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莹 贲驰
[摘要]构建完善的卓越教师流动站,既能够弥补应用型院校现有教师培训体系的不足,也有助于推动应用型院校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促进教师发展,各应用型院校应当从教学理论与方法类合作研修项目、教学技术类合作研修项目以及教学问题诊断类合作研修项目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卓越教师流动站。在卓越教师流动站培训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加强制度建设;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深化培养方式改革,完善研修项目制定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错位竞争。
[关键词]卓越教师流动站 教师发展 项目设计 运行
[作者简介]于佳莹(1983- ),女,辽宁康平人,沈阳体育学院,讲师,硕士;贲驰(1981- ),女,辽宁绥中人,沈阳体育学院,讲师,硕士。(辽宁 沈阳 11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功能学生网络实践平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1017600004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1-0084-04
近年来,为促进教师质量的提升,专业性的教师发展机构不断涌现。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构建计划,并强调建设一批教师发展示范性基地,实现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的有效开展,切实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卓越教师流动站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卓越教师流动站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师培训方式,设计全新的合作研修项目,切实提高流动中的运行效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点。
一、卓越教师流动站的相关简介
卓越教师流动站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兼具虚拟性与流动性。卓越教师流动站是在教师发展中心内部,建设积极接纳一线教师,为教师提供特色化教学服务的工作站。在流动站内,工作人员、相关专家等通力协作,为来访教师提供教学咨询、现场体验等,切实提高来访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流动站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7天,最多15天。教师可在不影响个人正常教学的基础上,以机动、灵活的方式进入流动站研修,可连续研修,也可间歇研修。
对于应用型院校一线教师而言,进入卓越教师流动站研修,可以深化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于应用型院校教师卓越发展中心而言,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教学问题解决途径,通过为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卓越教师流动站的建设意义
(一)弥补应用型院校教师面上培训的不足
面上培训是一种普及性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由相关专家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信息量大、受众广泛,但一般只适用于理论知识的培训,无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当前,“菜单式”培训以针对性的培训模式、深层次的培训内容成为备受青睐的教师培训方式。卓越教师流动站便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方式,通过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为教师提供参与活动、分享经验的机会,体现了教师培训的活力。
(二)满足应用型院校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树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需要教师个人的体验参与。由于面对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应用型院校教师的教学也应体现独特的品性。长期以来,统一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卓越教师流动站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特色化的培养方式。
(三)促进应用型院校教师主动型、体验式教学发展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应用型院校教师大都是被动参与学校安排的培训活动,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动力明显不足。构建卓越教师流动站,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卓越教师流动站中,教师能自主地探究教学问题,获得更真实的教学体验,也能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四)提供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试验场
教学学术即将教学视为一种学术研究行为,提倡教学主体应增强对教学的学习、反思、总结。当前,大部分应用型院校教师在专业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明显不足。卓越教师流动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平台,通过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学术支持,引导教师积极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应用型院校卓越教师流动站培训体系的项目组成
参与卓越教师流动站的应用型院校教师大多是一线在职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卓越教师流动站应通过构建完善的研修项目,与教师共同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同时,在卓越教师流动站中,教师与流动站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因而研修项目也应具有合作性。
(一)教学理论与方法类合作研修项目
结合专业学科对教学理论进行探讨,既能调动教师兴趣,也能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是构建教学理论合作研究项目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问题是来访教师关注的重点,虽然应用型院校教师大都意识到传统讲授法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欠缺,在运用新方法时往往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流动站应满足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诉求,设置相应的研修项目。
(二)教学技术类合作研修项目
隨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手段也不断发生变化,提升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众多应用型院校教师的重要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明显较弱,更希望流动站能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教学技术类研修目标明确、实施方便,是重要的合作研修项目。
(三)教学问题诊断类合作研修项目
目前来看,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问题的诊断大都是被动的,一般由学校组织专家或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指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而在卓越教师流动站中,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并在流动站人员的帮助下,解决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对于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四、应用型院校卓越教师流动站培训体系的具体运行
