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华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中化学教学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高中化学的教学逐渐流露出相关的问题。由于高中化学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全面发展的提高的最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有利形势,实现对学生化学知识深层次教学的目标。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新课改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将化学与科学相连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为将来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自身全面发展做基础。面对全新的课程结构,教师和学生都应因地制宜的进行知识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从而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掌握。以下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 知识结构方面的问题
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所以对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大面积的删改情况。之前两本必修化学教材中讲述的内容在课改之后融进了现在将近三年化学学习课程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化学课程的时候,很难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全部都细致地展现给学生,大部分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对知识精准地把握。
比如,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分离》的讲解中。《弱电解质的分离》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并且也是本章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这一节的内容与学生在初中所学到的酸、碱、盐的知识相结合,同时又是对初中所学的电离知识的深化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对初中知识点的回忆从而来降低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难度。本节内容之所以为重点内容,还有就是因为本节的内容也是对之后要研究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教学具有铺垫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既要对学生初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回忆,还要为以后教学内容做铺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节知识结构的变化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知识的迁移转变对学习重点的把握。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的变化很容易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造成把握不到知识点的问题。
2 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材很多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渡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但是,面对教学时间安排,很多课程教师无法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运用,只能将自主学习的内容直接教给学生,这是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方面所具有的问题。
比如,在《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学生自主进行,最后才走得出相关的实验结果。这样的一节课需要实验、讲授,还有总结三部分,所以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我要用两节甚至三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对一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由于教学时间变长,所以在一下的化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我要加紧对知识的教学,但是以后的课程中还有很多的类似于实验的课程。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只能将部分学生自主探索的课程转为最直观的讲授课程,从而来节省时间进行以下的课程教学。
结合我自身的经验,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全部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验。
3 学生方面的问题
高中的化学学习是对初中化学知识进一步的深化教学,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扩充。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起着主要性作用,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才达到有效性。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高中化学的内容已经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难度进行了降低,但是学生还是很难学到相关的知识,所以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學习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重要的因素。
在进行盐桥原电池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的内容没有兴趣点,但是对于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设备的应用却兴趣十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找不出电流稳定性变小的原因,并且不能回答相关的问题,导致实验失去了对学生教学的目的。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点,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没有任何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自实验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来增加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但是学生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在新课改的环境下,知识内容的降低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并没有起到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成正比,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只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有效性。
针对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带来的问题,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从教材知识结构的问题、教师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方面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么几个,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趋利避害,将更多的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国家教育出一批优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南昌市雷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