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独竹漂”是一种贵州省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运动的一种反映,因此如何对此项运动加以保护及发展也是我国当代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通过辩证的方法研究“独竹漂”的起源和发展来分析如何以现代社会结合以及发展,使其不会成为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
贵州以其独特的地形衍生出了适合人民出行的“独竹漂”,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保护意义。“独竹漂”的传承不仅有利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更能带动贵州的经济繁荣,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以及现实意义。如何吸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现代生活得到发展,繁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下要考虑的问题。
1 独竹漂的前世今生
1.1独竹漂的起源
“独竹漂”又称“独行舟”,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贵州地处喀斯特地形,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导致了独竹漂的产生。古代时候朝廷运输珍贵木材—楠木,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的,在长久的运输过程中,人们习惯了利用独木上运输珍贵木材并开始竞逐,长此以往成为了当地的独特体育运动。
1.2独竹漂的发展
根据《赤水县志》记载,到了乾隆年间,每年端午涨水时,人们便会聚集在水边进行独木漂比赛,有人落水大家便会开怀大笑,而获胜者将会得到奖赏及尊敬。改革開放后由于社会和科学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公路和汽车,“与世隔绝”的人们再也不需要靠独木漂远行,楠木的运输也逐渐由危险重重的水运变为更为方便快捷的陆运,失去了以生产劳动为根基的独竹漂一度衰落,接近失传。
“水上项目除巩固龙舟项目的优势外,将表演项目独木漂改为竞赛项目,并将其项目列为水上项目重点发展,争取推向全国国民运动会。”二十世纪末,独竹漂作为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运动走出了贵州,在全国举办的全民运动会上喜获金牌。至此,独竹漂名噪一时,在国内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和2009年分别被遵义市和贵州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独竹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上的两难境地
2.1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从前的生活和出行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贵州人民赖以生存的水路运输变成方便快捷的陆地运输。外界社会的发展使贵州有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员过于分散,不利于独竹漂的继承与发展。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人们为了维持生计会选择去发展机会更大的城市工作,于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老龄化严重,年轻务工人员具有文化排他心里,对独竹漂的兴趣不大,没有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很难找到独竹漂发展的突破口。
2.2独竹漂作为一项运动具有较大危险性
鉴于独竹漂的起源地贵州为喀斯特地貌,河水较为湍急,独竹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而河下水域暗流错综复杂,在没有一定的防御应急的急救措施之前,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担心会影响人们对这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3国家政府重视力度不足
虽然独竹漂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国家对于这项运动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人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独竹漂”。加上资金支持不足很难使当代年轻人乐于继承和弘扬这个运动,国家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奖励机制,结合时代的发展让独竹漂得以流传。
3 在现代社会该如何将“独竹漂”发扬光大
3.1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加以宣传
近些年来人们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的比例大大提高,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独竹漂的宣传力度,使独竹漂真正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让大众更加了解这项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同时还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学术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研究讨论关于如何保护发展“独竹漂”的对策。
3.2利用独竹漂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全国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会更想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大家的眼光会变得更为长远,独竹漂以其“新、奇、特”的特征更能够吸引游客的来访,当地可以建立起围绕独竹漂为中心的旅行体验,让顾客在有安全措施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可以亲自体验这项有趣的活动,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方法。
3.3将独竹漂精神“搬到台前”
独竹漂具有“健身性”。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而独竹漂对于人们的协调性提高有所帮助,并且可以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中享受健康的生活。
独竹漂具有“娱乐性”。过去每当端午涨水时,当地居民就围在水边等待独竹漂大赛的开始,对于参与者而言不仅仅存在着比赛的意义,更有享受比赛的乐趣。
独竹漂具有“文化性”。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勤劳机智的黔南人民发明创造了独竹漂,它不仅仅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映射,更是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勤奋聪慧、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征服自然的精神,这正是年轻一代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神。
合理利用独竹漂的“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吸引群众对这一运动的重视性,将独竹漂运动发展成为全民皆可参与的运动。
3.4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到发展,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发展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奖赏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投身致力于发展独木漂文化。
4 结语
外界应当正视享有“水上芭蕾”、“一苇渡江”、“中华水上一绝”等称号的独竹漂面临的问题,眼着于长远,妥善处理科技发展与价值坚守之间的矛盾。独木漂文化的发展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得以保留。
基金项目:1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6jsxm051;2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zc072。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