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选朝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和教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面性、战略性问题,深刻阐述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指出教师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希望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引,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分别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加以概括。面对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教育方面,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观,建设教育强国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观,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培养教育观,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公平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观等等。作为教师,必须精钻细研,学深悟透,要准确把握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思想体系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价值观,也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方法。要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要紧密联系教书育人的实际,注意研究解决事关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怎样成为学生引路人等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着力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成效,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真行。
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对新时代人民教师提出的政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服务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新时代我国人民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其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决定了教师必须强化“四个意识”。教师要强化政治意识,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落实,认清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师要强化大局意识,始终正确认识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要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和整体、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争做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者和实干家。教师要強化核心意识,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各项决策和部署。教师要强化看齐意识,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明确看齐的标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党章、各种法规等,都是看齐的标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个意识”是有机的整体,必须全面进行强化。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要坚定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好“四个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全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教师做“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的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争做“四有好老师”,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教书育人,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努力肩负起并完成好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争做“四有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争做“四有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争做“四有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要爱国、爱人民、爱教育、爱教学、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相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这是对教师职责的根本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这是对教师治学即做学问的根本要求。潜心是指专一、执著,要不忘初心、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半途而废。问道是指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即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潜心问道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闭门造车,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教学,走向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教师在从事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深对党情、社情、国情的认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識、看齐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学生,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只有将个人的学术研究与回答社会问题统一起来,方能成为专业素质合格的教师。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是对教师学术活动的根本要求。教师的学术活动,要做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师在一种真正自由的学术环境中进行研究,才会不断产生创新成果,但学术自由是在一定规约和限制条件下的学术研究自由,其相对性需要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教师学术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在全国第32个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八一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好学生引路人,理想信念是根本,道德情操是前提,扎实学识是基础,仁爱之心是关键。引路人是新时代教师的职责、使命和努力的方向。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求同存异、标新立异,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让学生自我发挥、发展,进行创新。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国家的荣誉感,要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追梦,圆梦,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