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琼
【摘 要】培养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一个必然要求。文章从“认真解读教材,挖掘教材因素”和“认真组织教学,注重教学融入”两方面做了切近实际的阐述。
【关键词】教材研究 认真教学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更凸显出中学教学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
认真解读教材,挖掘教材因素。语文教材的众多文学作品包蕴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资源,为我们教书育人提供了有利条件。
爱国主义动人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最能让人高举爱国主义精神,最考验一个人爱国的程度和纯度。爱国主义有着最实在的载体,爱国就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好语文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如《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在即将失去母语学习机会时,很想把过去丢失的法语一股脑儿塞进脑子里。爱国就是捍卫祖国大地与河流,如《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嘶哑着喉咙,为被帝国蹂躏的祖国,发出泣血的誓言……从《木兰诗》到《黄河颂》,从《最后一课》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语文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丰澹的爱国主义内容。
明礼诚信让人仰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知书才能达理,教材融入了很多明礼诚信的内容。如《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对父亲朋友指责,是很好的诚信教育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礼诚信的意识,同时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敬业奉献树立高标。《邓稼先》中险情出现时,下属请求邓稼先离开,但他说:我不能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的邓稼先,就是敬业奉献的典范。
团结友善催人奋进。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灾难面前,最能考验团队精神和友善品质。《伟大的悲剧》的斯科特一行在生死考研面前,把生留给别人,宁可自己主动寻死,也要顾全大局;《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既显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又展孝老爱亲的情怀。
认真组织教学,注重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素,语文教师应利用好学科优势,充分发挥课堂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让理想人格的光辉烙印让人性的真善美。课文对理想人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真善美的表达,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哲理,让形象丰满起来。写人叙事类文章,通过人物言行,以及外貌和心理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鲜明,使事件生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描写,围绕事件,引导感知与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让真挚的情感闪耀动人心魄的情感美。以形象说话的课文,可从课文的形象入手体会情感,如《木兰诗》,作者把一个孝顺、爱国的女子在危難时替父出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对木兰的由衷赞美。教学中,在理解木兰的形象后,引导体会作者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课文,还可从直接抒情的语句中体会情感。教学中,可从这些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的思乡爱国之情。在阅读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
以优美句段的品析触动心灵。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壮丽河山、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美句段,这对于促进智力发展、增进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具有深远影响。教学中,有意识强化这些功能,可把枯燥的讲授与活跃的想象相结合,把抽象说教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使核心价值观自然走近学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把壮观的“北国风光”集中于高原、山脉、黄河和长城等引人夺目的景点,在冰封、雪飘的背景下,描绘出气势磅礴、雄浑宏伟的画面,凸显胸怀和豪情。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把鲜明思想和高超艺术融为一体,更能使学生体会伟大诗人的高远意境,激发强烈的爱国情和报国志。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步步为营,通过范读、吟咏和分析,让学生赏景、感情和动心,领略其中的语言美、环境美、心灵美和社会美,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与修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还应让深哲理浸润人心。有的课文,哲理蕴涵在字行间,如《在山的那边》,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就蕴涵的哲理作了形象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形象的爬山寻海过程中,明白一个人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是从认识人性弱点到完善自我人性。人性弱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容。教学中,教师要借教材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弱点,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
选取必要的教学资源。比较详细表现人性弱点的课文不多,有关弱点,课文一般只是略写甚至是一笔带过,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使人性的假恶丑、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远离学生。
不作负面体验。对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把它具体化,不引导学生体验人性的恶。如教学《孔乙己》,就不要引导学生想象、表演丁举人是如何欺辱孔乙己的。人性本来有善也有恶,不要人为诱发、强化恶。
引导正面体验。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后内心体验到的快乐是向善的源泉。有关课文中人性弱点的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体会人性的优点。
搞好“写好文,做真人”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对于提高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好的作文课,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自立教材
参考文献
[1]张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文教资料.2015.34;
[2]梁文.让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广东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