(一)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应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制定明确的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影响着教师培养的质量。对于卓越教师流动站而言,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在教师培养目标制定中,流动站应坚持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深入分析教师发展多阶段、长期性的特征,实现教师个性化、重点化培养。首先,应重视应用型院校教师的全面发展,将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重点突出应用型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次,应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应用型院校教师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合作培养模式。首先,流动站应增强与教师的合作,积极培育良好的伙伴关系。一方面,流动站应将应用型院校教师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视增强与教师的交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赢得教师的理解、信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流动站的相关工作,在遇到教学问题时,积极主动寻求流动站的帮助,并通过流动站的研修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次,应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应用型院校教师自由进入流动站提供保障。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一定的政策,为流动站提供政策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卓越教师流动站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保障流动站积极为教师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应构建完善的组织保障与沟通机制,可引导流动站与教师或应用型院校签订一定的协议。流动站应定期组织相关会议,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最后,应选聘优良的培养师资团队,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流动站应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入教育专家、企业人才等担任一线教师的培养导师,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二)深化培养方式改革,完善研修项目制定机制
第一,坚持创新思维,深化培养方式改革。首先,创新应用型院校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流动站应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建设,并根据教师教育标准,实现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方面,制订课程建设细化方案,着力构建科学性、时代性的精品课程。另一方面,既可以选用其他优秀的教育教学类教材,也可以根据自身经验深入研发新的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其次,重视应用型院校教师的协同培养。流动站应增强与政府、其他教师培养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共建教师培养示范性平台。应增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应增强与其他教师培养机构的合作,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师的共同培养;应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基地,加深教师对企业一线生产的了解,并引导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自身教学资源;应增强与其他应用型院校、教育机构等的合作,积极引入相关教育专家,为教师培养提供支持,切实实现教师的协同培养。最后,给予应用型院校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流动站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应坚持尊重教师的个性,并着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第二,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完善研修项目制定机制。流动站应积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教师研修的需求。要增强与学校的交流,了解学校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以及现有教师能力的不足之处;要增强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师研修项目;要增强与教师的交流合作,切实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可由教师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流动站在尊重教师规划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养。此外,为保证研修项目的实施效果,流动站还应重视对相关研修项目的评价,充分调查研修项目在培养教师能力方面的效果。既应加强经验总结,寻求优质研修项目,并将其长期实施;也应重视吸取教训,及时修订相关项目的不足之处,并淘汰落后项目。
(三)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培养层次
第一,以问题为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卓越教师流动站的建设初衷之一是解决教学问题,因此卓越教师流动站的运营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应转变传统教师培养观念,摒弃“一刀切”的教师培养模式,坚持在了解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反映、交流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参与卓越教师流动站研修项目。
第二,提高教师培养的层次,加强对高端教学技术的研究。为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流动站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增强对教师培养的研究,坚持以教与学相统一的思想,以促进教师培养创造性发展为目标,不断研发新的教师培养理论;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相关应用型院校研究生教育部门的合作,可由卓越教师流动站选拔有潜力的教师深入应用型院校进行研究生学习,实现教师的高层次培养。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错位竞争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例如,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保障硬件设施建设,流动站应加大投入,既要设立专门的硬件完善基金,也应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等的资金支持,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二,加强领导,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卓越教师流动站而言,加强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资源整合中,可将不同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整合对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增强不同资源的联系。为提高资源整合效果,一方面,流动站应重视强化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研究,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学资源研究小组,既应关注显性教学资源,也应重视加强对隐性资源的挖掘;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的最优方式,可由局部整合转向整体整合,由横向整合转向纵向整合,在研究小组领导下,充分分析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劣,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实现错位竞争,凝练优势。错位竞争指通过寻求市场空白点,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卓越教师流动站应坚持利用各项资源,寻求教师培养中的空白点,对教师进行特色化培养,构筑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部分流动站可重点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另一部分流动站可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作为发展目标,通过构建自身独特的错位竞争优势,凝聚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深化改革、构建人才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呼唤大批卓越教师,卓越教师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卓越教师流动站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卓越教师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用型院校相关部门應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流动站制度建设,并设计科学的合作研修项目,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力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能力良好的卓越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胡文芳.校本培训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2]赵姝,白浩,张瑞敏.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1).
[3]王丽,高柏臣,韩龙,等.基于卓越计划下高校教师实践培训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5,35(8).
[4]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
[5]李婵.终身学习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