据学员的反馈及时做出内容增删、方法转换、进度疾缓等方面的适时调整。(3)培训后的动态增长:本质上是两轮培训之间的关系——由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培训者将会从学员那里得到内容增添、方法更新和案例补充等新内容。我们可借助国家汉办力量建立学员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其功能包括:(1)学员可将海外各地一线教学概况传到网上供大家参考。(2)学员可将所遇新问题提交求解,培训者及其他学员可提供解答。(3)提供相关汉语教学资源共享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增加对学员的学前测评。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模拟授课,这样既可以了解学员的情况,还可以给培训创造一种氛围;也可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以问卷调查或周考核等方式掌握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动态管理。这样,不断地补充、完善和调整之后,最终就会产生“滚雪球”的良性循环效应。

(五)培训模式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个新兴的培训模式,5P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培训教师和培训教材两方面。首先,缺乏优秀培训教师。由于5P培训主要是以模拟课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对国际汉语教师进行培训,这就要求进行培训的教师不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可以对课堂案例从理论角度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对美国及国外的国际汉语课堂实际有着深入的了解。培训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素质,才能在培训过程中有的放矢,进行有血有肉的讲解,而不是纸上谈兵,空有理论。鉴于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师在这项事业中的重要性,建议孔子学院总部将其设为一个岗位,通过考试进行招聘。其次,是对培训教材的挑战。5P培训的特殊方式注定了5P的培训教材不可能是傳统的理论类书籍。5P培训进行的是模拟真实教学课堂的案例,因此5P的教材就得是来自于真实课堂的实际案例,或是实际案例的变形。由于真实课堂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5P的培训首先必须得积累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不仅如此,这个案例库还得随着时代变迁,随着国际汉语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如何积累这样一个庞大的案例库并随时更新,是5P培训团队不得不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

除了上述两个挑战之外,5P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方面的挑战。例如受训教师对5P的认可与理解。习惯了传统教育方法,习惯了上课记录笔记,习惯了考试题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学员们,能否习惯上课时自己是主讲,而负责讲课的老师坐在下面只发表评论,甚至变成坏学生给自己捣乱;能否习惯考试题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的5P培训模式。再有就是诸如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都是在进行5P培训中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作为立体式、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理念,A+将会改变长期以来单一对象的培训传统,从新的角度给培训者和培训对象有足够空间转换角色,改变思维,反思教学,举一反三。A+的培训理念旨在改变我们追求单一或最佳模式的思路。如果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够接受这种理念下的多种培训模式,如5P培训,相信他们一定会理解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以及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汉语教师和中国文化传播者。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必然会是一批勇于创新、愿意接受新型教学理论与理念、敢于挑战陈旧不合理理念的、勇于实践的先进的教师。在这样一批教师的带领推动下,国际汉语教学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2018 《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详解》,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 骏 2010 《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调研报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第3期。

刘 骏 2017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一本通》,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许 琳 2006 《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语言文字应用》第S1期。

许 琳 2007 《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章新胜 2005 《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 促进多样文化的共同发展》,《求是》第16期。

Peng, K. 2016.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k-12 education. In J. Ruan, J. Zhang, and C. B. Leung (ed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责任编辑:丁海燕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培训模式
基于跨学科学习中实地考察法的应用探究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徐州博物馆公示语英译问题研究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